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幾天前我給報紙寫專欄,起了個『消失的中國台商』的標題,編輯不敢登,說這樣寫太打擊士氣了。」在蘇州的一次研討會上,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事實上一些中小台商的經營狀況確實不容樂觀,「台商今年的最大壓力是資金成本,我的客戶在北京、保定借錢已經借到9~10趴了(9%~10%),非常可怕。」
「緊縮」,用這兩個字概括當下的大陸宏觀經濟再恰當不過。自年初以來,大陸緊縮政策不斷,動作連連。幾乎就在5月份CPI公佈為5.5%的同時,央行宣佈從6月20日起,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再創新高,達21.5%。通膨壓力下,資金鏈條再次勒緊,原本就在人民幣升值加快、原物料和勞工漲價、缺工、電荒、結構調整等壓力下苟延殘喘的中小企業,資金鏈問題很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近段時間「江、浙、珠三角沿海製造業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傳言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通知,要求各省區市主管部門開展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民間借貸實際利率、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數量等項調查;同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也密集調研廣東、浙江、江蘇等16省份中小企業。結果顯示,「倒閉潮」儘管有些誇張,但一些中小型、微型企業,已經停工和半停工,狀況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更艱難。
貸款難。即使「有幸」拿到銀行貸款,代價也不低。據報道,目前銀行對大型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5%,一般企業上浮15%,對中小企業上浮20%~50%;除了上浮的代價,中小企業還需應付銀行更多的要求,比如企業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銀行會要求把300萬元存在放款行,支付貸款利息,還會要求搭售基金、收取諮詢費、額度管理費等,再加上擔保費的3個點,實際貸款利率高於8%~10%。
借錢貴。民間借貸價格的狂飆,已經使一次借貸墊資還款的成本超過企業正常的經營利潤。以浙江溫州為例,3月末,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綜合利率水準為24.81%,折合月息超過2%,再創歷史新高。與之相比,多數企業平均利潤率不過3%~5%,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岌岌可危。
形勢嚴峻,一些中小企業練起了邊路突圍的「空心化」、「變形術」。不少溫州中小企業大量資本脫離實業,變形成為資本市場遊擊隊,數千億遊資流到省外參與炒煤、炒樓等行動。一些製造企業為了取得更多銀行貸款,不惜採取低價競銷或略微虧損方式,把企業產值做大。然後,憑藉這份「虛胖」業績去銀行貸款,再把資金用於民間放貸,從中賺取利率差。
「這樣做破壞了原有的經濟秩序,使得我們這些本分做生意的公司,面對的市場環境更加惡劣。」台商舒先生說。同樣面臨轉型壓力的他打算兩條腿走路,一邊做外銷,一邊注冊商標,生產一些自有品牌,放到批發市場銷售,但是資金緊張,「不能沖得太猛」。
5月17日,大陸首家台商成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福建龍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家旨在「為中小台資企業提供優質的融資擔保、解決融資難」的公司,也許會給中小台資如何抱團自救、走出融資困境帶來一種可供借鑒的操作方式。
世事艱難,生存不易。無論如何,做,就對了。否則,等到若干年後再來抱怨「比2011年還難」時,恐怕已經悔之晚矣。
許曉楠
「緊縮」,用這兩個字概括當下的大陸宏觀經濟再恰當不過。自年初以來,大陸緊縮政策不斷,動作連連。幾乎就在5月份CPI公佈為5.5%的同時,央行宣佈從6月20日起,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再創新高,達21.5%。通膨壓力下,資金鏈條再次勒緊,原本就在人民幣升值加快、原物料和勞工漲價、缺工、電荒、結構調整等壓力下苟延殘喘的中小企業,資金鏈問題很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近段時間「江、浙、珠三角沿海製造業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傳言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通知,要求各省區市主管部門開展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民間借貸實際利率、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數量等項調查;同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也密集調研廣東、浙江、江蘇等16省份中小企業。結果顯示,「倒閉潮」儘管有些誇張,但一些中小型、微型企業,已經停工和半停工,狀況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更艱難。
貸款難。即使「有幸」拿到銀行貸款,代價也不低。據報道,目前銀行對大型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5%,一般企業上浮15%,對中小企業上浮20%~50%;除了上浮的代價,中小企業還需應付銀行更多的要求,比如企業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銀行會要求把300萬元存在放款行,支付貸款利息,還會要求搭售基金、收取諮詢費、額度管理費等,再加上擔保費的3個點,實際貸款利率高於8%~10%。
借錢貴。民間借貸價格的狂飆,已經使一次借貸墊資還款的成本超過企業正常的經營利潤。以浙江溫州為例,3月末,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綜合利率水準為24.81%,折合月息超過2%,再創歷史新高。與之相比,多數企業平均利潤率不過3%~5%,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岌岌可危。
形勢嚴峻,一些中小企業練起了邊路突圍的「空心化」、「變形術」。不少溫州中小企業大量資本脫離實業,變形成為資本市場遊擊隊,數千億遊資流到省外參與炒煤、炒樓等行動。一些製造企業為了取得更多銀行貸款,不惜採取低價競銷或略微虧損方式,把企業產值做大。然後,憑藉這份「虛胖」業績去銀行貸款,再把資金用於民間放貸,從中賺取利率差。
「這樣做破壞了原有的經濟秩序,使得我們這些本分做生意的公司,面對的市場環境更加惡劣。」台商舒先生說。同樣面臨轉型壓力的他打算兩條腿走路,一邊做外銷,一邊注冊商標,生產一些自有品牌,放到批發市場銷售,但是資金緊張,「不能沖得太猛」。
5月17日,大陸首家台商成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福建龍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家旨在「為中小台資企業提供優質的融資擔保、解決融資難」的公司,也許會給中小台資如何抱團自救、走出融資困境帶來一種可供借鑒的操作方式。
世事艱難,生存不易。無論如何,做,就對了。否則,等到若干年後再來抱怨「比2011年還難」時,恐怕已經悔之晚矣。
許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