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文物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危险。为此,博物馆保卫部门必须改变原有观念,切实提高安保人员素质,以确保文物安全。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作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管理;科学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4-02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也是国家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也愈发强烈。这些渴求在了解历史、欣赏艺术、品味文化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博物馆,给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博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安全管理是确保博物馆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保护的永恒主题。只有文物安全有了保证,才能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2006年底,甘肃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与之配套建设的安防、消防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使博物馆的安全保卫硬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技防方面由原来的单纯依靠微波报警改变为针对周界、通道、重点部位的多种报警手段和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同时,结合人防、物防,对馆区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为此,博物馆还根据岗位需要进一步充实了保卫人员队伍,并对保卫人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另外,还与保安公司签订安保服务协议,聘请保安公司对馆区外围进行安全巡逻、检查,真正实现了以人防为主,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为确保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
文物工作,安全是底线,安全得不到保证,文物工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通过合理规划、及时请示、主动汇报等方式,在全馆牢固树立了安全是立馆之本、重中之重的思想,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问题放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工作原则,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中,常抓不懈,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加以解决。
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甘肃省博物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职责的要求和范围,结合本馆文物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制定了《保卫处人员工作守则》、《监控中心管理规定》、《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博物馆保安守则》、《博物馆技防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有章可循、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例来看,许多发生案件的单位制度完备,但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出现了问题。这说明尽管制定了制度,但具体工作中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严格执行,才能进行管理,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章立制,贵在检查落实。在每一季和年节假日,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都要对全馆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同时督促部室进行自查,并对检查有详尽记录和登记,对发现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馆领导,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对违规事项及时查处;建立了上下联动、步步为营的责任人制度,对任何工作、任何环节要指定到人、到事,明确主管、分管、具体实施人的责任和职责,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逐步树立起安全无小事,人人遵章守纪,一切按章行事的良好风气,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文物安全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实践证明,加强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干部职工防范教育,是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关系单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从近几年文博系统发生的文物被盗案件可以看出,由于安全保卫人员素质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发生案件的不在少数。这就说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对人员的要求很严格,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安全保卫队伍是做好人防工作、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博物馆必须加强教育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观建设,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尽量细化、量化工作指标,使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尽心尽职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加强技术防范建设,确保文物安全
新形势下,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除了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外,技术防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担负着人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甘肃省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了解、掌握更加先进的安防、消防报警监控技术,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强化防范手段。为此,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经常邀请施工方技术人员讲解系统原理及操作方法,以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果断采取措施的能力。同时,按照上级规定,监控中心24小时安排保卫专人值班。一旦接到防盗、防火报警信号,立刻对报警部位进行检查,反复核对,若有情况,立即通告相关人员,做好值班记录,确保文物安全。
近几年来,甘肃省博物馆从战略高度考虑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并将其纳入单位整体人才建设方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自主培训、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帮带指导、交流提高”等方式,加大对安全管理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关心安全管理队伍的成长进步,注重解决人员的实际困难和个人问题,是保证员工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要在“用人”的同时,不忘“关心人”,以期获得安全管理建设最大效益。
另外,加强保安队伍建设,明确保安在各个点的值班情况和夜间保安人员的巡逻路线、时间和次数,加强防范措施和对人员的检查,确保不出任何事故。
四、树立“文物安全,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
文物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文物,这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所以,文物安全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都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在文博单位保卫部门以外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认为文物安全是保卫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文物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物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保障,没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还谈何研究,更谈不上发展文博事业。安全意识淡薄的危害性很大,不容忽视。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当中难免出现疏忽,粗心大意,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安全人人有责。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花大力气彻底改善了技防水平低下的面貌,先后投入资金,改善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同时,拥有了双监、周界等多种报警手段,防火报警系统也得到了改善,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功能,不留死角的实时监控,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报警系统,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工作向着科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免费开放形势下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博物馆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创新理念,认真谋划和抓好具体工作,在发展中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安全稳定,和谐进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亚武.安全工作是博物馆的立馆保障[J]. 黑河学刊,2009,(7).
