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刍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轻松活跃的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相机而动,巧引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人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2、实时而为,妙点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如教学《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
  1、积极鼓励主动探究。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2、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其他文献
期刊
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
期刊
初识园林——户外植物狂人rn我大学时就读的是园林专业.在这个专业,你会学习到各种不同的课程,比如:让理科生抓狂的速写、素描、色彩等艺术课程,理论实践参半的植物课程,感受
期刊
走进朱赢椿的随园书坊工作室,第一眼先看见门口的“慢”字圆形交通标记,沿着小径往里走,穿过菜园子和铺着青石砖的走廊,雨水顺着屋檐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古朴闲适。与其说是工
期刊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您好!我从小就对阅读和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阅读许多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们都对过去的老城、故乡表现出强烈的追忆和怀念。他们歌颂从前
期刊
一、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的要求,强调高中生应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评论: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流行病”,分述如下:  (一)滥用课件,淡化了文本研读,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二)表演做秀,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分组讨论无实效,并且,不适宜的分组讨论也要硬性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