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入手,说明我国对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并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最后,教材探讨了在能源开发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与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总结出山西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因素和措施、限制性区位因素和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对一个区域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应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树立科学的人地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难点:能源基地建设的原因;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与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提到,中国家庭用打碎的黑石头当柴烧,晚上用泥封起来,第二天扒开泥仍然可以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较薪为优”,请问这是什么能源?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该种能源是煤,山西能源以煤为主。那什么是能源?它的概念和分类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完成下列学案的内容(见图1)。
  教师小结:能源是指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来源,它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能源还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预设结论:煤是非可再生资源、常规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一次能源,具有以下特点: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有限的;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设计意图:为下面讲述能源基地作知识铺垫。
  展示图2并提问: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师生归纳: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煤炭北多南少;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南方除贵州省外均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也分布不均。山西煤炭的储量和质量使之能成为能源基地。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我国在山西建设能源基地的原因及有关山西能源基地的知识。
  教师提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完整回答这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对比探究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点拔:本道题可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去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6~47,完成表1。
  教师小结:山西省煤炭按现有探明储量和开采量可开采560年,而且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开采条件好。因此,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教师提问:读P47“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图3),思考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何不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师生小结: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也占一定比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承转:山西省西、南有黄河与外省相分界;东有太行山与其它省相分界。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资料展示: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曾亲自率领11个市的市长和大型能源企业的老总,北上山西、内蒙古,为燃煤之急求解招数。一些大型火电企业为此更是奇招迭出,有的厂甚至倾巢出动,派人长驻煤矿或者铁路部门,目的只有一个:抢煤!“今后20年到30年,中国的煤炭行业离不开山西,中国的能源也离不开山西。”
  学生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教师点拔:煤炭生产供不应求,晋煤外运能力不够,煤炭的产业链不够长。
  设计意图:用材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说明影响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并积极思考解决措施。
  教师设问:读图4“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思考山西为加快能源基地建设的步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教师点拔:将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三条运煤专线落实到图上。
  教师设问:读图5“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和图6“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思考山西为加快能源基地建设的步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焦炭、电)。
  设计意图:针对限制性因素,师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师设问: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49活动题,并填写表2,说说输电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
  师生小结:输煤和输电各有利弊,所以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对输出地来说,输电经济效益好,运输成本低,但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展示材料:“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0年,中国将着重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全国用煤主要靠山西。然而,虽然近日来用户催煤紧急传真不断传来,但囿于产能和运输的原因,山西煤炭外运量难以大幅增长,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紧张局面近年不会有根本缓解,这是近日记者在山西调查采访时得到的消息。”
  教师设问:上面两则资料揭示了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它能源竞争的压力。“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承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考山西结合本区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哪三条产业链?
  学生回答: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教师提问: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
  师生小结:山西输出产品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教师追问:读图7,思考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是什么?
  师生小结: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从图中观察本地的资源,运用所学知识畅所预言,构建合理的产业链,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师提问: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可能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等。
  教师追问:如何解决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师生小结: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煤炭资源的特点,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地区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时,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考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做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进步。
  教师小结,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力图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其他文献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宣布,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至此,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无图空白区”被填实。  1:5万地形图的核心内容是要在地图上表示出地面上每个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要用立体坐标表示的话,就是测出地面上每个点的X、Y、Z坐标值。1公里长的一条实际道路,在图上有2厘米的长度;100米长的一所房子,在图上只有2毫米长。  那么,在茫茫沙漠和皑皑雪山上,地形
一、利用地图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应该在“最近发展区”,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他们觉得地理难学的原因。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如果搭一个脚手架,就有利于学生思维向高级发展。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地图就是这样一个脚手架。  地图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如“世界政区图”中的中国,既是一种形象的表现形式,又用了国界线、河流等抽象的符号。任何
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南苏丹共和国宣布正式独立,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它也将成为第193个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非洲大陆第54个联合国会员国。  一、南苏丹概况  南苏丹东接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西接中非共和国,首都朱巴(图1)。面积65万千米2(相当于法国),人口826万,分别占原苏丹面积的1/4、人口的1/5,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苏丹南方地处内陆,经长期战
地理与生存教育提出了挽救地理知识和一个自由而进步的教育观念。这是因为所处时代的紧迫性,意味着社会需要把握经济和环境危机,目前要从全球金融动荡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分别阐释,同时还关注教育危机。本文介绍一种对地理知识教育场所的说法。笔者认为,后期资本主义颂扬自由的教育理念已被新自由主义很好地取代。  进步媒介的变化从新工党政府的半官方教育机构——QCDA,对RSA、个别学者和教育企业家如Guy Clax
地理是启迪爱国、经世致用的伟大学科  1.初中地理是进行国情教育、国策教育、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全球化教育最好的启蒙教育  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明法规,都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衡量公民文明程度的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这标志着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回顾这十年的课程改革路程,感慨万千!我们有激动、欣喜,有迷茫、彷徨,更有思考后的坚定。不管怎样,在这条课改的道路上,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背负的“行囊”越来越重。因此,在课程改革新的起点上,很有必要稍作停顿,将“行囊”进行盘点,并加以选择,以利于更好地前行。  盘点行囊”中究竟收纳了什么?不妨将此分类。按照课程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熊国权教师回答:  1.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地理学习动机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地理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而学的时候,学生会降低学习动机。目标本身的属
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赵瑞明教师回答: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的地理情感是在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交流中产生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在“情境活动”中感知方法,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发现地理之美,产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原理与规律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共鸣。如学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分析山区在开发利用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时,若照本宣科、书云亦云,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在实际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上天再给你一个选择出生地的机会,你愿意选择在山区还是平原?为什么?  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精神劲就上来了,“我愿意选择山区”,“我选平原”,“老师,我说”,课堂上马上分成两派:山区派和平原派,经过学生的陈述,理
地理一直是高中文科生的一块心病,很多同学确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却收效甚微,试卷上的分数仍然没有起色。高中三年来笔者的地理一直不错,常常有人讨教学习地理的秘诀,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俗话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笔者从小就对地理感兴趣,两岁时就嚷嚷着让母亲买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将买来的地图放在地上,趴在上面,如数家珍般地向母亲介绍一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