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发展潜能;明确教师和家庭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并为实现这些可能性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从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和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两个方面阐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实践,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以小学语文课中的阅读为例谈一谈怎样发挥小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一、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因此,重视环境教育,是我们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学生、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天地,使他们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使儿童能主动的探索、学习。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好奇心重、兴趣浓、探索欲强,看到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迫切地想去了解、想学。其实他们想学、愿意学只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他们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使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这种相互作用下的学习也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因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使他们更好的发展。如何创建良好的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主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并不是教师在主导他们学习。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感受到他们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就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操作活动、户外活动中,有意的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进行活动。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生动、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① 学生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他们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
  发现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兴趣,有了对环境的兴趣,他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学校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儿童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物质环境在要求上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校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教室作为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他们喜爱的室内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师生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学生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他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生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孩子天性,陶冶了孩子情操,促进了孩子主动活泼地发展。
  (3)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独立的家庭环境
  现代基础教育提倡“家校共育”,因此,老师也应要求家长一起配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独立的家庭环境。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就会阻碍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脚步。我们要求家长改变过去“扶”得过多的教育方式,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完成,大胆表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能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得到发展。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的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
  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创设良好校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的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
  (1)走出去,融入大环境,获得大发展。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学生踏青、远足、秋游、沙滩运动会等活动,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风霜雨露,探寻自然的奥秘,初步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挑战。如:我校学生去果园活动,利用果园的天然条件,让孩子过水沟、爬山坡,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摘山楂、拔萝卜,吃农家饭等,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全新的活动使学生兴奋不已,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不言而喻。活动后他们又通过讲述、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快乐无限,其身体素质、探究欲望、良好个性获得天然浑成的发展。
  (2)社会是学生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校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我们请小学生最喜爱、敬慕的解放军叔叔做校外辅导员,请警察叔叔做交通指挥;请小朋友最爱的爸爸妈妈来校讲工作、教技能;请孩子们尊敬的社区老干部来校讲革命故事。我们又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孩子们走进工厂、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场所,进行参观、演出、联谊等活动。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学生进入社会环境,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于不良现象,我们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帮助孩子们学习、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初步做出积极的应答。如:发现社区的草坪被人们随意践踏时,发现有的游客亂扔垃圾时,我们随时启发学生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引导他们去想去做,让他们能够初步将自己爱社会的情感,转化为爱社会的行为,并从中感受到参与社会活动被认可、被肯定、被赞扬的快乐,促进了他们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家庭是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的生长环境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合力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形成。如通过家访、网络联系、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环境育人的认识上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在各自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指导家长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他们创设一个小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活动。指导家长尊重孩子游戏的权利,主动做游戏的伙伴,指导家长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不替代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倡导家长“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协助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孩子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活动,扩大家庭环境的活动范围。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教育就是提供环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展,我们将在环境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学生营造快乐天地,让他们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
  总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兴趣等特点,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要根据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的目标和方法,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利于达到个人发展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不是依靠制定计划就能够实现的,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权利,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能够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1)《教与学》2000年第3期。
  (2)《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核心。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界极为关往的问题之一。  【论文关键词】  一、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新课改以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也突出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由传统的“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实践工作均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积极响应新课改“生本理念”[2]的发展需要。在传统“教师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给每个教师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
期刊
【摘要】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一、语文学习环境的开放   学习的环境既可以是有形的教室,也可以是无形的自然
期刊
摘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关心学生成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从点滴做起,把德育教学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助人为乐陶冶情操 过硬本领  文明礼貌 品学兼优  面对呼啸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是不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神恍惚,认识迷茫,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中。针对他们可塑性强,活泼性强,但鉴别事物能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备以及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等等,乍看起来,化学教学与德育工作似乎毫无关系,是两码事。其实仔细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只要善于捕捉机会,见缝插针,就能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也有相应的提高。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期刊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其中,为学生搭建有效支架,创造写作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发展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李玉苑,2011),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Vygotsky(1978)提出了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当今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和源泉,舞蹈起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舞蹈。舞蹈在不断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给于人们美的享受和健康的娱乐的同时,对丰富群众生活内容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创作;艺术构思; 生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艺术和社会意识形态,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和理想审美需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等社会作用。它从
期刊
内容摘要:人的意志无可限量,人的想象奇异无边,人的智慧永远自由驰骋。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抓住教育的真谛,抓住培育生命,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那样我们的数学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方法上的交叉感受和体验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
期刊
摘要: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   关键词:复习 基础 反馈  数学教师经常有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要解决学生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数学难”的观念,就必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事数学教学两年多以来,我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策略有了些自己的思考,本文将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 审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转化条件与结论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起着基础性作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