高铁物语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沪高铁开通在即,一般人会想到高铁对航空业的冲击,以及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铁代表着中国交通的未来,也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吃住行”中“行”的重要部分,高铁会创造自己的故事,将来甚至会有自己的神话。高铁上发生的故事很可能是飞机或者普通火车上不容易发生的。从这个角度,高铁应该成为艺术创造者的灵感来源之一。
  火车向来是电影人的最爱。多少影片的重要情节发生在奔驰的列车上,比如大家熟悉的希区柯克《火车怪客》和《贵妇失踪案》。你能想象这两个故事发生在公交车或者飞机上吗?绝对不可能。公交车乘客不会互相聊天,而飞机上则不方便闲聊,一是两人无法相对而坐,二是长途飞行者都希望小睡一会儿,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时差。以前在越洋航班上还能看到乘客三三两两在厕所或厨房附近闲聊,现在为了反恐,把这种社交方式给禁止了。如果你想要两个陌生人谈得深,最合理的交通工具便是火车。不信你看《致命伴侣》中安吉丽娜·朱莉风姿卓越走过一节节车厢,最后选择了约翰尼·德普的对面座位,这可能出现在别的交通工具上吗?
  航空业发达之前,越洋旅行靠的是邮轮。邮轮提供的空间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它很宽敞,有大海及彩霞为背景,十分浪漫,适合爱情故事,尤其是贵族式的爱情故事,而常设置在火车上的偷盗或追杀反而很难搬到邮轮上。我虽没有坐过上世纪初的大型邮轮,但凭我乘坐过的比泰坦尼克号大得多的现代邮轮,我想,再豪华的套间也不可能大到电影里那种面积,但由于电影的影响,观众基本上把邮轮当作是海上漂浮的五星酒店。1939年、1957年、1994年分别拍过三次的《金玉盟》只能发生在邮轮上,不可能挪到飞机上。当然,现代观众耳熟能详的《泰坦尼克号》在邮轮爱情的基础上融入了不同仓位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跨越,算是多了一份难度。
  公交车上其实不容易发生电影故事。倒不是说巴士行程短、又拥挤、乘客不说话,就平淡无奇。任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就不会平淡无奇。香港长城公司曾拍过《巴士奇遇结良缘》,而《生死时速》更是难忘的巴士之行。但你不得不承认,坐上一辆无法刹车的公交车,那个概率估计比遭雷击还要低。那是属于编出来的惊险故事,编得比较圆,但内在逻辑并不扎实。当然,任何惊险片都经不起事后的推敲,只要放映过程中能不露太大的破绽,就算合格了。巴士用作过场戏自然再合适不过,但作为主要场景,最合适的莫过于绑架劫持了。巴士的空间虽局促,但能自由移动,比小轿车更能展现戏剧冲突。巴西电影《巴士惊魂》以及著名的马尼拉人质案都是现成的例子。
  去年有一部口碑很不错的影片,叫做《人在途》,把各种交通工具一网打尽。片中王宝强、徐峥把飞机、火车、大巴、轮渡、货车、拖拉机都坐了个遍,为的是过年前赶到目的地。该片显然受到1987年美国影片《一路顺疯》的启发,那部喜剧如果直译,片名应该叫做《飞机、火车和汽车》,也是为了回家过节。圣诞相当于咱们的农历新年,但平心而论,老美平时的旅程远不如我们有戏剧性,能提供的戏剧素材比我们少得多。而高铁普及后,回家过年方便了,不曲折了,故事也会少很多。但还会有故事,只是不太显了。
  高铁的路程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它的空间及舒适度也属中等程度,这为戏剧故事提供了较中庸的选择。时间短,情节便应更紧凑、更浓缩;票价较普通列车贵,人物设置便可以更白领、更中产;当然,若要反映社会矛盾,如大款和穷小子之间冲突,也尚合逻辑。但总体而言,以高铁为主要场景的电影适合类型片,尤其是当观众对这种交通工具仍有新鲜感时,这个场景会是一个小小卖点。
  以史为鉴,惊险及爱情题材估计最适合高铁。飞机上小偷比较少,因为买机票实名制;普通火车呢,太杂乱,相比之下,高铁上出现的罪案可能智商略高一点,斗智的成分会大于斗勇。王宝强兜里揣着几万块钱大声嚷嚷,其合理性会小一点,而通过暂时屏蔽或干扰对方网络信号盗取对方账号的故事会更具可信度。高铁上的爱情故事应该比较时尚,毕竟比地铁宽敞,比飞机相伴时间更长,比长途汽车更昂贵,这些都可能使之成为都市白领的首选,而他们的年龄层、趣味爱好、成长背景均相似,容易撞出火花,成为闪恋闪婚的导火线。
  至于怎样的故事只可能发生在高铁,而不大可能发生在其他车船飞机上,这需要有点创意。或许可以组织京沪相亲团,在高铁上进行速配,每对见面15分钟,不合适撤回自己的车厢。事先设计好,男女两组购买列车的两头,避免不期而遇的尴尬。如果对上眼,重新换座位。父母为了把子女骗上车,可以谎称出门旅游。这总比在城市中心公园浪漫吧,至少背景上的风景是不断变换的。
其他文献
10月22日晚,从北京愚公移山俱乐部门前走过的行人们都忽视了室内摇滚乐的聒噪,好奇地停下来注视着眼前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些头戴引着意大利国旗的三色复古摩托头盔,身穿绿色美军M-51型作战风衣,里面则是笔挺的黑色西装领带。而在他们的小羊皮皮鞋下则是一辆辆颜色各异造型小巧别致的摩托车—与车身一体的前挡风板和宽大座位下容纳着发动机的车身掩盖了一切机械设备的外露,就像电影《罗马假日》中格里高利·派克同奥黛丽
期刊
我们在绍兴住了一年半,因房子租期已到,这次回去搬家。要去云南避冬。一出火车站,一三轮车夫迎上来,说,你们回来啦,坐我的车。我们忙问,你认识我们吗?他说,我拉过你们好几回了。坐在狭小的摇摇晃晃的车厢里,闻着深秋的草木香,真有一种回家的温暖。房东大姐是一个基督徒,一再挽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住下去。隔壁邻居家的老夫妇,依然红歌嘹亮。后门外的小河,有摇船的人在捡垃圾。  我们在这个房子住了一年,离王羲
