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兴趣教学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间,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快十三年了,一直尝试着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经历无数次的迷茫和失落的同时,也收获着满满地成就和幸福。
  由于林区教育现存的一些客观问题,导致我接手的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居然还有语文拼音不过关的孩子。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很差,也会时常表现出散漫懈怠的学习态度,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难题,文言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绞尽脑汁去思考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应该怎么教,我很想揭开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面纱”。
  于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在教授《小石潭记》一文时的突发情况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更让我知道了讲课时的应急机制是多么的重要。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首先,我给同学们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因为孤傲正直的性格,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而直言,最后被贬到了永州的经历。但也是因为特别的经历成就了他的文学梦想,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留下千古美名。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也急于了解是什么样的美景走入了柳宗元贬谪时的内心感受。
  我刚刚导入新课,原本为学生们能够兴致高涨地参与其中而暗自高兴,没想到李文博的一句“古代名家不是这个遭贬谪,就是那个被流放,然后就写些诗文发泄不满、无病呻吟,柳宗元也不例外,有什么可学的。”这句话打乱,他的话音未落,就惹得班级同学哈哈大笑,“无病呻吟”这几个字显得尤为不妥,他这是在赤裸裸地表达对本课学习的排斥,我对他这种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真想狠狠地把他轰出教室,但是我还是安慰自己要镇定:我是老师,一定要冷静对待学生的问题。
  怎么办才能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呢?批评李文博,他肯定不服气,其他同学也会无心上课;不处置一下又怕以后會出现更多为所欲为的事情。灵机一动,何不来个“借题发挥”?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还对李文博部分观点给予肯定:很多古诗词都是在诗人被贬时期创作的,这时候情感产生波动,郁郁不得志的情绪在心中被放大,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我又将此插曲联系到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号召学生也要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多用心感受,积累生活中的点滴,这样既有事情可写,文章也会因亲身经历而变得有血有肉。另外,还对李文博同学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的勇气给予认可,但同时也指出一定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辩证地看待人和事,不要带着个人极端思想。又鼓励李文博同学根据平日的知识积累对柳宗元的遭遇进行介绍,将他深厚的知识底蕴展示出来了。
  “犯了错误没被罚!”同学们惊讶于我的处理方式,李文博也很诧异。
  在解决李文博的问题时,我发现陈金玲、安帅龙两名同学低头不语、昏昏欲睡。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又以导游的身份,利用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小石潭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让学生先直观感受,再从文字中深入探寻。先由“小石潭是怎么发现的”引入课文,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翻译课文上,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模仿这种水声。一听模仿,这两名学生都睁大了眼睛,争先模仿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大家评论,谁模仿的声音更接近佩环的鸣声。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佩环碰撞发出的是一种虽然不大但是很清脆的声音,非常悦耳,进而得出这就是水声吸引作者的原因,也是作者“心乐之”的一个因素。此时,通过尝试模仿流水声,不仅成功的把这两名“瞌睡虫”的兴趣带入了“小石潭”,也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学生们都说只闻水声都足以快乐了,课堂气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顺势提问“在游览小石潭的时候,作者也体会到这种‘ 乐’ 了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后,班内展示非常热烈。阮文静说,“‘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就是游者,潭中鱼就是在与作者游戏。”我引导,“做什么样的游戏?”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李文博说是在“捉迷藏”——“佁然不动”是小鱼“躲”在那儿;“俶尔远逝”是小鱼以为作者“发现”了它,快速地逃跑。还有的同学说是“猫捉老鼠”“一二三木头人”等游戏,学生讲出了六七种贴切的游戏,让我都觉得当时的作者肯定乐不可言。因为这个引导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并进行适时点播,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余下的教学内容。
  由此,我也明白了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上,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发掘学生们的兴趣点。遇到突发事件更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不能采取简单化地呵斥,会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我就是这样一点点研究学生、改变教法,才使得班级里的孩子语文成绩不断地提升。相信一直坚持下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一定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在每堂课基本都会听到老师会问“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这么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作者怎么会这样写……这些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我们课堂的始终。既然探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怎样去提问才有效?一、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是有效问题  1.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或过难,适合本班学生认知就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文章是不是这样写的呢?”、“这道题对不对?”、“这么读好不好?”等,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经;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作为彝族学生占85%以上的民族小学来说,在学生那里本民族语言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彝母语俨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根深蒂固。这制约着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方面面,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地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为了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化足迹记录;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贯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人才,学校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高人为峰,海尽天是岸”。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  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总结。一、“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形成争取在阅读教学中实现  “语
期刊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業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就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  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很多是深山区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寄宿期间课余生活以学习为主。借助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趣味类课余生活指导,能够让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了解必要的物理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崇尚科学精神,在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对寄宿制学生进行科技类趣味课余生活指导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意义、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期刊
六岁,十二岁,这两个亲切的数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着不一样的亲切感。六年前,一群孩子承载着欢乐,来到了这里,六年后,这群孩子满载收获,又将离开这里。这不同寻常的六年,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时刻……如今,他们将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回顾六年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浮现眼前,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深深扎根——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让他们在我的
期刊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教育理念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教育实践中,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仍很普遍。在儿童教育领域,双语教育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非常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自然教育思想丰富了教育理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它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了以教师,教材
期刊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彝语文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学习与生活同样离不开汉语言。学龄儿童因为从小已经习惯了使用母语——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他们进入学校面对一门新的语言,运用新语言思考与交流时自会感到吃力,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的语言关,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汉语与彝语在发音、构句方式、语调上的不同点,更是让彝族孩子汉语表达能力难上加难。一、彝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美和大自然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现将我们如何实施美术教育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是从感受美入手,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幼儿美的意识,充分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