[2] 张桂华. 简述博物馆专业队伍建设[J]. 科技资讯,2010,(4).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管理;科学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4-02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也是国家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也愈发强烈。这些渴求在了解历史、欣赏艺术、品味文化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博物馆,给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博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安全管理是确保博物馆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保护的永恒主题。只有文物安全有了保证,才能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2006年底,甘肃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与之配套建设的安防、消防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使博物馆的安全保卫硬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技防方面由原来的单纯依靠微波报警改变为针对周界、通道、重点部位的多种报警手段和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同时,结合人防、物防,对馆区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为此,博物馆还根据岗位需要进一步充实了保卫人员队伍,并对保卫人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另外,还与保安公司签订安保服务协议,聘请保安公司对馆区外围进行安全巡逻、检查,真正实现了以人防为主,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为确保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
文物工作,安全是底线,安全得不到保证,文物工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通过合理规划、及时请示、主动汇报等方式,在全馆牢固树立了安全是立馆之本、重中之重的思想,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问题放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工作原则,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中,常抓不懈,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加以解决。
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甘肃省博物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职责的要求和范围,结合本馆文物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制定了《保卫处人员工作守则》、《监控中心管理规定》、《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博物馆保安守则》、《博物馆技防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有章可循、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例来看,许多发生案件的单位制度完备,但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出现了问题。这说明尽管制定了制度,但具体工作中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严格执行,才能进行管理,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章立制,贵在检查落实。在每一季和年节假日,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都要对全馆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同时督促部室进行自查,并对检查有详尽记录和登记,对发现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馆领导,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对违规事项及时查处;建立了上下联动、步步为营的责任人制度,对任何工作、任何环节要指定到人、到事,明确主管、分管、具体实施人的责任和职责,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逐步树立起安全无小事,人人遵章守纪,一切按章行事的良好风气,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文物安全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实践证明,加强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干部职工防范教育,是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关系单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从近几年文博系统发生的文物被盗案件可以看出,由于安全保卫人员素质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发生案件的不在少数。这就说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对人员的要求很严格,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安全保卫队伍是做好人防工作、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博物馆必须加强教育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观建设,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尽量细化、量化工作指标,使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尽心尽职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加强技术防范建设,确保文物安全
新形势下,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除了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外,技术防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担负着人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甘肃省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了解、掌握更加先进的安防、消防报警监控技术,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强化防范手段。为此,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经常邀请施工方技术人员讲解系统原理及操作方法,以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果断采取措施的能力。同时,按照上级规定,监控中心24小时安排保卫专人值班。一旦接到防盗、防火报警信号,立刻对报警部位进行检查,反复核对,若有情况,立即通告相关人员,做好值班记录,确保文物安全。
近几年来,甘肃省博物馆从战略高度考虑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并将其纳入单位整体人才建设方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自主培训、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帮带指导、交流提高”等方式,加大对安全管理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关心安全管理队伍的成长进步,注重解决人员的实际困难和个人问题,是保证员工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要在“用人”的同时,不忘“关心人”,以期获得安全管理建设最大效益。
另外,加强保安队伍建设,明确保安在各个点的值班情况和夜间保安人员的巡逻路线、时间和次数,加强防范措施和对人员的检查,确保不出任何事故。
四、树立“文物安全,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
文物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文物,这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所以,文物安全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都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在文博单位保卫部门以外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认为文物安全是保卫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文物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物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保障,没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还谈何研究,更谈不上发展文博事业。安全意识淡薄的危害性很大,不容忽视。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当中难免出现疏忽,粗心大意,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安全人人有责。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花大力气彻底改善了技防水平低下的面貌,先后投入资金,改善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同时,拥有了双监、周界等多种报警手段,防火报警系统也得到了改善,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功能,不留死角的实时监控,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报警系统,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工作向着科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免费开放形势下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博物馆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创新理念,认真谋划和抓好具体工作,在发展中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安全稳定,和谐进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亚武.安全工作是博物馆的立馆保障[J]. 黑河学刊,2009,(7).
[2] 张桂华. 简述博物馆专业队伍建设[J]. 科技资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