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体育教学的误区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asd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对增强民族体育,提高素质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又可以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于提高运动水平和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都有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腾飞起着长期性的、全局性的、基础性的作用。
  为了能实现原始的目标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中选择素材,通过教学这个环节使其转化为教学成果。然而,各校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指向性,表现在:
  第一,由于各校受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贫乏,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不足的原因,主导那些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不到继承和弘扬,武术、五禽戏、养生健身及舞蹈和健美操等等,这些历史的财富不能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违背了现代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的原则,使教材体现不出民族特点。
  第二,因为受体育中考加试指挥棒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总是围绕跑、跳、投等项目进行练习,这不仅违背了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而且所用教材的难易、比重、顺序、及定量的要求,都不能符合学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据我在今年的调查发现,每200名学生中仅12%的学生愿意练习实心球,85%的男生对足球、篮球及乒乓球感兴趣,53%的女生较为喜欢羽毛球及乒乓球,对耐力性练习项目的喜欢率仅5%,由这种较大悬殊的比例可以看出,强制性的练习从根本上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材不能全面化、多样化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时,由于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长久下去,学生因不能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会失去对体育练习的兴趣,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好时机。
  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要求既要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正确的体姿,并且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又要求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的教育和美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展示学生的体育才能,提高竞技水平。要求体育工作者应从教学的根本任务着手,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内容的搭配,逐步走出误区。
  首先,应把学生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自从我们迈入了新世纪,也迈入了一个能力竞争的时代,随着人才市场的开放,过去那种高分低能的人已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社会的要求,终究将被历史所淘汰。要想在波澜起伏的人才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能力的培养已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平时的教学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而不能一味强调学生周而复始地练习自己并无兴趣的项目。
  其次,为了能让学生“吃饱吃好”,应合理地把基础教材和选用教材统一、灵活地综合到一起,把锻炼身体与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理想联系起来,对于小学生,练习的内容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培养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进取向上的情感,不应多进行专项的素质练习和损害身体健康的耐力练习。
  中学生同时要强调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就要求在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同时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完成教学:在每半学期的教学中保持住自己的基本项目或优势项目后,按学生不同的兴趣来进行分组选修三到四门项目,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满足学生良好的愿望,同时能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便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对于在体育运动上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加量加压,以促使他们蹬上另一个新的高度,以便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勇攀高峰,为校争光。
  再次,体育课上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具体表现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然而易疲劳。我们应利用这一时期教会学生多种动作技术、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全面合理的身体锻炼,学生每周两节体育课的负荷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教师应教会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在体育课的外延——阳光体育活动中进行巩固和提高,教师应多创造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的机会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一个环节应放在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与能力上,教师应通过长期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某个领域知识水平的欠缺,使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全面的技术,以达到“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具备一桶水”的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用邓小平理论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长远眼光来看待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今后体育教育的前景,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以熏陶,创造自己的特色,教出自己的水平,最终达到全民健身的理想境界。
  愿我们体育工作者能看清形势,推陈创新,在崭新的21世纪中,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等目标,中央政府适时采用大规模政府支出和结构性减税为重要载体的积极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一词,由“减税”与“结构性”叠合而成,它通过对税收要素进行制度性调整,将某些主体性税种的税负下调,同时上调某些辅助性税种的税率,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税负水平,以实现“有减有增、以减为主”的结构性税负调整,最终为实现稳经济增长与合
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在此基础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变得不尽人意,这时股权激励应运而生。虽然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缓慢,但国内学者在股权激励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研究焦点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学者以及企业有所启示。  一、我国近年相关实
教育应当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切人性的完善和发展。21世纪的少年儿童,安全意识低下,情绪波动强烈;自救自护能力不强,自我认识能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等等。为保护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我们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科研为本,活动助推、体验内化的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有效地增强了孩子的自救自护意识和本领,颇具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一、以少先队科研为依托,建立少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评价。数学教学更是如此,通常是以一纸试卷作为评价依据,试卷具有“绝对权威性”。老师、家长以至社会追求的目标是单一化的分数,教师在这根指挥棒的控制下,为了分数而打拼,最终出现的是“单元成绩记录表”、“期中、期末成绩记录表”学生的排名顺序长期相对稳定。长期下去,所谓“尖子生”只停留在“考试机器的水平上”,而“潜能生
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着力点应当在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高效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预设,教学预设通常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是对教学载体的设计。相比较而言,第三个重点容易被教师忽视,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根据教材确定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式,是讲授还是探究,是自主还是合作,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但教学经验表明,现实并不像想象的这样简单,因
精彩的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也应当有耐人寻味的收尾。因而,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都应精心设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一、情境式结尾,在情境中尽情回味  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
时代在进步,铁路也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先进的技术来保驾护航,还需要铁路精神来筑牢思想根基,来牵引、来导航。于中国铁路百年勃兴的嬗变史中,作为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映现和直接承载,铁路精神体露出铁路人更高层次的精神吁求和价值旨趣,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持久的不竭精神动力。本文从铁路精神的内涵及意义,铁路精神历史考察,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三个方面来探寻铁路精神。  一、铁路精神
书,陪伴着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翻开那五彩斑斓的童话书,就令我想起那善良的美人鱼,凶恶的坏皇后,风趣的唐老鸭,天真可爱的米老鼠——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十分有特色它们使我辨别了真、善、美;搞懂了,假、丑、恶!  小学生活,我踏进了鹤小的知识大门。随着识字能力的飞速提高,使我博览全书的激情高涨。鹤小的图书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走进图书室我一天扎进书的海洋,吮吸着书的甘
在体育课中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如何使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1.预设是基础,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为本”是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期望课程是幼儿喜欢并主动建构的课程。上学期,我班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臭臭果的故事”的班级微课程。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不断迸发出新想法,并大胆付诸实践,幼儿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下面我就该课程分享几点思考。  一、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愿  幼儿虽是不成熟的个体,却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