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课三研”,看园本教研蜕变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区作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全国试点实验区,在课题组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园开始了园本教研的实践探索。园本教研与传统教研制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研活动,更贴近于教师的教育实践。采取何种的教研形式最有实效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众多的教研中,“一课三研”以其鲜明,具有实效性的特点被我们所关注。教研组针对同一教材,由同一老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活动,通过比较,尝试研讨等一系列的专业研究,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们经历了“模仿中起步,改进中升入,创新中升华”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以教研组为中心,以多种一课三研为模式的园本教研,看到园本教研的蜕变。
  第一阶段:模仿中起步
  以一个教育活动为载体的“一课三研”
  在开展园本教研的初期,我们组织教师们观摩了多个课改园主持的园本教研活动,我们思索应以什么作为我们教研的切入点呢?我们在与教研组长沟通,教师的提议中,发现教师最有兴趣也最感困惑的就是对有教育活动的研讨,于是我们借鉴了课改园的做法,围绕科学领域,由教研组集体备课产生教案作为一研;接着由教师执教教育活动,全园教师围绕教研话题开展园本教研作为二研;随后,我们进行了一课三研的第三研,由另一位教师执教二研后的教育活动,在这样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开始明晰、开始了解、开始起步。
  第二阶段:改进中深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教师们开始渐渐喜欢教研,也敢于在教研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于是我们在原有的一课三研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不断深入,我们进行了以下两种形式的“一课三研”。
  1.针对一个问题点的“一课三研”
  为了使“一课三研”所研讨的内容能够更深入,我们不仅是在某一次的研讨活动中才开展教研话题的讨论,而是将一个又一个的话题结合教育活动巧妙地穿插于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们能更专注于某一问题点展开思索讨论、交锋与碰撞。在这种连环跟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教研活动中获取收获,获得成长。如在小班邀请舞《蚂蚁搬豆》围绕“幼儿园邀请舞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与实践”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一课三研中,一研从分析小班幼儿在邀请舞活动中的学习特点入手,观察幼儿在各环节观察图谱进行学习的表现,从而达成使用图谱学习的有效性的共识。在二研中我们抛出了“图谱在邀请舞中的哪个环节出现最适宜”这一话题,让教师将观察的重点转向各环节中图谱教学对幼儿学习产生影响的表现上,分析图谱出示后幼儿的各种反应的原因,从而认识到简单、形象、富有节奏感的图谱应集中在基本动作学习环节是最有效的。有了一研、二研的基础,三研话题自然就朝着“图谱呈现方式如何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这个点上靠近,教师们从重难点的突破上观察优化后的图谱,相应呈现方式对幼儿学习影响的表现中分析,最终达成了图谱呈现方式既可单幅呈现也可两幅同时呈现,在难点动作学习也应多次呈现,反复练习等有效呈现图谱的方式,让教师们通过一个典型教育活动案例的研讨,对邀请舞中图谱的有效运用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正是有了这种连环跟进式的教研,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再次实践的验证——由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教师们学会了用研究的目光看待问题,用研究的目光看待日常教学活动,使教师的实践智慧真正得以升华。
  2.同课异构式的一课三研
  这种一课三研是在前一种一课三研基础上的更深入的做法,由各自不同的教研组对同一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活动以为一研,分别由班级中的一位教师执教一研教育活动并对比研讨此为二研,最后由班级中另一位教师执教二研修改后的教育活动,并对片内民办园所开放的研讨此为三研。就如在大班排图讲述《螃蟹的奇遇》中,由两个教研组分别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教法的教育活动计划,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在活动过程的观察记录及课后的研讨中发现,富有挑战性的选择排图比教师按步就搬地与幼儿共同排图讲述幼儿显得更积极,也更有创造性。于是在三研中,我们向民办园教师展示了我们的这种新尝试,并在课后围绕话题的研讨中详细阐述了我们的观点,解答了民办园教师的疑惑,教师们在此教研中显得更加自信,也有“话”说,理论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三阶段:创新中升华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模仿中起步和第二阶段的改进中深入,教师们的教研潜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我们迸发出了新的想法,决定与本民办片的幼儿园携手并进,以联片教研的形式以点带面,促进公民办教师共同和谐发展。
  1.微型互助小组的一课三研
  我们在与民办教师的沟通中发现,由三、四名教师组成的微型互助小组最适宜交流、讨论、切磋,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需要。我们的互助小组经常是在下园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由此产生了一研;带着一研的困惑与交流,大家各自回园查阅资料等,通过QQ互助碰撞与研讨,很好地进行了二研;最后在我园公开观摩中提升了经验。在这样的一个团队碰撞的过程中让我园公办教师学会了运用、学会了梳理问题、学会了提升经验,民办园教师则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寻找方法,互助互研,共同提升。
  2.以点带面滚动式的“一课三研”
  在辐射到片区园所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本片民办园的情况,从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碧水芳洲小金星幼儿园与我园开展滚动式的联片教研。旨在以碧水芳洲小金星园的教师成长带动本片民办园的教师的成长。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这个课例的一研中,我们组织片内公民办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进行研讨,大家针对目标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小金星幼儿园的老师认为应该将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体现在目标中,而我园教师则认为:目标应淡化技能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目标应淡化技能,并对不同能力幼儿的目标与提供的活动材料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大家研讨的意见,小金星园老师在自己园教研组的帮助下内化思考,对片内公民办教师展示了三研活动。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测量过程中的记录表”成了教研的焦点,如何发挥记录表在活动中的功能?如何让记录表很好的引导幼儿的活动?经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相对开放的记录表,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半开放的记录表,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相对封闭的记录表。三研是由我园的老师执教集大家智慧的教案,围绕“活动中是否体现操作材料对幼儿学习活动支持作用”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在这一系列的听课、评课、研讨的滚动式教研中,架起了公民办教师的合作的桥梁,在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分享有效的支持策略,使集体的经验与智慧在相互激荡中撞出火花,并力求带动一所优质民办幼儿园→辐射影响片内民办园教师,从而有效地促进公民办教师的共同成长。   几点思考:
