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赏析有“法”可循,可以从诗眼、表现形式、语言等方面引领学生理解内容,揣摩语言,领悟诗词丰富的意境,有利于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赏析;诗眼;关键词;典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13002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文化滋养。随着国学经典的日益普及,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赏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思接千载与大师对话,神通万里与作者心交,感受古典诗词深邃的境界、优美的意蕴,领略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抓住诗眼,理解诗词要意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或句子,它具有提纲挈领,统领诗词的作用。准确理解诗眼所蕴含的情思,无疑是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把钥匙。
1.抓住题目,巧解诗眼
很多古典诗词,其题目就是诗词的眼睛。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题目都点出了地点(敬亭山、月下)、事件(独坐、独酌)和人物情感(独),特别是“独”字,把诗人孤独寂寞的感觉、无友共语的特点、敬亭山的苍茫旷远和月夜静谧、天籁全无的意境显得很足。题目从“独”字铺设开去,辐射全篇。这样巧解诗词题目,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愫。
2.巧妙领悟关键词
詩词中的关键词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及作者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时,只有从“心远”二字切入才能明白陶翁结庐“人境”,却能达到悠然自适、飘然闲静、超然俗世的心灵境界,体会诗中自由随心、潇洒豁达的“真意”韵味,深切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之趣和寄情山水的情怀。
3.推敲关键句意
读诗要通过语言中介,去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文字所蕴含的作者情思,咀嚼其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对借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挥毫泼墨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再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喟叹自己欲渡无舟、临渊羡鱼的感慨,实际上诗人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张丞相援引举荐,效命国家的心愿。
二、利用表现形式特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
1.抓形象鲜明之特点
古代诗词意象总是鲜明突出的,诗人通过特有的意象来表达特别的意境,使意境显得十分幽远深长。意象、意境都承载着诗人无法排遣、缠绵悱恻的思想情感。阅读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将诗人塑造的意象、营造的意境立体地呈现在眼前,从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些诗词中,诗人让抽象无形的思绪,深沉缱绻的愁思,无法言表的情感,忽而化作随风飘飞的杨花,忽而化作滔滔东流的春水,忽而化作一叶扁舟……借助这些具体的意象,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积聚在诗人心中的“愁”的缠绵、繁多以及难以排遣。
2.寻主旨在后之规律
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是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基本规律。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以深沉的笔触依次描写秋风怒号吹破茅屋之情景,群童抱破茅屋难修之悲叹,屋漏遭雨长夜沾湿之苦况,让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屋漏沾湿的长夜里煎熬难眠、浮想联翩,由风雨飘摇的茅屋、困苦煎熬的自己联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触动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家国之情,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黄钟大吕般的最强音,展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全诗由眼前景、心所思到胸中情,写景为所思铺垫,所思为抒情蓄势,抒情则为全篇点睛。把握了这个特点,就掌握了赏析写景叙事类长诗的方法。
三、字斟句酌,掌握诗词语言特点
古人云:“文贵曲,人贵直。”如果语平意直,则无吟咏回味余地,诗之美也就丧失殆尽。古典诗词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含蓄、凝练,表现在以下方面。
1.言此意彼,一语双关
诗词中的双关词含有双重含义,一明一暗,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陶渊明《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表面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最美丽,飞鸟倦了也知还家;其言外之意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中,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返回这优美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虽不曾号召人们去反抗黑暗的官场,却启示人们蔑视丑恶污秽的现实。
2.正意反说,读出“潜台词”
古典诗词的语言,有的明褒实贬,有的明贬实褒。这是古典诗词委曲美的表现手法,更具深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这两句诗从字面看,似乎在指责酒家卖唱女,实际上诗人抨击的对象却是以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读懂典故,理解用典的表达效果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尤其要引导学生读懂诗词中典故所蕴含的意义。用典是古典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特点是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表达诗人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恰当,会达到典雅风趣、含蓄精练、辞近旨远的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中运用典故大致有三种:(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在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词中,诗人通常引用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诗人借一支沉埋沙底的断戟联想到著名的赤壁之战,从战争胜负的原因入手,表达“机遇成就英雄”的独到见解。(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抒情是诗词的本质特征,但有时诗人的情感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表现在:①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的“易水”当指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实指燕昭王置金于台广纳天下奇才的史事。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对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精神的称颂。②表达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句中典故:姜太公因垂钓渭河得周文王礼遇,助文王灭商兴周的史事;伊尹因梦日月随船后被商汤起用,助商灭夏的史事。两人因得遇贤君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诗人借此典故,暗示自己终有乘长风破巨浪、施展抱负的机会,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渴望。③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此句典故指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但因多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节云中赦免魏尚的史事。诗人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只有读懂典故所蕴含的意义,才能读懂每一篇经典。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赏析;诗眼;关键词;典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13002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文化滋养。随着国学经典的日益普及,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赏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思接千载与大师对话,神通万里与作者心交,感受古典诗词深邃的境界、优美的意蕴,领略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抓住诗眼,理解诗词要意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或句子,它具有提纲挈领,统领诗词的作用。准确理解诗眼所蕴含的情思,无疑是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把钥匙。
