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生源短缺、就业压力过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首先要理解技能型人才的含义,按照社会需求进行市场职业定位,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师的实际授课当中,适当调整授课计划等,以适应企业的生产模式。
本文从掌握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创造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立考评机制以及确定培养途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为高职院校扩大生源及提高就业率,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产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等较高层次合格人才的任务,历史性的落在高职院校的肩上。为企业培养输送大批技能型人才,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好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掌握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社会职业需求,需要了解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1.1动手能力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承担的岗位为企业蓝领技工,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引进企业的优秀成功案例,指导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奠定夯实基础。
1.2创造能力强。创造能力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技能型人才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等。对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些培养创造能力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地级的技能大赛;学校自己也可以举办一些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潜力被激发,能力被肯定,为高职学院学生今后的就业建立信心。
1.3适应能力强。适应能力不但表现在能够很快适应自己本职岗位的能力,还表现在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授课方案时,应当将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人才变为全才。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当就业岗位需求发生变化时,才能勇于承担、勇敢面对。
2创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环境
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要的教育环境。只有校企合作,紧密衔接,让学生不断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未来的工作环境,未来的团队和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指导教师,感受未来的工作氛围,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明确自己未来岗位发展前景及对自己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习惯,确立职业理想。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缩短上岗适应期,快速地融入企业员工队伍,强化团队力量。另一方面,院校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职能需要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开展教学活动。
3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
院校和企业共同研究确定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以及获得职业资格的标准,进而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具体化、个性化。采取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岗位实训相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院校基地与企业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内容应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按着职业要求,对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学习的是本职业当前主流或前瞻性技术,还要根据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调正课程的内容、丰富课程的内容。同时,要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应用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总之,完善课程休系,要突出高新技术教育,突出特色办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5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职教学模式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构建理论知识、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体系组成,相互渗透,相互独立。理论教学体系须要坚持“必须、够用”原则。对公共文化基础课学时进行压缩,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要加强若干门核心课程,其它课程要重组、压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科学地排列、组合技能课程,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几项专业技能,尤其是专业核心技能。素质教育要关注学生整体精神的构建,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工、做事,学会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
6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教师资源的局限性突显出来。现有的高职教师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高技能教师短缺,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更是短缺。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急需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双师型队伍的打造,①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必须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还能了解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全过程,了解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进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专业教研、教改活动。②聘请企业研究开发、生产一线学术、专业带头人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③与人事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培训师资格证体系,研究制定企业培训师资格标准与培训考核获证办法,由此选拔扩大企业培训师队伍。④聘请行业专家任客座教授,为专业教师进行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实训基地,①根据技术领域对专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需要建设好实训基地。②如何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尽量做到相近专业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③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要高,装备要精良现代。④校企合作,共同投资,统筹兼顾,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⑤企业独立建设实训基地。现在,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企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职业教育完全按着企业职业培养方向,进行职业教育,强化实践能力,使学生顶岗,活跃在生产第一线。⑥校企资源开放化,拓宽领域,强化合作,资源共享,创建跨区域的实训基地,或与其它省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联合,行成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集群。
8建立考评机制
首先,明确各类课程的管理目标,确定课程教学质量,校企领导共同进行培养目标的评价与调正,在专业目标调正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的软环境、硬环境进行评价与改进。其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综合测评与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工资晋级、选评先进、提拔任用挂钩,用来调动与激励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再次,是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考核。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那么就不能只对理论学习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评价。要对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制定衡量标准,然后按标准由校企教师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考核、评估。
9确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途径
9.1实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培养也叫“人才定做”。用人企业以“订单”方式与学校达成用人合同。对于订单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为前提,培养方案必须是“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用人单位的洽谈协商,将企业、行业的的岗位需求最大限度的放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将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实际工作案例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也可选派企业优秀技师参与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和授课。这样,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但可以提前接触实际就业岗位,还可以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明确自己未来岗位的技能要求,身临其境。
9.2加强“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适应实际就业岗位,履行工作职责,接触真正的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实施“2+1”教育模式,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身临企业,通过与企业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积累经验,培养学生专业的岗位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信的职业理想。
