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眼里的内蒙古人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闰淑珍是一个生活在内蒙古的汉族人,他与蒙古族人有着近距离的交流,同时又将自己拉远到客观角色。
  问:《阿珍眼里的内蒙古》用了大量朴实的生活场景,您怎么看蒙古族人?
  答:由于游牧生活,所以大都分蒙古族人散居,只有在节日里他们才能相聚在一起。他们传承着古老草原文化的同时也赋予了生活新的内涵,展示了游牧人的热情、豪放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朴真诚的友情。
  问:《心像鄂尔多斯》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我用平实的影像和本真的心态来记录这里的人以及城市的变迁、发展。鄂尔多斯曾经一度非常繁荣,但过度开发也带来了经济泡沫。我想通过影像来说明: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物极必反。
  问:为什么选择参加索尼青年摄影师计划?
  答:索尼青年摄影师计划为青年摄影师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索尼公司还为青年摄影师提供很好的摄影器材和项目资金支持,能让我更加专注拍摄,因此我主动加入了这个计划。
  问:我了解到你是第一次到正蓝旗草原拍摄,你对这里的印象如何?
  答:第一次来到正蓝旗草原,辽阔的大草原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内心的情绪有了一种释放和感动。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蒙古族人们的热情纯朴、豪放真诚,我拍摄的影像其实就是我的情感释放。
其他文献
我与摄影,具体来说,我与中国摄影产生关系,和两个人有关。一个是张海儿,我的老哥们儿和同龄人(我们都是1957年生人),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一个是李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现代摄影》主编、中国当代摄影重要的组织者与活动家。  先说张海儿。上世纪70年代初,我读高中,开始系统学习绘画。当时广州青年文化宫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我报名参加了。一天,班上来了两个人,画素描时,他们各自拿出一个木头盒子,又从盒
期刊
提起照相馆,总会引发人们许多的记忆和话题。随便一张出自照相馆有些年头的照片,那布景、那装束、那表情、那身姿,都会令人砰然心动,即使照片上是我们并不认识的陌生人。  或许很多人的心里都曾经有一座照相馆,在那里发生这过往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并以照片的方式长久地留存。曾经的照相馆有点像庙宇教堂,人们庄重地换上最体面的衣服,梳理好仪容,虔诚而严肃地走进那间有些神秘的屋子并谨慎地站在照相机的前面。到照相馆
期刊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幸好和《中国摄影》杂志创刊60年同龄的摄影人,《中国摄影》伴随着我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始终是我心目中的“高、大、上”,它影响我就对青海这片神奇博大、壮美神秘沃土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怀,永远是一本净化我心灵、陶冶我情操、让我终生受益的教科书,也是我磨炼意志、释放生命、求索艺术、放歌人生的好伙伴。多年来,我以真诚朴实的情感和充满激情的镜头语言同社会交流,与自然沟通,同时代对话,用
期刊
我是杨威,朋友们叫我皮皮,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实验艺术学院),我和同校的搭档,毕业于设计学院的乌托(王旭)一起开了一家叫做白夜的照相馆。  白夜照相馆不是一家普通的照相馆,而是一家跨界于当代艺术与商业的复古照相馆。我们在拍摄时使用老式大画幅相机,还原不同时代老照相馆中的布景和道具,专注拍摄老照片风格复古摄影,希望以此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带有温情的老式照相馆,并重拾过去人们在老照相馆中拍摄
期刊
一幅幅俯视景象,多由无人机的镜头框取,最终被投影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文体中心会议室里的幕布上。初到连云区所见的图像,便是这些由航拍爱好者(大多为本地摄影师)从“上帝视角”收纳的海上云台山、花果山、寺庙、城市夜色、港口起重机、渔船。围绕这些作品,连云港国际摄影展组委会的成员正在为“空中看连云”摄影比赛奖项的评选各抒己见,而这些照片也将作为“交汇点—连云港国际摄影展2017”的一部分进行展出。眼前的
期刊
“发现”阿尔勒  在法国马赛火车站候车时,看到了以上下颠倒的照片作为主视觉的阿尔勒摄影节的海报,然而奔向摄影节的迫切心情却被法国南部不太靠谱的铁路服务浇了冷水。原定的14:09的火车无故取消,一个小时之后,终于登上了正确的火车。阿尔勒观展作为这个夏天带母亲游玩欧洲的一个插曲,两天时间勉强将其中的正式展览扫荡完毕,真是让人“消化不良”,而遍布老城街巷中的外围展(Voice Off)只能望而兴叹。  
期刊
2002年12月的一天,病榻上的侯登科在电话里虚弱地说:“来吧,快来吧!把东西整理一下吧”,这是他最后的时间。在他临潼的家里,我和李媚与他相处了最后一段时光。资料整理的过程,在他的病痛之中艰难地进行。底片的信息不完整,我们只能尽量地做些补救工作。他那时说话已经比较困难了,为了尽量给影像留下一些翔实的背景,我们把所有的底片一张张地看,让他辨认、核对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事件。我们工作了七天,他就这
期刊
本次欧洲法国、德国、比利时之旅除了携带索尼微单A7RⅡ之外,我为了方便随手快速拍摄,还在口袋里放了备用相机索尼黑卡RX100Ⅳ。  堆栈式感光元件  索尼黑卡系列相机从上市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由于定位精准从面市以来就受到摄影人的关注。本次欧洲之行我携带的是新发布不久的索尼黑卡RXl00Ⅳ。与上代RX100Ⅲ相同的是,索尼黑卡RXl00Ⅳ仍然采用1英寸感光元件,不过新机配备的是最新研发的约2010万有
期刊
若干年前,一本名为《我们真正的意图是为了您的愉悦》(Our TrueIntent is all for Your Delight)的摄影书籍将我带入了约翰·欣德(John Hinde)的彩色明信片帝国,这本收录了巴特林度假村系列的影像以高饱和度的色彩以及精心设计的舞台感而深得人心,对当时的英国摄影,尤其是1980年代以马丁·帕尔(Martin Parr)为首的“新彩色纪实派”(New Britis
期刊
2015年8月5日至10日,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经过匆匆六天时间,所有展览以及各项活动全部落幕了,等我开始消化这一系列内容的时候已经坐在回程的飞机上了,闭上双眼,脑海里开始回想在大理影会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第一印象便是超载与繁杂,整个影会展览的体量巨大,据说有超过三百个展览,作者包含大量国内摄影人群体,亦有来自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各国摄影节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当我们把对国外摄影的关注更多投向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