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训练,就会与枯燥、反复、机械联系起来。可是,顺应童心的语言文字训练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为能训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童声作文讓我们课堂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充满乐趣。
一、顺应童心,激起自主写作欲望
1.贴合童心的写作内容
作文课的写作内容是贴合学生心理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习作中有话可写,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如在《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三段中,安排了“超市购物我最爱”“品尝寿司的味道”“小小脚丫走天下”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是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对于这些话题,他们愿意对其他伙伴进行倾诉,消除了无话可写的心理负担。
写作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活动作文课,如《小小硬币我来找》《捏不碎的鸡蛋》《有意思的嗑瓜子大赛》等;有绘本作文课,如《我是霸王龙》《大嗓门,真厉害!》等;有生活作文课,如《大扫除》《跳蚤市场真有趣》等;还有想象作文课、写景作文课;等等。这样丰富的内容安排,使作文课拥有了生命力,不再呆板、拘束,在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是日益增长。
2.点燃我要写作的内驱力
每一堂作文课,都设定了学生写作的目的,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有这样的写作目的设定,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就自然而然地增长了。
如《美味,我所爱也》作文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写清食材这样的方法把看到的食物写生动。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在一开课,教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并出示了网友的评论,引出这部片子中存在的问题,即食物的画面一晃而过,对食物的描述也只有寥寥数语,从而激起学生进行第一次试写,用自己的笔把这些食物的美味描述出来。这样带着为什么写作的习作课,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自然而然有了趣味性。
写作过后,我们还抓住一切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或是在教室张贴,或是刊登在班级、学校期刊上,或是向社会上的媒体投稿,扩大学生作品的读者面,让他们的写作有真正的意义,拥有生命的交流性。
这样双管齐下式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全然没有了“挤牙膏”、凑字数的囧相。
二、品味美文,搭建模仿训练阶梯
美文,语言文字优美,不仅是学生语言积累的素材,更是他们模仿训练的材料。在正式写作前,对美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模仿,为学生自主写作搭建了阶梯,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又消除了他们写作的
恐惧心理。
1.练在空白处,填补式语言文字训练
美文中往往因为文章的行文或内容的需要,有很多被省略的“空间”,然而抓住这些“空间”正好能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三段中的绘本作文《我是霸王龙》一课,本堂课的作文目的是用好动词。在品味了翼龙照顾霸王龙动作的词语后,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原有的空白处进行动词训练。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吧!’小翼龙把岩石一块一块地搬开。”文中把小翼龙搬岩石写得很简单,在此处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细地描述小翼龙是怎样一块一块把所有岩石都搬走的,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描写小翼龙的行为。
2.练在精彩处,模仿式语言文字训练
文质兼美的文章与学生有亲和力,因此教师在美文的品读中不能只停留于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形式,更要利用好美文中经典的语言范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小小硬币我来找》作文课中,美文《硬币,你在哪》中对教师在藏硬币时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细细的描写,我们可以在品读中顺势引导学生模仿这样的语言范式,用上“或……或……”句式想象补写老师拎着一只小仓鼠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情态。
像这样对美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模仿训练,在童声课堂中比比皆是。有些是模仿优美的语言,有些是模仿精彩的开头或结尾,有些是模仿精彩的结构和情感铺垫。如作文课《美味,我所爱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已经能把美食描述得具体生动。在最后环节,教师出示了林清玄的《冰糖芋泥》,引导学生由段及篇模仿美文,学习这种不仅有对美食的描写,更在文章中传递出美食背后的情感和故事的写作秘诀。
3.练在难懂处,联想式语言文字训练
美文中的难懂处也是学生的疑惑处,教师抓住这些疑惑处及时练习,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语言文字练习时学生会兴趣盎然。如在小学三段高级第五组中的美文《儿时骑车》中,学生对“煞费心机”一词不是很理解,于是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七岁的‘我’能学会骑自行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能想象出当时小小的‘我’会怎样学习骑自行车吗?第一次,‘我’刚刚坐上车座, ;第二次骑上自行车,
;第三次跨上自行车,
。”在这样想象填补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煞费心机”的意思,更是抓住疑惑处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学得积极主动。
课堂中,充分利用好一篇篇美文,不仅要重视语言的理解,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练习,为学生自主习作搭建阶梯,降低习作难度。
三、升格原作,生成个性语言图式
升格原作,就是通过指导修改,对学生的一次习作进行过滤、提升和优化。“我手写我心”是真作文,但还不一定是好作文。“真实不一定是有效表达”,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优化和过滤。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升格,学生从刻意的语言运用过渡到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图式。
如作文课《捏不碎的鸡蛋》,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处于学习作文的初始阶段。本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捏鸡蛋时的动作和表情,再加上自己的联想把捏鸡蛋比赛写生动。在首次试写中,大部分学生写得很简单。有学生这样描述:“只见她两只手很用力地握着鸡蛋,握了好久好久,鸡蛋还是没有破碎,这鸡蛋可真是太难捏碎了。”学生的语言非常直白,没有把自己观察到的同学捏鸡蛋时的情景具体地呈现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升格。通过品味经典的片段,学生发现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清楚能表现出捏鸡蛋的同学真的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再加入心理活动就会使文章更与众不同。最后再次呈现现场捏鸡蛋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动作和表情,再次进行练写。
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非常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观察,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动作和表情,包括自己的联想。通过经典片段和佳句积累,对学生已有的语言进行修复,升格自己的习作。只有这样有层级的作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获得了有效提高,学生自然喜欢这样的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桑洲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一、顺应童心,激起自主写作欲望
