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观点独特、言语犀利的杂文集。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把最率性的品格,最出彩的观点,最犀利的言语,最有趣的内容,一一奉献给了读者。《杂的文》同时也是韩寒遭受争议最多的图书,有人指出“书中一半文章是博客里发表过的,这样集结成书,是欺骗读者”。对此,韩寒摆出惯有的态度回应。
关于“80后”今天接到几家媒体的电话,大意都是《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王朔的专题,然后企图拿王朔的一些观点来挑起事端。可惜王朔和《三联生活周刊》都是我所喜欢的,这怎么挑呢?
记者还是比较嫩,他们说,王朔说,“80后”都是一帮啥啥啥啥,你觉得呢?
我说,我太赞同了,我也这么觉得。
……
有所谓“80后作家”觉得王朔应该“树立文学表率,不应该率性而为”。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写东西的人应该说的话吗,不知道的还以为开政府工作会议呢。作为一个真正的作家,率性是特别重要的一点。你们小小年纪,本应该有血性,这个社会暂时没有动荡和苦难逼迫你们,你们却只学会跪着写些腻腻歪歪的文章。风再起时,你们就站不直,风继续吹,你们还不都成了炮灰。看了你们的言论,我假装不认识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帮你们说话,就因为我跟你们差不多年岁所以就要抱个团?我只听说过志趣相投要结个党的,从没听说过年纪相仿还要成个帮的。
踩死人总是不对的我身边的朋友说,被金刚感动得哭了。这事是不对的。被《金刚》这电影感动得哭了没什么错,但因为这猩猩哭了是错的。电影是很不错的,节奏,特技,细节,配乐,演员,都很好。但是,为这猩猩哭什么呢?男人为这猩猩哭就更加没道理了,假若真有这猩猩,作为男人的我们,也就被踩死的命。人家猩猩又不喜欢你。猩猩不小心杀了这么多人,这事就是不对的。喜欢一个姑娘不能成为赦免的理由。
倘若金茂大厦上爬了这么一个踩死很多人的猩猩,我等自然希望他被降伏。不管什么理由。我们不能美好地希望把它关到动物园里。
不能拿这个来要求事慈善事业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去说,或者用自己做的那点小事去要求别人,尤其是一个普遍不宽裕的群体。这样会给别人加上道德压力。很多人,只是不愿意说罢了,你这样也是为难他们。我就不会好意思去说我做了什么好事。因为我真是看有些人太苦。不是我想让这个社会进步,这是政府的责任。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帮帮他们。你们真要我说,到年底的时候我可以说。到时候别骂我炒作或者标榜自己什么的就行。我还正愁做了好事找不到一个正当的借口去吹嘘自己呢……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独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空,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读书的青年的心灵。到今天,他的那些话语、那些思想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王小波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证书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们相信,时间就是他作品价值的证书。
电脑特技与异化《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获得成功以后,电影中的电脑特技就成了个热门话题。咱们这里也有人炒这个题目,写出了大块文章,说电脑特技必然导致电影人的异化云云。……说句老实话吧,我不相信有关文章的作者真的这么仇恨电脑。所有的东西都涨价,就是电脑在降价,它有什么可恨的呢?他们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电脑特技是外国人先搞出来,并且先用在电影上的。假如这种技术是中国人的发明,并且在我国的重点影片上首先采用,我就不相信谁还会写这种文章……我总觉得,未来的电影离不了电脑特技,正如今日的物理学离不了相对论……
本书的主旨是向人们展现当代社会的冲突与变迁,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联想。作者选取时下人们比较关注的事件,比如作秀、“80后”、“恶搞”、炒股等,找到进行这些事件的第一个人,或者是在这个事件上对人们影响最大的人,对这些人如何进行这些事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典型性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在组织这些事件时,选取一定的主题,比如成功容易了还是简单了,文化精英了还是平民了等等,进行探讨。从而使人们在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时展开对时代的思考。
周星驰将周星驰定位为中国“无厘头”第一人,大概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异议。星爷的“无厘头”式搞笑,开创了中国喜剧的一个时代。这个从跑龙套开始进入电影圈的“喜剧之王”,在执著地强调——“我是一名演员”的时候,我们便感觉,周星驰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喜剧那么简单。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他的电影更屡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条出路和高峰,他还在继续前进……
我们看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开始的时候哈哈大笑,看完了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周星驰的电影演绎的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某些人,那么熟悉的一批小人物,他们在生活中丑态百出,令我们捧腹大笑,可笑完之后,细细品味,我们却能体会到其中小人物的辛酸。有人说,周星驰是颠覆传统的后现代大师,也许就是因为他演绎的这些小人物无法在传统的现实中理想地生活,所以他们被搞得焦头烂额,在生活中出尽洋相,被人嘲笑。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能感受到这些小人物的无奈,因为,我们也不过是些没有放弃生活的小人物。“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少林足球》里这段话或许就是小人物们的最强音吧。
“80后”第一人韩寒韩寒的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来源于自由的阅读和思考,同时也是和教科书上平淡枯燥、一成不变的教条明显冲突的。也许韩寒本就不适合高考这个现成的模子,注定被大学拒之门外。
其实,韩寒也是想上大学的。……韩寒曾说:“我其实也想去复旦,但是面子上过不去。我刚刚痛骂了教育制度,很多学生说,你说得太对啦,我们支持你。然后你一得到好处就去大学,我觉得这是很卑鄙的行径。如果我当时去了复旦,那真的是我人生的一个污点。”
从一个“青春偶像派写手”到一个“职业赛车手”,尽管韩寒的角色转换出人意料,但他却十分坦然。“既然喜欢,有机会了自然就会尝试。”韩寒如是说。这也许正符合他以及“80后”的特点——选择我喜欢的。
……
(编辑 牙 子)
关于“80后”今天接到几家媒体的电话,大意都是《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王朔的专题,然后企图拿王朔的一些观点来挑起事端。可惜王朔和《三联生活周刊》都是我所喜欢的,这怎么挑呢?
