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体验研究:需要导航,不可直达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明确要求下,小学科学方法教育从课改前的“润物细无声”(刘默根语)到现在的“显性化”认知,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在课改前后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国内多套教材均设立诸如“过程技能训练单元”、“探究的探究单元”“探究方法反思单元”等“特殊单元”,引领师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本身进行显性化认知,以期望能促成学生对探究方法的认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然而现实真的如我们所愿吗?
  一、现状扫描: 探究方法的教学远离深入经历,存在“漂浮现象”
  笔者曾听过一节区级优质展示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关于“科学方法显性化”的特殊单元《解释》。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解释”这一“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对“解释”这一“过程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执教者对教材做了一些微调,设计了“神秘的脚印”、“腐烂的苹果”、“日心说和地心说”等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明白关于“解释”的知识。
  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却难掩活动背后的尴尬:学生对“解释”的理解始终比较模糊,感悟也难以深刻。具体表现在活动后,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解释”的理解时,学生们的回答要么不得要领,要么含糊不清。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总结提炼,把“解释”的特点“灌输”给了学生。
  二、深度分析:探究方法的教学直抵套装知识,误把“方法”当“知识”
  为什么这样一节精心设计的“优质展示课”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使学生认识“解释”成为无源之水。
  这节课上,在“解释脚印图”时,老师仅仅让学生根据脚印图说出了各自的猜想,然后就急于抛出结论:“解释既要观察,又要勤于思考”。我们发现孩子们做出的“解释”是粗略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但在学生做出错误解释时,教师未能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来去伪求真,以获得更合理、更近事实的解释。缺失了深刻的亲身体验,学生对解释的理解只能是无源之水,难以深刻。
  2.误把“方法技能”当知识教,是方法显性化认知的弊根所在。
  笔者曾看到过不少小学科学的考卷,很直接地把“方法”当知识来考学生。比如关于观察,他们就让学生写出观察要注意哪几点。老师则为了帮助学生拿到考试分数,就总结出几点,让学生去背诵。这种“显性化”要求直接导致了“把方法当知识教”的教学弊病。孩子们表面上通过背诵记住了这些条条杠杠,却没有能真正落实到探究实践中去。
  三、解决方案:遵从杜威的“五步探究路径”,让方法成为真性的生命体验
  按照现代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更重要。因此,现代教育观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方法与思维的方法应该是一致的,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因此,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必须遵从杜威的五步探究路径。
  1.正确领会科学方法教育的本质。
  《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列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又把“科学探究”具体分解成几项“过程与方法”。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和运用,是转化为学习者相应的能力(也有人称作“过程技能”)。因此,小学科学方法教学有别于科学知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更明确的探究方法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生成开展探究活动的能力或技能。
  2.积极创设具体的方法教学探究情境。
  将方法教学贯穿于具体真实的探究情境中,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是实现“方法教学显性化”的最佳途径。
  3.努力实现有侧重的方法教育。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某种探究方法,形成探究技能,最好的方法是在真实的探究情境中,在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中有侧重地学习某项研究方法,培养某项探究技能。
  《课标》中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平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实际,积极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动手动脑、反复尝试的探究“实战”过程,学生就一定能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在上海举办的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高级研修班第二期教研机构负责人培训学习。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研讨交流,使我树立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看到经济最发达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坚信了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市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确定了目标,找准了方向。经过一周多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信念是持之以恒干好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著名教师、
期刊
刘大鸣:陕西省第9批特级教师。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学数学骨干教师。汉中市第三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汉中市第四届名师,汉中市学科带头人,汉中市优秀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学生数理化学术委员会专家。先后有2千余篇文章发表在各类杂志上,也曾主编和参编图书20余本。被评为国家级和陕西省数学联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  2014陕西高考数学试卷,整体
期刊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实物、形体语言、电教或表演等多种活动和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类似真实的情境中采用英语进行交流。它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的场景和语言环境,以及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经过几年的尝试,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的方法略谈浅见。  一、利用肢体语言,优化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具有形
期刊
帕尔蒂卡,波兰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帕尔蒂卡出生就缺少了前臂和手掌。 “从小残疾并没有给我带来不幸,在我7岁的时候,看到大我四岁的姐姐经常去俱乐部打乒乓球,我想她行我也行,慢慢地,我从这项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右臂不健全的帕尔蒂卡,打起球来总是难以克服平衡上的障碍,训练和比赛都要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体能。“我每天要花5小时(上午2小时,晚上3小时)在训练上,特别是腿力的训练。”苍天不负有心人,2000
期刊
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我们看到目前有效之风还多吹在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学科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某种程度上讲还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有哪些区别?面对不同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又该如何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要回答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分析。鉴于此,笔者拙作试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作一探究。  一、当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对信息技术有效教
期刊
多年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必须认认真真抓好习作教学,扎扎实实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为此,我在习作教学中特别注重以“情”为经,穿针引线。  一、在深入生活中培育情感  习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而习作教学中,我常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从校内的读书汇报会、大课间游戏,到走出校园的春游、参观、表演等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班级,我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
期刊
儿童绘本常有描绘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我爸爸》、《我妈妈》……有细腻描摹孩子情感韵律的《你爱谁多一些》、《月亮,生日快乐》等。这些绘本内容丰富,画面鲜活,在深入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基础之上,将孩子们生活中的种种情状定格于画面中,并辅以简练的语言旁白,让儿童在美丽又快乐图文旅行中,更深层次地引发儿童愉悦的精神之旅。  一、善交流——让绘本阅读轻松化  “放轻松”就是要把阅读的
期刊
读写随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毫不夸张地说,是随笔缩短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是随笔让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至今记得2010年12月10日,那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足以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连续两天的大雪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同学们也兴奋不已,纷纷用笔记录下了这场久违的大雪。晚上阅随笔时,忽然发现一本随笔中夹着厚厚的一叠纸,拿出随笔,
期刊
计算教学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众多教师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失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唯有坚持“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这一教育思想,努力寻求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不断优化数的运算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建构,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更新观念,坚持算理与算法并重  计算教学既需要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问难在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活动单导学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主动质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两年来,本人在运用活动单导学的过程中就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专题做了一些探索。  一、调整“形”,优化环境  1.优化组内座次,减少交流干扰。  为了便于学生组内顺利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