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美和大自然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现将我们如何实施美术教育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是从感受美入手,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幼儿美的意识,充分利用幼儿的第感官眼、耳、鼻、手让他们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摆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对象,特别是大自然就可以实现这些要求,因此大自然是无处不美,无美不有,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小溪流水,高山怪石都能激发幼儿对美的意识,但从感觉美到意识美都要靠教师及时引导。例如:我们利用孩子饭后散步时他们常常被一群小蚂蚁吸引,这时我们抓住这一瞬间去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排队、走路时抬食物。有趣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对活动美和排列美,在这无形而兴奋感知活动中使幼儿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幼儿的美感意识。
  二是在大自然中让幼儿感受丰富的色彩美,在小班时我们就教幼儿认识了十种颜色红、黄、蓝、绿、紫、橙等到中大班又教幼儿认识了色的深浅,但个别幼儿对色彩的理解,运用还是不够好,特别是女孩子常常偏爱红色,常为一朵美丽的小花兴奋,当你问她为什么喜欢这朵花时,她回答:"这花是红色很美丽"。为了让她们理解色彩的美,我们引导并深入细微的让他们观察,从中了解对一朵花之所以美要不仅有一种好看的颜色,它还有不同颜色的花蕊,还有绿色的花托和绿色叶子衬托,由于这么多颜色的组合才使这朵花更美,缺一就會逊色不美,这样幼儿对一种颜色的感受扩大到多种颜色的感受,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就更深了,并在绘画中能大胆表现,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三是在大自然中让幼儿感受物体的形态美,自然中的物体是千姿百态的美,幼儿从自然中去感受物体形态美是很容易接受,例如在春天我们带孩子到郊外去春游,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去感受春的气息,让自然美去净化他们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水中的动物、小鱼、小虾,由于我们随机让他们去捞鱼虾,引导他们将捞到的鱼虾放在地面上观察它们的形态,再放入水中看它们的形态,经过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知道虾放地上有时会爬,有时会弓着背跳,有时会向后退,有时向前。放在水里开始很快地游,有时弓着背不动,两条长长的触须划动优美极了,从而使幼儿感受到了动物形态的美,同时也为绘画动物提供了素材,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四是借助自然帮助幼儿理解,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幼儿美的感受力,因为艺术作品大多来源于自然,例如在画风景画时,幼儿对远近不同的山水美难于理解,我们教师光凭嘴说幼儿是不能理解的,于是我们带他们到滨江公园,引导观察江边山水风景,帮助他们理解远近的关系,通过观察引导,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及欣赏美的能力。
  五是《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所以我们在自然中让幼儿感知各种形态的美,因为美在自然中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我们要开拓幼儿视野,让幼儿学会欣赏多种形式的美,例如培养幼儿整齐的美,我将幼儿带到公园参观花展,那一排排整齐美丽的鲜花就会在幼儿面前展现出一种和谐整齐的美,我们将幼儿带到硕果累累的桔园时,就会让幼儿感受到丰硕美。
  总之,自然中的美是最能感召人的,大自然的美也是幼儿最容易感受的,所以充分利用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是人文和情感的丰富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在语文课堂这片蓝天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儿童生命灵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奏响课堂实效的音符。一、找准情感激发点 
期刊
在每堂课基本都会听到老师会问“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这么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作者怎么会这样写……这些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我们课堂的始终。既然探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怎样去提问才有效?一、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是有效问题  1.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或过难,适合本班学生认知就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文章是不是这样写的呢?”、“这道题对不对?”、“这么读好不好?”等,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经;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作为彝族学生占85%以上的民族小学来说,在学生那里本民族语言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彝母语俨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根深蒂固。这制约着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方面面,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地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为了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化足迹记录;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贯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人才,学校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高人为峰,海尽天是岸”。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  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总结。一、“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形成争取在阅读教学中实现  “语
期刊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業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就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  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很多是深山区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寄宿期间课余生活以学习为主。借助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趣味类课余生活指导,能够让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了解必要的物理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崇尚科学精神,在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对寄宿制学生进行科技类趣味课余生活指导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意义、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期刊
六岁,十二岁,这两个亲切的数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着不一样的亲切感。六年前,一群孩子承载着欢乐,来到了这里,六年后,这群孩子满载收获,又将离开这里。这不同寻常的六年,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时刻……如今,他们将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回顾六年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浮现眼前,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深深扎根——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让他们在我的
期刊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教育理念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教育实践中,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仍很普遍。在儿童教育领域,双语教育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非常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自然教育思想丰富了教育理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它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了以教师,教材
期刊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彝语文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学习与生活同样离不开汉语言。学龄儿童因为从小已经习惯了使用母语——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他们进入学校面对一门新的语言,运用新语言思考与交流时自会感到吃力,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的语言关,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汉语与彝语在发音、构句方式、语调上的不同点,更是让彝族孩子汉语表达能力难上加难。一、彝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