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89
小儿发热的病因
发热乃邪正相争的征象,多由邪气实所致,属于外感病范畴,但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好整体平衡状态就能够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中医认为小儿之体乃是“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即小儿之体很柔弱,大部分的生理功能都不健全,特别是抵御能力(这个多属于人体的“阳”)。“纯阳之体”乃是相对于小儿本身体内阴阳二气说的,因为阳气偏胜,故称之为“纯阳之体”。小儿生长发育极快,其五脏六腑、身形智力无不是处于一种旺盛的生机之中。然毕竟幼儿体属“稚阴稚阳”,四时邪气、饮食不慎均可致病。
《医碥》中云:“发热者,热之发现于肌表者也。”论其发病之因云:“凡病多发热,热生于火,火本于气。其理不外气乘与气郁二端。然小儿发热虽有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之别,但外感之热多于内伤之热。在小儿一是自外而感,如温热邪毒、疫毒所侵,或因六淫之邪间接转化而致;小儿脏腑薄弱,体属纯阳,极易为六淫、疫疠之邪毒所侵袭。风、寒、暑、濕、燥、火六气过盛,邪盛化火即为毒。风为百病之长,风偏盛多化火,风火壅盛成毒;寒乃阴邪,寒邪侵袭,蓄积潜藏,化热聚而成毒;暑为火邪,暑热极盛而成毒;湿为阴邪,伏于机体,阻遏阳气而化火成毒;燥盛化火亦为毒。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毒之所生;阴阳偏盛、阴阳不相济,五脏皆受之。二是素体阳盛或阴亏等因素致气有余,有余便是火,火自内生,壅而成毒。因此小儿发热,无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所致外感发热,还是乳食停留,或劳倦、瘀血、阴虚等因所导致的内伤发热,它们的共同之处均为有能引起发热的因素,即为毒。不同的是外感发热由外毒为患,而内伤发热为内毒所致。无论外毒还是内毒均使机体出现正邪交争、阴阳不相济而热作。”
小儿发热的证型
发热一症,其证型早在《伤寒论》中有所论述,三阳证就是三个不同的发热证型,即太阳病发热恶寒,其邪在表,治当辛温解表;少阳病往来寒热,邪在半表半里,治宜表里兼顾,和而解之;阳明发热,但热不恶寒,为里实热,故临床多为高热,治当以清、泻两法。温病对发热又有卫、气、营、血之别。《景岳全书•小儿则》中云:“小儿发热症,其最要者有四:一则外感发热,二则疱疹发热,三则痘疹发热,四则疳积发热。凡此四者之外,如饮食、惊风、阴虚、变蒸之类,虽亦有之……均当详辨。”综合古人对发热的论述,结合小儿发热的证型,其实无论是伤寒论中所指的发热,还是温病中所言的发热,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儿发热,其所述证型,均说明发热在众多的疾病中,虽然病因病理不同,但均可导致机体发热,而发热的原因即为毒邪,毒由邪致,热随毒生,无毒不起热。
讨 论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3种:①流行性乙型脑炎。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③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西医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胃肠炎等等都可以诱发此症,在西医上发热仅仅是个症状而已。发热主要表现为体温高、面赤、唇红口干、便干、尿黄等。
由于小儿特有的体质,也就注定他们患病以后的病理变化特点,中医有句话说“幼儿患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小儿发热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治疗不当,易作惊风。因此临床上治疗该症要知常达变,分清表里虚实、标本缓急。从标本而论,“热”为标,其本为五脏六腑之变,“急则制其标,缓则治其本”,由此钱乙创立清泻之法,但临床应用时当量其人、量其证,适量、适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六到七成,专家呼吁社区医疗应该回归健康管理
本刊讯(记者 王天鹅 胡睿)“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控制药品收入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未见显著变化。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六到七成,与前两年相较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结论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年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2008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联系城市常规检测,对36个重点联系城市(区),共2274个中心、4245个站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分别占64.91%和73.11%。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试点收支两条线等政策来控制药品收入,但是,在新医改政策出台以前很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转,也就是仍然施行‘以药养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分析说。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鲍勇教授介绍说,曾有近70个城市提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但目前,真正开始运作该项政策的城市仅有10个。“上海是经济发达城市,但其收支两条线依然很难做到全补偿、全覆盖,致使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以药品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余晖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能将改变现有的局面。“但是,基本药物品种较少,并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这种情况下医保控制的是否严格将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余晖为我们画出了一个路线图,“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施行,以及药品加成政策的取消,政府给予的补贴会逐渐增多。那时,如果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医保政策,药品收入才会真正降下来。”
鲍勇则认为社区医疗应该回归健康管理,“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健康管理为主,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政府的投入就应该相应的增加。居民的健康得到改善后,政府的补贴仍不能缩减,而应该继续发挥社区的功能把健康管理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以药养医’。”
