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直率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是个直率的人,无遮无掩,快言快语,不玩阴谋诡计,不会明哲保身。虽然常常被人误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性情中人。
  1909年底,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当教员。一天,他在同窗好友刘季平家中见到一幅新挂上去的字,是一首五言古诗,落款为“沈尹默”。陈独秀就说:“这诗写得很好,字却不怎么样,流畅有余,深厚不足。”因为沈尹默也在学校任教,陈独秀翌日便去拜访。一见面,就直言不讳:“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季平那里见到你写的诗,诗写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沈尹默听了,心里很不舒服。素不相识的人,相见便把自己贬一通,太不像话了吧?但沈尹默细细一想,自己的字也确实平常,连忙对陈独秀热情招呼。
  陈独秀的尖锐批评如楞严棒喝,让在书海里迷茫多年的沈尹默倏然警醒。从此,沈尹默改弦易辙,发愤异常,最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陈独秀的直率由此可见一斑。而与刘师培的交往,更可见他的超逸不俗、我行我素。
  早年的刘师培参加过光复会,算是一个革命人士。可屡屡受挫后,这位自诩“激烈派第一人”的书生竟然图谋改换门庭,结果“破罐子”一般地将自己摔到了清廷门下,一篇《上端方书》更是为革命党人所不齿。为了“飞黄腾达”,刘师培还干出了出卖党人机密的勾当。后来,刘师培落入革命党人手中,众人意欲严惩,更有甚者主张诛杀。而时任安徽都督府秘书的陈独秀,却不以为然,并多方营救。这可是冒革命党人之大不韪,陈独秀却一意孤行,还与人挥毫上书孙中山大总统,义保刘师培。在信中,陈独秀历数刘师培的功德,且以“神经过敏,毅力不坚,被诱佥任,坠节末路”为他开脱。这种言词的确救人有法,不久,刘师培获释脱险。
  没想到,刘师培不甘“寂寞”,出狱没多久,再次“善变”。当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时,他故伎重演,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筹安会”,与杨度等人戴上了“筹安会六君子”的冠冕,一时臭名远扬,最后还是以丑剧收场,不得不逃往天津租界躲避风声。再后来,刘师培体虚身弱,生计维艰,便致函给蔡元培和陈独秀,希望能进北大任教。陈独秀不计前嫌,不念旧恶,再次为刘师培搭起了戏台,让他顺利当上了北大教授。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抱怨,陈独秀还是那句老话:“延读书种子之传”。实际上,抛开个人道德不谈,作为经学大师的刘师培,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确实成果颇多,影响甚大。而这里面的功劳,陈独秀自然是有一份的。
  无论是沈尹默、刘师培,还是与其他人士交往,在接人待物方面,陈独秀一贯的直率,以至于令鲁迅都十分推重他。鲁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立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是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这话无疑是陈独秀直率性情的又一个佐证!
  付敏摘自新浪网 编辑/香玉
  
其他文献
镜头一:粉碎,没有血迹的椅子  鄱阳湖大战之后,朱元璋同敌方归顺的军师在山亭饮酒,朱元璋侃侃而谈,时而紧锁双眉,时而开怀大笑,年迈的军师坐直身子,看着杯中所盛的酒面上飘起令人胆寒的白雾。不久,朱元璋借口“如厕”起身离座,在离开的同时,军师察觉异状,突然跳离山亭。刹那间对岸朱元璋军队的铜炮开火,山亭被击得粉碎。  敌对的双方,即便尚未交锋,也停止不了内心的互斗;纵使表面闲庭信步也掩盖不了内心的猜忌。
期刊
2009年11月末,《启迪》杂志应邀前往长春工业大学,与该校“启迪文学社”的同学们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者交流会。“启迪文学社”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年轻社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了这次交流会的顺利召开,他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交流会上,“启迪文学社”的同学们对编辑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编辑们细心为大家介绍了杂志社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期刊
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最不起眼——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看似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如果只看数字,孩提时期所占的比例确实比成年时期小得多。可是,这看似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悠长的时光。我们仅在儿时体
期刊
她是我的老师,我们的缘分只是在一张教桌的两边。  那时我上初一,刚刚从她那儿知道母语以外还有很多别的语言是很多别的人交际写作或思索离不开的。很神奇,很美,那是知识。她人也很美,很神秘。白皙秀丽,还有一种离我习惯的乡镇气氛很远的东西,是她的气质。那种气质让12岁的我不好形容。后来我知道那是真正修养全面的知识女性的气韵,当时就模糊地衬托在那些背景上:素雅的服饰,旧而不蒙尘的外文原版书,中年女子的中长烫
期刊
跟一位韩国朋友初次见面,我说:“韩国的书制作很精美!”  他一边鞠躬一边说:“真的吗?谢谢你!”那副开心的样子,好像书是他制作的。  我说:“近年韩国的电影很不错!”  他听到了,谦虚地说:“是的!大家都很努力!”不知道的话,还以为他是电影商人。  我说:“韩国的泡面很好吃!尤其有个‘辛’字的那种泡面,香港人都很喜欢吃。”  他听见了,乐不可支,说:“真是太客气了!太客气了!”不知情的人,会以为他
期刊
1997年的夏天,一位年近60岁的黑人妇女,带着随从,急匆匆地走在一条由利比里亚通往几内亚的路上。离天黑还有几个小时,他们还可以赶不少路程,可是这位妇女决定停下来。  前面不远处有个村落,有四五户人家。这里有两户她永远不能忘记的家庭。一个家庭的孩子曾经是她的贴身护卫,而另一个家庭的孩子则曾经暗杀过她。  那还是13年前的事。那一天,当她带着随从靠近这个村落的时候,她的贴身护卫维撒高兴地在前面带路。
期刊
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进行过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生长时,能够对这个铁圈产生多大的压力。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大约500磅的压力;到第二个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破。最后当实验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
期刊
遇到昆虫之前,他迷恋她。  遇到昆虫之后,她败了。    达尔文是在1827年的秋天认识范妮·欧文的。当时他从爱丁堡医学院退学,预备第二年年初去剑桥大学上学,中间有几个月的空闲,正好以他钟爱的狩猎活动来打发。范妮家拥有一大片充满猎物的林地,吸引着达尔文频繁前去拜访。范妮也是达尔文的猎物,或者反过来,达尔文才是范妮的猎物——我们很难确定究竟是谁在猎捕谁。两人经常一起骑马到森林中打猎,由达尔文手把手教
期刊
现实的人说,诗写得再好,又如何?    上海人和传统中国人的观点有何不同?看看对红楼梦十二金钗的看法,就可以体会。  之前上海东方网作了一个网友择偶调查报告。问题是:如果你是个男人,你会娶《红楼梦》中哪一位女子为妻?结果发现,该地男性选择对象,第一名是薛宝钗,得票5600多。  选薛宝钗不意外。宝钗这个角色,是最具夫人相的,平日不多话,不八卦,“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男人就喜欢这样的夫
期刊
你买过带锁的日记本吗?可知道,它到现在还帮你锁着那一段时光。    很多场景都是这样的。整理房间的时候,突然就在某个角落里,掉出来一本日记本。封皮卷皱了,纸张也已在经年累月之后变得薄脆,翻开来的,却是多年的记忆。如果窗外再有点阳光斜射进来,或是深邃蓝天的尽头飞过一群鸟,不回忆些什么,简直说不过去。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让时光突然地舒缓下来,日记本似乎可以,那些当年偶尔记下的词句,像是有了定格时间的魔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