  (一)观念的转变使园本教研富有个性
  在“一言谈”的年代,不论是教师还是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总是敬而远之,教师仅仅是被动接受批评、被动接受意见的人,教研总是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进行。如今,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整个教研活动的转变。教研不再是“批评会”、“检讨会”,而是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博采众长,听取各方意见,容许思想碰撞的地方,接纳百家意见的场所,教研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不再是只有一种模式,就像我园的“一课三研”,有了富有个性的多种形式。
  (二)教学实践者——教师的整体提高
  经历了这几年多种多样的一课三研活动,我们由一个教育活动→多个教育活动;从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问题→同类型的教育案例;从本园→拓展辐射到民办园,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从被动讨论到主动参与,从旁观者转为研究者,从被动收听变为主动出击。每一次教研问题由教师发起,教研过程中教师充当主角,教研成效由公办教师联动辐射到民办幼儿园。教师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追问、学会了反思,在提问中解读幼儿行为,在追问中分析论证活动价值,在反思中反求诸己,厘清活动思路,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本园、本片区教师的整体提高。
  (三)教研活动实施者——教研组长质的转变
  作为教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研组长,在一课三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她们质的转变。在一次次的一课三研活动中,我们看到教研组长发动讨论的各种形式,我们听到教研组长总结梳理的声音。不论是引导各方人员参与的能力,还是对研讨中观点的概括提升能力,抑或是研究重点和节奏的掌控能力都显得张弛有度,巧妙地将教师与教育课例与教研话题三者紧密地连结。教研组长由最初的“传声筒”、“简单的应答者”向研讨的中心主持成长。这里的主持体现了“简单问题大家谈”、“层层深入分解谈”、“提升问题延伸谈”,在过程中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思路清晰,画龙点睛、总结梳理,有始有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在激烈的研讨活动中,既能适时地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教师在研讨活动中的主动性,又能把握好现场教研的节奏,有效调控研讨过程,使研究层层深入,真正彰显了教研组长这个教研活动实施者的能力。
  (四)教研活动引领者—— 业务园长指导策略的变化
  业务园长作为园内专业引领这一角色,借助一课三研这一教研平台,对整个教研活动的指导策略发生了转变。从冷眼旁观、最后做个画龙点睛式的提升转变为各个环节探讨式的沟通,转向全程引领。当议题过于零散时,能将散点式的问题加以整合,形成线索鲜明的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适当的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启发教师自觉思考,为不同教师教学理念间的碰撞提供机会;对于依靠一两次研讨活动不能解决的有价值问题,以留疑的方式将其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引导教师持续关注与思考。
  在这里我仅就我园这几年依托“一课三研”这种教研形式,给我们带来的转变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在思考一课三研仅仅是一种形式,教师的专业成长决不是简单的三次教研就能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多的是靠作为管理者,引领者的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敏锐捕捉问题的头脑,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的方法,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园本教研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作者简介】吴榕芳,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义洲街道中心幼儿园,职务:园长,职称:幼教高级。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市政建设工程的概念及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市政建设工程前期招标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一、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定位及现状分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从行政区划以及管理的角度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的一类划分.在不断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中,在抓大放小、国
头部:梳头、多动rn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汇聚于此,这里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也指出,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统领人的一切活动.
崖城镇是海南省最大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琼南片区最大的瓜菜集散地.1月下旬走进崖城,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正值冬季瓜菜产销旺季.在瓜果菜收购点,我们看到堆放如山的豆
海宁市区南郊的东长村,2.7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住着1919位农民.随着城市扩容,5年前东长村变成了东长社区,13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全部被征用,环城公路将对庄“围”进了城市.rn城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我国“空巢”家庭剧增,有调查显示老年家庭中的“空巢”数量已超过一半。因而满足老人的需求,特别是老人的精神需求,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研究课题。老年大学的建立正好解决了这一社会难题。本文就老年大学的基本功能和如何设置课程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 老年大学 基本功能 课程设置  一、引言  为适应社会老龄化
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关系着人们生活健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会对室内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甲醛含量的超标将导致人身体部分机能的丧失,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因
期刊
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珊·巴斯内特提出: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词语交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磨合、相互吸收、相互包容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诸多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