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从高职院校的人才特点出发,密切联系企业、行业,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紧张的今天,拥有一席之地。
本文从掌握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创造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立考评机制以及确定培养途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为高职院校扩大生源及提高就业率,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产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等较高层次合格人才的任务,历史性的落在高职院校的肩上。为企业培养输送大批技能型人才,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好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掌握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社会职业需求,需要了解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1.1动手能力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承担的岗位为企业蓝领技工,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引进企业的优秀成功案例,指导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奠定夯实基础。
1.2创造能力强。创造能力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技能型人才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等。对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些培养创造能力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地级的技能大赛;学校自己也可以举办一些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潜力被激发,能力被肯定,为高职学院学生今后的就业建立信心。
1.3适应能力强。适应能力不但表现在能够很快适应自己本职岗位的能力,还表现在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授课方案时,应当将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人才变为全才。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当就业岗位需求发生变化时,才能勇于承担、勇敢面对。
2创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环境
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要的教育环境。只有校企合作,紧密衔接,让学生不断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未来的工作环境,未来的团队和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指导教师,感受未来的工作氛围,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明确自己未来岗位发展前景及对自己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习惯,确立职业理想。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缩短上岗适应期,快速地融入企业员工队伍,强化团队力量。另一方面,院校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职能需要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开展教学活动。
3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
院校和企业共同研究确定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以及获得职业资格的标准,进而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具体化、个性化。采取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岗位实训相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院校基地与企业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内容应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按着职业要求,对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学习的是本职业当前主流或前瞻性技术,还要根据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调正课程的内容、丰富课程的内容。同时,要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应用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总之,完善课程休系,要突出高新技术教育,突出特色办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5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职教学模式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构建理论知识、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体系组成,相互渗透,相互独立。理论教学体系须要坚持“必须、够用”原则。对公共文化基础课学时进行压缩,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要加强若干门核心课程,其它课程要重组、压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科学地排列、组合技能课程,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几项专业技能,尤其是专业核心技能。素质教育要关注学生整体精神的构建,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工、做事,学会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
6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教师资源的局限性突显出来。现有的高职教师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高技能教师短缺,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更是短缺。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急需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双师型队伍的打造,①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必须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还能了解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全过程,了解企业岗位职务要求,进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专业教研、教改活动。②聘请企业研究开发、生产一线学术、专业带头人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③与人事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培训师资格证体系,研究制定企业培训师资格标准与培训考核获证办法,由此选拔扩大企业培训师队伍。④聘请行业专家任客座教授,为专业教师进行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实训基地,①根据技术领域对专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需要建设好实训基地。②如何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尽量做到相近专业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③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要高,装备要精良现代。④校企合作,共同投资,统筹兼顾,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⑤企业独立建设实训基地。现在,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企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职业教育完全按着企业职业培养方向,进行职业教育,强化实践能力,使学生顶岗,活跃在生产第一线。⑥校企资源开放化,拓宽领域,强化合作,资源共享,创建跨区域的实训基地,或与其它省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联合,行成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集群。
8建立考评机制
首先,明确各类课程的管理目标,确定课程教学质量,校企领导共同进行培养目标的评价与调正,在专业目标调正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的软环境、硬环境进行评价与改进。其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综合测评与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工资晋级、选评先进、提拔任用挂钩,用来调动与激励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再次,是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考核。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那么就不能只对理论学习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评价。要对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制定衡量标准,然后按标准由校企教师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考核、评估。
9确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途径
9.1实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培养也叫“人才定做”。用人企业以“订单”方式与学校达成用人合同。对于订单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为前提,培养方案必须是“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用人单位的洽谈协商,将企业、行业的的岗位需求最大限度的放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将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实际工作案例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也可选派企业优秀技师参与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和授课。这样,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但可以提前接触实际就业岗位,还可以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明确自己未来岗位的技能要求,身临其境。
9.2加强“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适应实际就业岗位,履行工作职责,接触真正的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实施“2+1”教育模式,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身临企业,通过与企业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积累经验,培养学生专业的岗位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信的职业理想。
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从高职院校的人才特点出发,密切联系企业、行业,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紧张的今天,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