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我答 别样精彩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教师与幼儿之间看似在互动,但其实互动的质量并不高,甚至是无效的。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应如何应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教学活动;应对策略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是有预成答案的,可是往往幼儿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宜行为。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教师与幼儿之间看似在互动,但其实互动的质量并不高,甚至是无效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应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呢?教师在应对过程中如何明确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同时又要善于倾听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谈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应对策略。
  一、缓急得当,对症下药
  1.问题案例:柳暗花明。数学活动中,教师出示材料青菜、萝卜、豆腐干,逐一问:“这是什么?”幼儿都能对答如流,当出示材料豆腐干时,幼儿有的认为是巧克力,有的认为是积木,有的则认为是树叶。
  2.应对策略:缓急得当,对症下药。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幼儿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问题难度。教师可以正确诱导幼儿,在幼儿回答时,教师要集中注意力,敏锐地捕捉幼儿不确切的表述,并给予及时纠正。对答案错误和思维方法的欠缺,要通过诱导的方式给予启发,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答案。
  3.案例重现。数学活动中,教师出示材料青菜、萝卜、豆腐干,逐一问:“这是什么?”幼儿都能对答如流,当出示材料豆腐干时,问题出现,幼儿有的认为是巧克力,有的认为是积木,有的则认为是树叶。教师调整问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青菜萝卜一般会在哪里出现呢?”幼儿答:“超市、菜场。”教师接问:“那菜场里什么东西是灰色正方形的呢?”幼儿:“豆腐干。”
  二、因势利导,角色转换
  1.问题案例:一惊一乍。在音乐活动时,教师出示小乌龟问:“看,它是谁?”幼儿:“小乌龟”。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跟它玩个游戏。”这时幼儿A倒在地上与幼儿B产生争吵。
  2.应对策略:因势利导,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教学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案例重现。在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教师:“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幼儿A:“老师,她打我。”幼儿B:“他不坐好凳子。”教师:“他可能看到了小乌龟想学小乌龟爬呢,对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乌龟爬好吗?”
  三、调控状态,巧妙接问
  1.问题案例:人云亦云。社会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正在谈论生活中吃的东西,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吃的东西吗?”幼儿A:苹果,幼儿B:香蕉,幼儿C:桔子,幼儿D:葡萄。幼儿始终反复的局限在水果中。
  2.应对策略:调控状态,巧妙接问。当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教学混乱和幼儿思想上的彷徨。教师可以将问题设计更具有突发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
  3.案例重现。在幼儿的回答反复局限在水果中时,教师:“那你们在幼儿园吃到过什么好吃的东西呢?”幼儿A:牛奶,幼儿B:红烧肉,教师:“哇!吃到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在别的地方吃到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四、调动胃口,善于置留
  1.问题案例:温故知新。音乐活动中,教师正在与小朋友学习《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幼儿A:老师老师,我会唱,(小老鼠,上灯台……)幼儿B:我也会唱,(小老鼠,上灯台……)幼儿:我也会,我也会。
  2.应对策略:调动胃口,善于置留。师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先可采取置留的技巧,将幼儿已掌握的内容进行巩固并置留,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结构与形式,让活动重难点侧重在新授知识上,紧紧围绕新调整的活动目标进行教学,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创造灵活的课堂,更要善于捕捉课堂中偶发的资源以及错误的资源,进行随机调控,让课堂紧紧围绕新调整的目标来组织教学。
  3.案例重现。在幼儿都已经掌握歌曲时,教师:“哇!这么多小朋友都会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教师:“那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呢?谁来学一学它的动作?”
  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各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善于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并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只有在了解幼儿真实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教育应当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切人性的完善和发展。21世纪的少年儿童,安全意识低下,情绪波动强烈;自救自护能力不强,自我认识能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等等。为保护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我们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科研为本,活动助推、体验内化的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有效地增强了孩子的自救自护意识和本领,颇具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一、以少先队科研为依托,建立少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评价。数学教学更是如此,通常是以一纸试卷作为评价依据,试卷具有“绝对权威性”。老师、家长以至社会追求的目标是单一化的分数,教师在这根指挥棒的控制下,为了分数而打拼,最终出现的是“单元成绩记录表”、“期中、期末成绩记录表”学生的排名顺序长期相对稳定。长期下去,所谓“尖子生”只停留在“考试机器的水平上”,而“潜能生
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着力点应当在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高效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预设,教学预设通常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是对教学载体的设计。相比较而言,第三个重点容易被教师忽视,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根据教材确定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式,是讲授还是探究,是自主还是合作,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但教学经验表明,现实并不像想象的这样简单,因
精彩的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也应当有耐人寻味的收尾。因而,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都应精心设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一、情境式结尾,在情境中尽情回味  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
时代在进步,铁路也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先进的技术来保驾护航,还需要铁路精神来筑牢思想根基,来牵引、来导航。于中国铁路百年勃兴的嬗变史中,作为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映现和直接承载,铁路精神体露出铁路人更高层次的精神吁求和价值旨趣,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持久的不竭精神动力。本文从铁路精神的内涵及意义,铁路精神历史考察,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三个方面来探寻铁路精神。  一、铁路精神
书,陪伴着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翻开那五彩斑斓的童话书,就令我想起那善良的美人鱼,凶恶的坏皇后,风趣的唐老鸭,天真可爱的米老鼠——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十分有特色它们使我辨别了真、善、美;搞懂了,假、丑、恶!  小学生活,我踏进了鹤小的知识大门。随着识字能力的飞速提高,使我博览全书的激情高涨。鹤小的图书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走进图书室我一天扎进书的海洋,吮吸着书的甘
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1.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为本”是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期望课程是幼儿喜欢并主动建构的课程。上学期,我班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臭臭果的故事”的班级微课程。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不断迸发出新想法,并大胆付诸实践,幼儿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下面我就该课程分享几点思考。  一、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愿  幼儿虽是不成熟的个体,却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对增强民族体育,提高素质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又可以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于提高运动水平和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都有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腾飞起着长期性的、全局性的、基础性的作用。  为了能实现原始的目标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中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观、教育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摒弃,而代之以“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观、教育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施贯彻的过程中,是否都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呢?学生真的愿意自主了吗?学生真正合作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就是无效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行之有效?而笔者在此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