记者还是比较嫩,他们说,王朔说,“80后”都是一帮啥啥啥啥,你觉得呢?
我说,我太赞同了,我也这么觉得。
……
有所谓“80后作家”觉得王朔应该“树立文学表率,不应该率性而为”。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写东西的人应该说的话吗,不知道的还以为开政府工作会议呢。作为一个真正的作家,率性是特别重要的一点。你们小小年纪,本应该有血性,这个社会暂时没有动荡和苦难逼迫你们,你们却只学会跪着写些腻腻歪歪的文章。风再起时,你们就站不直,风继续吹,你们还不都成了炮灰。看了你们的言论,我假装不认识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帮你们说话,就因为我跟你们差不多年岁所以就要抱个团?我只听说过志趣相投要结个党的,从没听说过年纪相仿还要成个帮的。
踩死人总是不对的我身边的朋友说,被金刚感动得哭了。这事是不对的。被《金刚》这电影感动得哭了没什么错,但因为这猩猩哭了是错的。电影是很不错的,节奏,特技,细节,配乐,演员,都很好。但是,为这猩猩哭什么呢?男人为这猩猩哭就更加没道理了,假若真有这猩猩,作为男人的我们,也就被踩死的命。人家猩猩又不喜欢你。猩猩不小心杀了这么多人,这事就是不对的。喜欢一个姑娘不能成为赦免的理由。
倘若金茂大厦上爬了这么一个踩死很多人的猩猩,我等自然希望他被降伏。不管什么理由。我们不能美好地希望把它关到动物园里。
不能拿这个来要求事慈善事业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去说,或者用自己做的那点小事去要求别人,尤其是一个普遍不宽裕的群体。这样会给别人加上道德压力。很多人,只是不愿意说罢了,你这样也是为难他们。我就不会好意思去说我做了什么好事。因为我真是看有些人太苦。不是我想让这个社会进步,这是政府的责任。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帮帮他们。你们真要我说,到年底的时候我可以说。到时候别骂我炒作或者标榜自己什么的就行。我还正愁做了好事找不到一个正当的借口去吹嘘自己呢……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独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空,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读书的青年的心灵。到今天,他的那些话语、那些思想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王小波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证书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们相信,时间就是他作品价值的证书。
电脑特技与异化《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获得成功以后,电影中的电脑特技就成了个热门话题。咱们这里也有人炒这个题目,写出了大块文章,说电脑特技必然导致电影人的异化云云。……说句老实话吧,我不相信有关文章的作者真的这么仇恨电脑。所有的东西都涨价,就是电脑在降价,它有什么可恨的呢?他们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电脑特技是外国人先搞出来,并且先用在电影上的。假如这种技术是中国人的发明,并且在我国的重点影片上首先采用,我就不相信谁还会写这种文章……我总觉得,未来的电影离不了电脑特技,正如今日的物理学离不了相对论……
本书的主旨是向人们展现当代社会的冲突与变迁,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联想。作者选取时下人们比较关注的事件,比如作秀、“80后”、“恶搞”、炒股等,找到进行这些事件的第一个人,或者是在这个事件上对人们影响最大的人,对这些人如何进行这些事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典型性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在组织这些事件时,选取一定的主题,比如成功容易了还是简单了,文化精英了还是平民了等等,进行探讨。从而使人们在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时展开对时代的思考。
周星驰将周星驰定位为中国“无厘头”第一人,大概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异议。星爷的“无厘头”式搞笑,开创了中国喜剧的一个时代。这个从跑龙套开始进入电影圈的“喜剧之王”,在执著地强调——“我是一名演员”的时候,我们便感觉,周星驰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喜剧那么简单。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他的电影更屡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条出路和高峰,他还在继续前进……
我们看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开始的时候哈哈大笑,看完了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周星驰的电影演绎的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某些人,那么熟悉的一批小人物,他们在生活中丑态百出,令我们捧腹大笑,可笑完之后,细细品味,我们却能体会到其中小人物的辛酸。有人说,周星驰是颠覆传统的后现代大师,也许就是因为他演绎的这些小人物无法在传统的现实中理想地生活,所以他们被搞得焦头烂额,在生活中出尽洋相,被人嘲笑。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能感受到这些小人物的无奈,因为,我们也不过是些没有放弃生活的小人物。“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少林足球》里这段话或许就是小人物们的最强音吧。
“80后”第一人韩寒韩寒的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来源于自由的阅读和思考,同时也是和教科书上平淡枯燥、一成不变的教条明显冲突的。也许韩寒本就不适合高考这个现成的模子,注定被大学拒之门外。
其实,韩寒也是想上大学的。……韩寒曾说:“我其实也想去复旦,但是面子上过不去。我刚刚痛骂了教育制度,很多学生说,你说得太对啦,我们支持你。然后你一得到好处就去大学,我觉得这是很卑鄙的行径。如果我当时去了复旦,那真的是我人生的一个污点。”
从一个“青春偶像派写手”到一个“职业赛车手”,尽管韩寒的角色转换出人意料,但他却十分坦然。“既然喜欢,有机会了自然就会尝试。”韩寒如是说。这也许正符合他以及“80后”的特点——选择我喜欢的。
……
(编辑 牙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