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各种方式可以通过某种手法组合并创造出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艺术作品:《夜宴》,就是一个良好诠释的样例。本文从电影与舞蹈的结合手法角度,阐明两者的关系。笔者相信,这种手法将会越来越常见于电影里。
【关键词】电影舞蹈;夜宴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夜宴》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宫廷悲剧电影,该片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改编,由冯小刚导演,并代表香港地区角逐奥斯卡。片中的三段“越人舞”,将舞蹈艺术和电影艺术巧妙融合,使其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五代十国,纷纷扰扰,争斗不休。 先帝离奇驾崩,厉帝篡位,把先帝美丽的皇后占为己有。皇后为求自保,惟有奉承于厉帝膝下。太子无鸾是先帝的儿子,亡父之痛让他放弃艺术家的生活,走上了复仇之路。青女乃太子之妻,她对太子痴心不二,最后却断送了青春年华。
第一段舞蹈在片子的开头,白泉湍急,绿幕翻滚。远处,一片黑甲刺客的铁蹄踏来,所及之处惊起一滩林鸟。而林间身着白衣、脸戴面具的伶人仍在舞蹈,舞的优柔而寂寞。一场杀戮就在这黑与白之间,晕染开来,见了红。戴着白色面具的伶人多数跪坐在席子上,将衣袖中的手臂缓缓挪出,再用肘部抬起,之后如同木偶断线一般,瞬间落下。此时,伶人的舞姿是内向的、塌陷的,如同木偶:僵硬、没有灵性。剧情中,太子无鸾,因自己暗恋的女孩婉儿被父皇封为皇后,心灰意冷,便寄情于歌舞音韵之中。此处运用了这样特殊风格的舞蹈,向观众们展示了无鸾和这群舞者空洞而麻木的内心,以及难言的寂寞。
曾有影评人拿《夜宴》的这段舞蹈与上世纪初的《春之祭》相提并论。在《春之祭》中,舞者屈膝弓背,放弃了跃升,肢体全然朝下。他们抑制住对天空的渴慕,转而向大地臣服。就像受到阻滞于是转而向内的爱情,表现出压抑的情绪和难言的情感。
人类复杂的情绪,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述,但却可以用舞蹈来叙述,让情绪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为电影的后续剧情进行了铺垫。
第二段舞蹈发生在太子探知父皇驾崩的隐情之后,悲愤交加,在厉帝的宴会上,用一段巧妙编排的舞剧,向世人揭开皇室权力斗争的残忍真相。这出小戏的三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了黑夜、先帝和厉帝。舞剧中,随着清脆的鼓声伴奏,三人展开了一场角逐。他们的动作各不相同,身着白灰色长袍的先帝,头戴红帽,动作幅度较大,表现出一种魁梧威严的气质。而厉帝动作较为灵活,上场后左顾右盼,时不时抖动衣袖,动作诡异而谨慎。这段舞蹈在整个电影中,是一个非常关键、承上启下的环节。最精彩的是,导演不仅通过舞蹈,巧妙生动的还原了事情真相,而且还通过电影语言将看戏人的不同反应细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如舞蹈刚开头,太子带着小鬼上台表演。厉帝虽面无表情,但眉间隐隐有一丝不祥的预感。随后不久,一个太子毫无波澜的眼神特写和紧接着一个厉帝略带惊慌的拉近镜头,形成了两人状态的鲜明对比。舞剧剧情进一步展开,婉后随即也发现不对,手指紧抓衣袖的镜头透露出她内心的紧张与对无鸾的担心。
导演从多个方位拍摄,让观众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台上三人的位置变化以及队形排布,从而真正深刻地领会此舞蹈的用意,达到电影剧情的升华。
