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术后自控镇痛(PCA)的随访护理对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镇痛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护理,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麻醉护士;PCA;疼痛;随访护理
【中图分類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1
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共同症状。剧烈的疼痛不仅能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和创伤而且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功能失调。在胸部、上腹部手术后,这种变化常常延续数天,甚至数周【1】。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镇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控镇痛(PCA)逐渐成为易被患者接受的主要的术后镇痛技术之一。镇痛泵治疗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无痛治疗和个性化治疗原则【2】。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更好地提高PCA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我院于2010年 3月开始由麻醉护士对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实施追踪随访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成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手术患者,男95例,女105例,年龄23-60岁。其中胸科开胸手术90例,普外科上腹部手术110例,均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 两组均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留置镇痛泵。采用一次性使用输注泵,选择持续给药加自控给药模式(CBI+PCA),容量100ML,药物(0.75%罗哌卡因20ml+吗啡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流速设定2ml/h,自控量为0.5ml,锁定时间15分钟,持续镇痛48小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对镇痛泵进行追踪随访。术前1天由麻醉医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镇痛泵的健康教育,包括疼痛知识,镇痛泵使用的相关知识。术后当天由麻醉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连接并固定镇痛泵,确认通畅。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患者镇痛泵的使用并采取双盲法记录患者术后2、4、8、12及24h的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
1.2.2 评价方法 (1)镇痛采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2)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储溜等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规范的疼痛及镇痛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提高了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影响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疼痛控制教育【3】。实验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可使其初步掌握疼痛的基本知识和PCA的使用方法,认识到疼痛并不可怕,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解决,进而使患者情绪稳定。术后麻醉护士每天的随访护理不仅能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PCA,还能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情绪放松,满足了患者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使镇痛计划顺利实施。
3.2术后适时的随访记录提高了镇痛过程的管理水平。临床上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显著的原因较为复杂,与患者及家属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缺乏,镇痛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以及护士指导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4】。实验组每天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操作PCA,根据自身情况适时适度的使用PCA指令。同时要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并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与麻醉医生联系,立即解决,确保了PCA使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改变了以往PCA镇痛的盲目性。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综上所述,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护理,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PCA镇痛的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的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从而更好地对术后镇痛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薛富善.临床局部麻醉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891
[2] Cowan T. Patient2controlled analgesia devices[J].Prof Nurs,1997,13(2):1192124.
[3] 沈曲,李铮.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01.
[4] 张维娜,姜亚芳,付艳芳.影响患者自控镇痛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10):75277.
【关键词】麻醉护士;PCA;疼痛;随访护理
【中图分類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1
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共同症状。剧烈的疼痛不仅能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和创伤而且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功能失调。在胸部、上腹部手术后,这种变化常常延续数天,甚至数周【1】。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镇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控镇痛(PCA)逐渐成为易被患者接受的主要的术后镇痛技术之一。镇痛泵治疗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无痛治疗和个性化治疗原则【2】。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更好地提高PCA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我院于2010年 3月开始由麻醉护士对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实施追踪随访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成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手术患者,男95例,女105例,年龄23-60岁。其中胸科开胸手术90例,普外科上腹部手术110例,均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 两组均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留置镇痛泵。采用一次性使用输注泵,选择持续给药加自控给药模式(CBI+PCA),容量100ML,药物(0.75%罗哌卡因20ml+吗啡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流速设定2ml/h,自控量为0.5ml,锁定时间15分钟,持续镇痛48小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对镇痛泵进行追踪随访。术前1天由麻醉医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镇痛泵的健康教育,包括疼痛知识,镇痛泵使用的相关知识。术后当天由麻醉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连接并固定镇痛泵,确认通畅。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患者镇痛泵的使用并采取双盲法记录患者术后2、4、8、12及24h的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
1.2.2 评价方法 (1)镇痛采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2)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储溜等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规范的疼痛及镇痛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提高了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影响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疼痛控制教育【3】。实验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可使其初步掌握疼痛的基本知识和PCA的使用方法,认识到疼痛并不可怕,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解决,进而使患者情绪稳定。术后麻醉护士每天的随访护理不仅能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PCA,还能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情绪放松,满足了患者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使镇痛计划顺利实施。
3.2术后适时的随访记录提高了镇痛过程的管理水平。临床上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显著的原因较为复杂,与患者及家属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缺乏,镇痛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以及护士指导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4】。实验组每天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操作PCA,根据自身情况适时适度的使用PCA指令。同时要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并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与麻醉医生联系,立即解决,确保了PCA使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改变了以往PCA镇痛的盲目性。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综上所述,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护理,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PCA镇痛的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的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从而更好地对术后镇痛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薛富善.临床局部麻醉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891
[2] Cowan T. Patient2controlled analgesia devices[J].Prof Nurs,1997,13(2):1192124.
[3] 沈曲,李铮.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01.
[4] 张维娜,姜亚芳,付艳芳.影响患者自控镇痛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10):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