小儿发热的病因
发热乃邪正相争的征象,多由邪气实所致,属于外感病范畴,但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好整体平衡状态就能够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中医认为小儿之体乃是“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即小儿之体很柔弱,大部分的生理功能都不健全,特别是抵御能力(这个多属于人体的“阳”)。“纯阳之体”乃是相对于小儿本身体内阴阳二气说的,因为阳气偏胜,故称之为“纯阳之体”。小儿生长发育极快,其五脏六腑、身形智力无不是处于一种旺盛的生机之中。然毕竟幼儿体属“稚阴稚阳”,四时邪气、饮食不慎均可致病。
《医碥》中云:“发热者,热之发现于肌表者也。”论其发病之因云:“凡病多发热,热生于火,火本于气。其理不外气乘与气郁二端。然小儿发热虽有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之别,但外感之热多于内伤之热。在小儿一是自外而感,如温热邪毒、疫毒所侵,或因六淫之邪间接转化而致;小儿脏腑薄弱,体属纯阳,极易为六淫、疫疠之邪毒所侵袭。风、寒、暑、濕、燥、火六气过盛,邪盛化火即为毒。风为百病之长,风偏盛多化火,风火壅盛成毒;寒乃阴邪,寒邪侵袭,蓄积潜藏,化热聚而成毒;暑为火邪,暑热极盛而成毒;湿为阴邪,伏于机体,阻遏阳气而化火成毒;燥盛化火亦为毒。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毒之所生;阴阳偏盛、阴阳不相济,五脏皆受之。二是素体阳盛或阴亏等因素致气有余,有余便是火,火自内生,壅而成毒。因此小儿发热,无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所致外感发热,还是乳食停留,或劳倦、瘀血、阴虚等因所导致的内伤发热,它们的共同之处均为有能引起发热的因素,即为毒。不同的是外感发热由外毒为患,而内伤发热为内毒所致。无论外毒还是内毒均使机体出现正邪交争、阴阳不相济而热作。”
小儿发热的证型
发热一症,其证型早在《伤寒论》中有所论述,三阳证就是三个不同的发热证型,即太阳病发热恶寒,其邪在表,治当辛温解表;少阳病往来寒热,邪在半表半里,治宜表里兼顾,和而解之;阳明发热,但热不恶寒,为里实热,故临床多为高热,治当以清、泻两法。温病对发热又有卫、气、营、血之别。《景岳全书•小儿则》中云:“小儿发热症,其最要者有四:一则外感发热,二则疱疹发热,三则痘疹发热,四则疳积发热。凡此四者之外,如饮食、惊风、阴虚、变蒸之类,虽亦有之……均当详辨。”综合古人对发热的论述,结合小儿发热的证型,其实无论是伤寒论中所指的发热,还是温病中所言的发热,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儿发热,其所述证型,均说明发热在众多的疾病中,虽然病因病理不同,但均可导致机体发热,而发热的原因即为毒邪,毒由邪致,热随毒生,无毒不起热。
讨 论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3种:①流行性乙型脑炎。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③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西医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胃肠炎等等都可以诱发此症,在西医上发热仅仅是个症状而已。发热主要表现为体温高、面赤、唇红口干、便干、尿黄等。
由于小儿特有的体质,也就注定他们患病以后的病理变化特点,中医有句话说“幼儿患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小儿发热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治疗不当,易作惊风。因此临床上治疗该症要知常达变,分清表里虚实、标本缓急。从标本而论,“热”为标,其本为五脏六腑之变,“急则制其标,缓则治其本”,由此钱乙创立清泻之法,但临床应用时当量其人、量其证,适量、适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六到七成,专家呼吁社区医疗应该回归健康管理
本刊讯(记者 王天鹅 胡睿)“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控制药品收入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未见显著变化。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六到七成,与前两年相较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结论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年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2008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联系城市常规检测,对36个重点联系城市(区),共2274个中心、4245个站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分别占64.91%和73.11%。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试点收支两条线等政策来控制药品收入,但是,在新医改政策出台以前很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转,也就是仍然施行‘以药养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分析说。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鲍勇教授介绍说,曾有近70个城市提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但目前,真正开始运作该项政策的城市仅有10个。“上海是经济发达城市,但其收支两条线依然很难做到全补偿、全覆盖,致使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以药品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余晖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能将改变现有的局面。“但是,基本药物品种较少,并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这种情况下医保控制的是否严格将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余晖为我们画出了一个路线图,“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施行,以及药品加成政策的取消,政府给予的补贴会逐渐增多。那时,如果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医保政策,药品收入才会真正降下来。”
鲍勇则认为社区医疗应该回归健康管理,“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健康管理为主,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政府的投入就应该相应的增加。居民的健康得到改善后,政府的补贴仍不能缩减,而应该继续发挥社区的功能把健康管理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以药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