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中国民营企业家每天都面临着“八大关系”,每一层关系都让企业家不堪负重。
政府关系维护 根据广东民营经济报告显示:“44%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企业家曾因为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潜规则里,政府反而变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大的客户,企业家如果不能维护好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如果与政府关系不融洽,则更难发展起来;如果关系走得太过深入,又会面临政治风险和官司缠身,例如黄光裕事件。
媒体关系维护 媒体对于企业品牌与形象的报道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稍微不慎,便会带来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因此企业家也要忙于媒体关系的维护。企业家忙着在聚光灯下作秀,却没有多少时间研究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银行 企业运转离不开资金,但最能提供资金来源的当属银行。为了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企业长期发展中需要运用的资金,企业家不得不与银行长期打交道来争取贷款。即便低声下气讨好银行,仍经常被忽视。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非常困难,靠“自力更生”想得到银行支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银行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资金链一旦紧绷到断裂,很多中小企业就不得不关门。
投资人 大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是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的,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正规融资渠道贷款难,民营企业家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较大,企业家仍要耗费巨大精力与投资人周旋。
供应商 随着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家还要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忙于与供应商的周旋。部分企业更是由于上游成本的剧增,还要另觅出路,例如:棉花价格跟过山车似的,让棉纺织企业无法承受;很多内销和外销企业由于缺电,不得不自己发电。但是,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竞争对手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里,企业家们都曾经上演过通过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甚至想挤死竞争对手,尤其是惨烈的价格战,从而实现自己“称王称霸”的春秋大梦。然而,往往最终精力耗尽,结局却是自身并没有强大起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导致整个行业满目疮痍,萧条不振。
员工 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更加剧了企业的负担,辛勤培养出来的员工面对更高薪水的诱惑选择频繁跳槽。面对企业用工难、招工难、用工贵的现状,企业家们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客户 客户是企业的“上帝”,失去客户就意味着企业的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大部分时间都忙于“跑领导、拉关系”,为了处理和维护各个方面的关系几乎天天喝酒天天应酬,让很多企业家身心俱裂,理论上最多只能分配给客户八分之一的精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上帝,变成了有心无力的幻景。
在中国,发展得好的民营企业,廖若星辰,企业家更像是政治家。
在美国,“乔布斯们”根本不需要应付这么多复杂的关系,大部分精力、资金和资源都放在了顾客身上。
什么时候,能让中国民营企业家们跳出人文环境恶劣的关系围城,这将是中国经济的福音。
什么时候,能让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把大部分精力真正放在顾客身上,中国才能生产出令人放心的产品,中国品牌才有可能群体性崛起。
(摘自译林出版社《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编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本文作者:穆兆曦)
政府关系维护 根据广东民营经济报告显示:“44%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企业家曾因为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潜规则里,政府反而变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大的客户,企业家如果不能维护好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如果与政府关系不融洽,则更难发展起来;如果关系走得太过深入,又会面临政治风险和官司缠身,例如黄光裕事件。
媒体关系维护 媒体对于企业品牌与形象的报道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稍微不慎,便会带来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因此企业家也要忙于媒体关系的维护。企业家忙着在聚光灯下作秀,却没有多少时间研究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银行 企业运转离不开资金,但最能提供资金来源的当属银行。为了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企业长期发展中需要运用的资金,企业家不得不与银行长期打交道来争取贷款。即便低声下气讨好银行,仍经常被忽视。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非常困难,靠“自力更生”想得到银行支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银行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资金链一旦紧绷到断裂,很多中小企业就不得不关门。
投资人 大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是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的,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正规融资渠道贷款难,民营企业家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较大,企业家仍要耗费巨大精力与投资人周旋。
供应商 随着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家还要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忙于与供应商的周旋。部分企业更是由于上游成本的剧增,还要另觅出路,例如:棉花价格跟过山车似的,让棉纺织企业无法承受;很多内销和外销企业由于缺电,不得不自己发电。但是,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竞争对手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里,企业家们都曾经上演过通过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甚至想挤死竞争对手,尤其是惨烈的价格战,从而实现自己“称王称霸”的春秋大梦。然而,往往最终精力耗尽,结局却是自身并没有强大起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导致整个行业满目疮痍,萧条不振。
员工 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更加剧了企业的负担,辛勤培养出来的员工面对更高薪水的诱惑选择频繁跳槽。面对企业用工难、招工难、用工贵的现状,企业家们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客户 客户是企业的“上帝”,失去客户就意味着企业的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大部分时间都忙于“跑领导、拉关系”,为了处理和维护各个方面的关系几乎天天喝酒天天应酬,让很多企业家身心俱裂,理论上最多只能分配给客户八分之一的精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上帝,变成了有心无力的幻景。
在中国,发展得好的民营企业,廖若星辰,企业家更像是政治家。
在美国,“乔布斯们”根本不需要应付这么多复杂的关系,大部分精力、资金和资源都放在了顾客身上。
什么时候,能让中国民营企业家们跳出人文环境恶劣的关系围城,这将是中国经济的福音。
什么时候,能让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把大部分精力真正放在顾客身上,中国才能生产出令人放心的产品,中国品牌才有可能群体性崛起。
(摘自译林出版社《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编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本文作者:穆兆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