期刊
三位艺术爱好者在一次旅途中巧遇,那是1928年冬天。  老约翰·D·洛克菲勒夫人在埃及度假时遇到了丽莉·P·布里斯夫人,谈话中,她们讨论了建立一座专门收藏展示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构想。在洛克菲勒夫人回国的船上,她又遇到了科尼利厄斯 ·J·苏里文夫人,关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构想得到了苏里文夫人的肯定和支持。这三位女士都是现代艺术的积极支持者和收藏赞助者,其中苏里文夫人和布里斯夫人还是军械库展览的赞助人,她
期刊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自小在这种逻辑里长大,对“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出现的时机、丰富的内涵,都已谙熟于心。限制选秀节目,为了你好,限制境外卡通片播出,为了你好,限制港台主持人出镜,为了你好。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在“限娱令”出台前的各种铺垫里,我们也都读得出“都是为了你好”味儿来,为了不让你庸俗、低俗,为了让你培养正确的历史观,终于,新的“为了你好”令落地了:“卫视频道在晚上7:30- 10:00的
期刊
歌手尚雯婕比你能想到的淡定很多,  她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  各方评论统统视如浮云,她眼中的自己,  “就是个颓废青年”。  她对自己的形容是很多的不,  “不感兴趣”,“不喜欢”,“我不会…”,  一如她的状态,严肃、礼貌,总让你感觉疏离。  奇异的造型,就像一个硕大的安全气囊,  把她整个人牢牢包裹在内。    尚雯婕走进影棚的时候,我一时竟然没认出她来——额上的头发把一张脸挡上一半,穿斜纹呢
期刊
音乐节真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曾几何时,蓝天下,草地上的各色简陋帐篷以及对面舞台上传来的澎湃声浪还是那些文艺青年和摇滚铁托寻找乌托邦并且自我陶醉的方式。而现在,就算在距离市中心几十公里的一座公园中简陋的几个舞台,它们也能够以音乐节的名义一起坚挺在北京那已经习以为常的5级大风中,用那粗糙的音色吸引着附近居民来赶上一次“音乐庙会”。更不用说那全国开花繁荣场景—即便是一个你从未听过名字的广东小镇也能搭台
期刊
今日美术馆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风华正茂;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爆出马上要撤出中国,群声哗然;  还有许多“美术馆”,  场馆还未建起  就憧憬着卖画赚一笔的美梦。  似乎从未有哪天,  私立美术馆像今天这么鲜明而活跃。    6月,中国第一家民营公益性的私立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联手台湾、荷兰、意大利三地艺术机构首次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举行平行展《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张晓刚、徐冰、奈良美智、村上隆
期刊
宋振铎,男,年方66,帅哥一枚,名校博导,全国政协委员,写有《反坦克导弹论证与实验》等天书。因致力于研究弹丸与坦克工程,说他是“搞坦克”的,或是坦克“搞他”,也均属实事求是。  坦克说到底,就是一把移动的火炮。研究坦克的,是不是都有点火炮脾气?坦克进不了政协公共议题,半途就有可能被高速公路收费站拦下,于是宋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议案,就炮轰高速公路收费制度。  在联组讨论会上,宋委员打出第一记炮
期刊
采访当天,戴锦华重感冒,田沁鑫则是凌晨四点才睡,但两个在各自领域有响亮名头的女人对坐着,抹去了任何修饰和夸耀。田沁鑫像个小学生似的,低着头、抬着眼睛看着戴锦华,“戴老师您说您说……您坐在这儿我都不敢说了。”戴锦华笑着捂上脸,“我不让你看到总行了吧?”  有些女人让人感觉清明、温暖。在发现被男性世界打击之后,她们仍用强悍的能力、宽容的胸怀承担这一切,活得自我、自在。她们让女人觉得,真高兴自己是女人。
期刊
这句话不含有任何褒贬意思,而且对几乎所有的美国驻华大使都适用。与之相照应的一个事实是,在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离任,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即将上任的日子里,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中美关系的这个人事变化,而都在看一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2》。  其实这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常常有个误区,把驻华大使看作是一个国家对中国政策的制定者或者执行者。事实上,他既不是制定者,也不是执行者,至少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执行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