第三段舞蹈来自深深爱慕着太子的青女。说起“越人歌”,无鸾讲了一则典故:一个王子泛舟,打浆的女孩子爱慕他,便唱了这支歌。“心悦君兮君不知。”得知自己心上人死讯的青女,不顾危险,义无反顾的戴上无鸾的面具,在夜宴上献舞,以祭奠她深爱的太子。女性肢体特有的柔软和婀娜,在青女的舞蹈动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霉迹斑斑的白面具之下,她用甜哑的嗓音哼着歌,双手合于体前,身体略向旁倾,头倾倒一边,形成正面三道弯的姿态。随着音乐的起伏,青女在这个体态的基础上,以指尖为领,随着变换姿态动作。舞蹈并未插入大的队形变化和流动,每一位舞者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通过肢体的律动和姿态的变换,来述说着他们的故事。
若是跟电影开头的越人歌相比,同样的音乐旋律、服装,类似的舞蹈动作,却给了观众不一样的两种观感。通过电影镜头对舞者的特写,我们可以看到。比起无鸾,青女的舞姿较为柔美,指尖、袖边都带上了柔和的色彩。无鸾的内心早已被空虚、寂寞充满了,那里早已失去了爱的能量。而青女向我们展示的更多是对心上人深深的思绪。将肢体扭曲成向内的姿势,那是她同自己的角力。将爱情变得隐晦,不再成为一种伤害,而是变成绵长的消耗,是一个女子在对峙自己的感情。
三段舞蹈各有特色,在电影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每一段舞蹈都充分结合了剧情的前因后果,并紧扣关键环节展开,使舞蹈艺术巧妙的融合到了电影之中,并发挥了暗示人物处境、表达人物情感、气氛的烘托和对观众视觉的沖击等重要的作用,着实是一部电影艺术与舞蹈艺术融合的经典范例!
参考文献
[1]郭蕴慧.探析舞蹈对电影《夜宴》的艺术价值[J].电影文学,2012.
[2]匡传英.浅析电影《夜宴》中的越人舞[J].大舞台(双月号),2009.
[3]杨绯,任雪娇,刘颖.浅谈舞蹈与电影[J].电影文学,2010.
作者简介:杨茜,华南师范大学本科2015级舞蹈学专业。
【关键词】电影舞蹈;夜宴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夜宴》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宫廷悲剧电影,该片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改编,由冯小刚导演,并代表香港地区角逐奥斯卡。片中的三段“越人舞”,将舞蹈艺术和电影艺术巧妙融合,使其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五代十国,纷纷扰扰,争斗不休。 先帝离奇驾崩,厉帝篡位,把先帝美丽的皇后占为己有。皇后为求自保,惟有奉承于厉帝膝下。太子无鸾是先帝的儿子,亡父之痛让他放弃艺术家的生活,走上了复仇之路。青女乃太子之妻,她对太子痴心不二,最后却断送了青春年华。
第一段舞蹈在片子的开头,白泉湍急,绿幕翻滚。远处,一片黑甲刺客的铁蹄踏来,所及之处惊起一滩林鸟。而林间身着白衣、脸戴面具的伶人仍在舞蹈,舞的优柔而寂寞。一场杀戮就在这黑与白之间,晕染开来,见了红。戴着白色面具的伶人多数跪坐在席子上,将衣袖中的手臂缓缓挪出,再用肘部抬起,之后如同木偶断线一般,瞬间落下。此时,伶人的舞姿是内向的、塌陷的,如同木偶:僵硬、没有灵性。剧情中,太子无鸾,因自己暗恋的女孩婉儿被父皇封为皇后,心灰意冷,便寄情于歌舞音韵之中。此处运用了这样特殊风格的舞蹈,向观众们展示了无鸾和这群舞者空洞而麻木的内心,以及难言的寂寞。
曾有影评人拿《夜宴》的这段舞蹈与上世纪初的《春之祭》相提并论。在《春之祭》中,舞者屈膝弓背,放弃了跃升,肢体全然朝下。他们抑制住对天空的渴慕,转而向大地臣服。就像受到阻滞于是转而向内的爱情,表现出压抑的情绪和难言的情感。
