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打造理想的英语课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起源于美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学习。
  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这些理念已被广大的英语教师所认可,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这种崭新的教和学的方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但在现实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往往因由于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表面上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质上小组合作学习却只注重形式表现,而忽视实质内容,缺乏实效。
  一、合作学习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为“活动”而“活动”,不论什么内容的课,不分主次轻重,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不明确。他们认为一节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用得越多越好。于是,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当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探究的话题,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
  2.合作分工不明确,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合作性学习就是通过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从表面看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3.注重学生的自主发挥,缺乏必要的科学引导。
  合作学习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体现师生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出现某些教师只注重形式上的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到有些老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后,就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
  4.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合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时,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课堂上还出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有最充分的表现,都派出优等生发言,于是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学困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
  5.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合作学习”过程。
  早在1989年,就有专家认为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参与、探讨、转化、呈现和反思。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五个阶段的衔接,没有注意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只想得到合作学习的结果,匆忙展示合作结果。我们听课时不难看到,有的课堂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是讨论的时间过短,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有的还在尝试错误,而教师为了赶时间或是完成任务,就一拍手,说“OK”、“stop”,学生的讨论就“被迫”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假讨论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给予学生探讨、反思的时间不充裕,整个过程蜻蜓点水,课堂教学形成表演。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松了一口气,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起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敢说”的习惯。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同时,应注意小组的建立和人员的搭配,恰当划分学习内容并进行任务分配,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直到每个成员都学会。教师千万不能抹杀学生参与的欲望,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第三,教师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①让学生看各种职业的照片,让学生抢答这些职业的英文说法,学习关于职业类得新词与句型“what does he/she do?”及“What’s his/her job?” ②Make a survey问一个同学们的父母亲的职业。进一步熟悉句型和词汇。③向同学们展示各种不同职业中的明星或精英(学生们很熟悉的),然后学习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讨论自己长大后理想的职业是什么。④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写一篇“我理想的工作”,综合运用上面学到的句型和词汇。这样从词到句,从复习词句到讲授新词句,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小树立自己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2.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协同配合。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管理、调控、引导、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合作学习教学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要努力创设热烈的气氛和积极的情绪,及时注意各小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作出及时的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3.科学设置所学内容。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重点,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与未掌握的内容,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同时能唤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课堂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的学习效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问题的设置应当有针对性,指令明确、具体。这个指令必须是精湛的,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操作,值得学生探究。问题不具体,涉猎太广,使学生不好下手。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当有阶梯形(层次性)。这种问题的设置应该是避免学生“一言堂”。第三,问题的设置质量遵循实质性参与学习。我们经常提倡学习中的“参与式”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个体行为,在合作学习中,只有了个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组合成群体行为,才能称之为“小组”和“合作”。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个体的真正参与。总之,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一要关注学习的兴趣,二要关注情感的共鸣,三要关注理性思考的深度。具备以上条件,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4.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合作。
  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为他们定一个“基点”,并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超越基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并不明显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与激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不仅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把小组的荣誉与学生个体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这种评价机制中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的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自晚清设立大学始,我国大学教育发展便缺乏科学的计划性。民国之后,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管理一直处于较为宽松的环境之中,数量激增,但同时却隐藏着繁荣背后的危机和紊乱。国民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观察方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896。  观察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依据观察到的情况来改变授课节奏进而提升授课效率。但是,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观察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生上课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我们知道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标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适应和达到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要求。  互联网+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新策略  一、教师提升能力的途径  (一)参与专业培训  教师能力的提升,首先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教学培训来实现。这种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在思想意识和工作方法上形成一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