1.贴合童心的写作内容
作文课的写作内容是贴合学生心理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习作中有话可写,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如在《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三段中,安排了“超市购物我最爱”“品尝寿司的味道”“小小脚丫走天下”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是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对于这些话题,他们愿意对其他伙伴进行倾诉,消除了无话可写的心理负担。
写作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活动作文课,如《小小硬币我来找》《捏不碎的鸡蛋》《有意思的嗑瓜子大赛》等;有绘本作文课,如《我是霸王龙》《大嗓门,真厉害!》等;有生活作文课,如《大扫除》《跳蚤市场真有趣》等;还有想象作文课、写景作文课;等等。这样丰富的内容安排,使作文课拥有了生命力,不再呆板、拘束,在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是日益增长。
2.点燃我要写作的内驱力
每一堂作文课,都设定了学生写作的目的,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有这样的写作目的设定,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就自然而然地增长了。
如《美味,我所爱也》作文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写清食材这样的方法把看到的食物写生动。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在一开课,教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并出示了网友的评论,引出这部片子中存在的问题,即食物的画面一晃而过,对食物的描述也只有寥寥数语,从而激起学生进行第一次试写,用自己的笔把这些食物的美味描述出来。这样带着为什么写作的习作课,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自然而然有了趣味性。
写作过后,我们还抓住一切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或是在教室张贴,或是刊登在班级、学校期刊上,或是向社会上的媒体投稿,扩大学生作品的读者面,让他们的写作有真正的意义,拥有生命的交流性。
这样双管齐下式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全然没有了“挤牙膏”、凑字数的囧相。
二、品味美文,搭建模仿训练阶梯
美文,语言文字优美,不仅是学生语言积累的素材,更是他们模仿训练的材料。在正式写作前,对美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模仿,为学生自主写作搭建了阶梯,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又消除了他们写作的
恐惧心理。
1.练在空白处,填补式语言文字训练
美文中往往因为文章的行文或内容的需要,有很多被省略的“空间”,然而抓住这些“空间”正好能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三段中的绘本作文《我是霸王龙》一课,本堂课的作文目的是用好动词。在品味了翼龙照顾霸王龙动作的词语后,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原有的空白处进行动词训练。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吧!’小翼龙把岩石一块一块地搬开。”文中把小翼龙搬岩石写得很简单,在此处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细地描述小翼龙是怎样一块一块把所有岩石都搬走的,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描写小翼龙的行为。
2.练在精彩处,模仿式语言文字训练
文质兼美的文章与学生有亲和力,因此教师在美文的品读中不能只停留于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形式,更要利用好美文中经典的语言范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小小硬币我来找》作文课中,美文《硬币,你在哪》中对教师在藏硬币时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细细的描写,我们可以在品读中顺势引导学生模仿这样的语言范式,用上“或……或……”句式想象补写老师拎着一只小仓鼠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情态。
像这样对美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模仿训练,在童声课堂中比比皆是。有些是模仿优美的语言,有些是模仿精彩的开头或结尾,有些是模仿精彩的结构和情感铺垫。如作文课《美味,我所爱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已经能把美食描述得具体生动。在最后环节,教师出示了林清玄的《冰糖芋泥》,引导学生由段及篇模仿美文,学习这种不仅有对美食的描写,更在文章中传递出美食背后的情感和故事的写作秘诀。
3.练在难懂处,联想式语言文字训练
美文中的难懂处也是学生的疑惑处,教师抓住这些疑惑处及时练习,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语言文字练习时学生会兴趣盎然。如在小学三段高级第五组中的美文《儿时骑车》中,学生对“煞费心机”一词不是很理解,于是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七岁的‘我’能学会骑自行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能想象出当时小小的‘我’会怎样学习骑自行车吗?第一次,‘我’刚刚坐上车座, ;第二次骑上自行车,
;第三次跨上自行车,
。”在这样想象填补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煞费心机”的意思,更是抓住疑惑处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学得积极主动。
课堂中,充分利用好一篇篇美文,不仅要重视语言的理解,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练习,为学生自主习作搭建阶梯,降低习作难度。
三、升格原作,生成个性语言图式
升格原作,就是通过指导修改,对学生的一次习作进行过滤、提升和优化。“我手写我心”是真作文,但还不一定是好作文。“真实不一定是有效表达”,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优化和过滤。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升格,学生从刻意的语言运用过渡到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图式。
如作文课《捏不碎的鸡蛋》,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处于学习作文的初始阶段。本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捏鸡蛋时的动作和表情,再加上自己的联想把捏鸡蛋比赛写生动。在首次试写中,大部分学生写得很简单。有学生这样描述:“只见她两只手很用力地握着鸡蛋,握了好久好久,鸡蛋还是没有破碎,这鸡蛋可真是太难捏碎了。”学生的语言非常直白,没有把自己观察到的同学捏鸡蛋时的情景具体地呈现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升格。通过品味经典的片段,学生发现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清楚能表现出捏鸡蛋的同学真的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再加入心理活动就会使文章更与众不同。最后再次呈现现场捏鸡蛋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动作和表情,再次进行练写。
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非常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观察,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动作和表情,包括自己的联想。通过经典片段和佳句积累,对学生已有的语言进行修复,升格自己的习作。只有这样有层级的作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获得了有效提高,学生自然喜欢这样的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桑洲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