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当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當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當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處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当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課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当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習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當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當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處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当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課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复学以来,有感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于是查阅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当看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文章《何为学历案》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和《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之后,我认定学历案是对传统教学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变革的一次探索。学历案的设计逻辑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历能力的提升,它突破了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从教的角度思考一节课的设计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规律和角度思考课堂设计。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法律(宪法)专册,对学生而言有些生涩和枯燥。当看到市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冯继有老师在上完《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开课后发表了关于法治课教学“知信思行”(即法治认知、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行动)四维目标的观点后,很是认同,认为这四个目标不仅是老师教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学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于是我尝试着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课采用学历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希望能提升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能起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突出学法先行
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学历案设计过程中,我将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的具体要求清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方向、方法,清晰学习的过程和反思的重点。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很透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和明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道理”三方面,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不会只是盲目跟老师走,自己没有主见。 我将这节课的评价任务分为课前准备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实践评价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将学习评价延伸至课前和课后,这既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立体、延续的过程,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自己自主学习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做的事情是对学习的主动认知、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法建议”部分是对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建议。学是为了自己学会主动、自觉地学,教是为了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在学习前,师生沟通学习这一课的意义和方法,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强调学悟结合
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课前准备、课中学習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突出自学、自悟和质疑。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预习课本第35-38页,查阅《宪法》第33-56条,划出《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法律条文,尝试梳理出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这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学完成的尽量自学完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的培养。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家庭老照片,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享受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基本义务的故事或事项”,这一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将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中学习以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流程安排,通过温故知新、以案说法、学会守法法和现身说四个主要环节和五个学习任务,按照懂法、守法、护法的逻辑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整节课实施“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教材案例(课本上的“孙园一家在饭店就餐后索要发票”和“丁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热点案例(“范冰冰逃税案”、“2020年全国征兵宣传片”和“2019年拒服兵役被处罚的新闻”)和生活案例(“家里的法律故事”)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让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明白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后拓展联系学生目前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说小学生到学校上学既是享受权利,也是履行义务”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宪法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学后反思注重总结梳理
课后反思我设计了画思维导图和提问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自我认知的建构,提问突出深度思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急需系统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因为是第一节“学历案”探索课,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适应,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与一直以来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二是教师自己的原因,设计初心很好,但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不到位,提问不够精准,以至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聚焦点不够集中;三是班级整体教和学方式的禁锢,班级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共生共荣的文化场,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变化很难带来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和长期的训练才行。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要改变教学习惯,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加强对“学历案”教学的训练,做到熟练巧妙地运用。
不管怎么样,课堂改革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勇敢地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