人类复杂的情绪,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述,但却可以用舞蹈来叙述,让情绪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为电影的后续剧情进行了铺垫。
第二段舞蹈发生在太子探知父皇驾崩的隐情之后,悲愤交加,在厉帝的宴会上,用一段巧妙编排的舞剧,向世人揭开皇室权力斗争的残忍真相。这出小戏的三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了黑夜、先帝和厉帝。舞剧中,随着清脆的鼓声伴奏,三人展开了一场角逐。他们的动作各不相同,身着白灰色长袍的先帝,头戴红帽,动作幅度较大,表现出一种魁梧威严的气质。而厉帝动作较为灵活,上场后左顾右盼,时不时抖动衣袖,动作诡异而谨慎。这段舞蹈在整个电影中,是一个非常关键、承上启下的环节。最精彩的是,导演不仅通过舞蹈,巧妙生动的还原了事情真相,而且还通过电影语言将看戏人的不同反应细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如舞蹈刚开头,太子带着小鬼上台表演。厉帝虽面无表情,但眉间隐隐有一丝不祥的预感。随后不久,一个太子毫无波澜的眼神特写和紧接着一个厉帝略带惊慌的拉近镜头,形成了两人状态的鲜明对比。舞剧剧情进一步展开,婉后随即也发现不对,手指紧抓衣袖的镜头透露出她内心的紧张与对无鸾的担心。
导演从多个方位拍摄,让观众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台上三人的位置变化以及队形排布,从而真正深刻地领会此舞蹈的用意,达到电影剧情的升华。
第三段舞蹈来自深深爱慕着太子的青女。说起“越人歌”,无鸾讲了一则典故:一个王子泛舟,打浆的女孩子爱慕他,便唱了这支歌。“心悦君兮君不知。”得知自己心上人死讯的青女,不顾危险,义无反顾的戴上无鸾的面具,在夜宴上献舞,以祭奠她深爱的太子。女性肢体特有的柔软和婀娜,在青女的舞蹈动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霉迹斑斑的白面具之下,她用甜哑的嗓音哼着歌,双手合于体前,身体略向旁倾,头倾倒一边,形成正面三道弯的姿态。随着音乐的起伏,青女在这个体态的基础上,以指尖为领,随着变换姿态动作。舞蹈并未插入大的队形变化和流动,每一位舞者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通过肢体的律动和姿态的变换,来述说着他们的故事。
若是跟电影开头的越人歌相比,同样的音乐旋律、服装,类似的舞蹈动作,却给了观众不一样的两种观感。通过电影镜头对舞者的特写,我们可以看到。比起无鸾,青女的舞姿较为柔美,指尖、袖边都带上了柔和的色彩。无鸾的内心早已被空虚、寂寞充满了,那里早已失去了爱的能量。而青女向我们展示的更多是对心上人深深的思绪。将肢体扭曲成向内的姿势,那是她同自己的角力。将爱情变得隐晦,不再成为一种伤害,而是变成绵长的消耗,是一个女子在对峙自己的感情。
三段舞蹈各有特色,在电影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每一段舞蹈都充分结合了剧情的前因后果,并紧扣关键环节展开,使舞蹈艺术巧妙的融合到了电影之中,并发挥了暗示人物处境、表达人物情感、气氛的烘托和对观众视觉的沖击等重要的作用,着实是一部电影艺术与舞蹈艺术融合的经典范例!
参考文献
[1]郭蕴慧.探析舞蹈对电影《夜宴》的艺术价值[J].电影文学,2012.
[2]匡传英.浅析电影《夜宴》中的越人舞[J].大舞台(双月号),2009.
[3]杨绯,任雪娇,刘颖.浅谈舞蹈与电影[J].电影文学,2010.
作者简介:杨茜,华南师范大学本科2015级舞蹈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