1.抓住题目,巧解诗眼
很多古典诗词,其题目就是诗词的眼睛。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题目都点出了地点(敬亭山、月下)、事件(独坐、独酌)和人物情感(独),特别是“独”字,把诗人孤独寂寞的感觉、无友共语的特点、敬亭山的苍茫旷远和月夜静谧、天籁全无的意境显得很足。题目从“独”字铺设开去,辐射全篇。这样巧解诗词题目,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愫。
2.巧妙领悟关键词
詩词中的关键词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及作者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时,只有从“心远”二字切入才能明白陶翁结庐“人境”,却能达到悠然自适、飘然闲静、超然俗世的心灵境界,体会诗中自由随心、潇洒豁达的“真意”韵味,深切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之趣和寄情山水的情怀。
3.推敲关键句意
读诗要通过语言中介,去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文字所蕴含的作者情思,咀嚼其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对借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挥毫泼墨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再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喟叹自己欲渡无舟、临渊羡鱼的感慨,实际上诗人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张丞相援引举荐,效命国家的心愿。
二、利用表现形式特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
1.抓形象鲜明之特点
古代诗词意象总是鲜明突出的,诗人通过特有的意象来表达特别的意境,使意境显得十分幽远深长。意象、意境都承载着诗人无法排遣、缠绵悱恻的思想情感。阅读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将诗人塑造的意象、营造的意境立体地呈现在眼前,从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些诗词中,诗人让抽象无形的思绪,深沉缱绻的愁思,无法言表的情感,忽而化作随风飘飞的杨花,忽而化作滔滔东流的春水,忽而化作一叶扁舟……借助这些具体的意象,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积聚在诗人心中的“愁”的缠绵、繁多以及难以排遣。
2.寻主旨在后之规律
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是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基本规律。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以深沉的笔触依次描写秋风怒号吹破茅屋之情景,群童抱破茅屋难修之悲叹,屋漏遭雨长夜沾湿之苦况,让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屋漏沾湿的长夜里煎熬难眠、浮想联翩,由风雨飘摇的茅屋、困苦煎熬的自己联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触动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家国之情,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黄钟大吕般的最强音,展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全诗由眼前景、心所思到胸中情,写景为所思铺垫,所思为抒情蓄势,抒情则为全篇点睛。把握了这个特点,就掌握了赏析写景叙事类长诗的方法。
三、字斟句酌,掌握诗词语言特点
古人云:“文贵曲,人贵直。”如果语平意直,则无吟咏回味余地,诗之美也就丧失殆尽。古典诗词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含蓄、凝练,表现在以下方面。
1.言此意彼,一语双关
诗词中的双关词含有双重含义,一明一暗,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陶渊明《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表面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最美丽,飞鸟倦了也知还家;其言外之意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中,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返回这优美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虽不曾号召人们去反抗黑暗的官场,却启示人们蔑视丑恶污秽的现实。
2.正意反说,读出“潜台词”
古典诗词的语言,有的明褒实贬,有的明贬实褒。这是古典诗词委曲美的表现手法,更具深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这两句诗从字面看,似乎在指责酒家卖唱女,实际上诗人抨击的对象却是以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读懂典故,理解用典的表达效果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尤其要引导学生读懂诗词中典故所蕴含的意义。用典是古典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特点是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表达诗人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恰当,会达到典雅风趣、含蓄精练、辞近旨远的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中运用典故大致有三种:(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在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词中,诗人通常引用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诗人借一支沉埋沙底的断戟联想到著名的赤壁之战,从战争胜负的原因入手,表达“机遇成就英雄”的独到见解。(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抒情是诗词的本质特征,但有时诗人的情感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表现在:①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的“易水”当指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实指燕昭王置金于台广纳天下奇才的史事。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对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精神的称颂。②表达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句中典故:姜太公因垂钓渭河得周文王礼遇,助文王灭商兴周的史事;伊尹因梦日月随船后被商汤起用,助商灭夏的史事。两人因得遇贤君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诗人借此典故,暗示自己终有乘长风破巨浪、施展抱负的机会,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渴望。③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此句典故指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但因多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节云中赦免魏尚的史事。诗人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只有读懂典故所蕴含的意义,才能读懂每一篇经典。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