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时代号召着,尤其是刚入学的低段孩子,在行为习惯养成期,劳动教育更应及早植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探索在“微课”“微作业”“微公益”的“微耕作”下,家校生三方協同,合力把劳动教育做实、做深。
关键词:劳动教育;“微耕作”;三协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体上劳动实践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如何让劳动教育更有效地落地?在家校生三方协同的背景下更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一、“微课”,劳动教育的勾线笔
如今,微课成了时下新流行词,微课的开发,带动了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使学习效益越来越高。劳动教育这一知识点门外汉,是否也可以采用微课来提高教育的能效性呢?这个网络时代的宠儿给我的“微耕作”打开了大门。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如何使用微课呢?首先,录制微课。比如学习如何在教室里扫地,此扫地环境与家里不同。我先选了个能干的小代表,一对一教会他怎么扫地。然后进行拍摄:从握扫帚的姿势,到比较难扫的点如桌子缝,如何把垃圾扫进簸箕等一一作详细的拍摄。其次,学习微课。可以灵活采用两种方式。一种可以把微课发到班级群让孩子提前学,可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就需要家长的配合指导,下载视频,再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孩子去进行练习;另一种是学校里利用晨间教育或班会课,进行微课的播放讲解,让每一个孩子,细致地看到整个过程,再实地演练。这样双管齐下,孩子们就能更快地学会扫地等劳动技能了。
微课的课程播放次数不受限制,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可以反复看,熟练掌握。其次,使孩子的劳动学习更加丰富有趣。一个个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的视频,给了孩子学习的选择权,使孩子们的劳动变得更加地习惯化。
微课下的劳动教育,以家校共促为前提,需要老师的事先录制、需要家长的家庭指导,让劳动教育更加地丰厚,更有的放矢。如果说劳动教育是一幅画,那“微课”就是那支勾线笔,把各种劳动的要求细致地勾画下来,传达给每一个孩子。
二、“微作业”,劳动教育的细描笔
在家庭作业中增添劳动实践内容,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自理、自立意识至关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实中,许多家庭平时都不想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殊不知,现在很多工种还是需要动手实践的,也是机器人替代不了的,而且孩子动手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只有把劳动实践纳入家庭作业,才能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更加珍视。
我们学校积极倡导每日的劳动教育,将劳动纳入《学习小主人》(记录每日回家作业的书)中,班主任每天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劳动作业。结合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比如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会每周布置一个劳动任务:学扫地、学拖地、分拿餐具、洗碗筷、整理书桌等,也可以结合微课。而二年级开始,我们更多地是让孩子在养成基础的习惯上,开发自主权、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所以我每天不再规定今天要做什么劳动,全部由孩子自己选择,将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你会发现,渐渐地孩子们会做的家务变多了。一年级时一点点的积累,连缀成了一个个的小习惯。劳动教育和回家作业相结合,能把劳动慢慢渗透到孩子们的每一天中,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说劳动教育是一幅画,那“微课”就是细描笔,把各种各样的劳动慢慢地描绘上色,渐渐地让画面丰满,让孩子的劳动精神丰满。
三、“微公益”,劳动教育的点染笔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近两年我们班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家委会一起组织策划,所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比如“312植树节,我为小区添绿色”活动,我们购买了树苗,孩子们自己拿着小铲子、水桶,挖坑、填埋、浇水……在小区里种下了近50株的小树苗,在劳动教育中渗透自然意识。还有孩子们去公园捡拾垃圾,辛苦了大半天,都说以后再也不能乱扔垃圾了,捡垃圾实在是不容易。又像“电力部门送清凉”公益活动,孩子们从中见到了电力工作者为我们千家万户的生活用电忙碌工作的身影,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电力抢修工人的辛劳,体会到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见证、了解、感悟、体验,微公益使孩子们与社会接轨,不仅见证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场景,还能亲自动手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微公益”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靓丽的“点睛之笔”。
四、“三协同”,共绘劳动教育
“三协同”指的是教师、家长、学生,互相配合,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共育齐进,并且相互促进,最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给学生后期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它应是贯穿在整一个“微耕作”的过程之中。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就是合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是主体,只有这三个主体携起手来,齐心协力,教育才能更有效。教师是引领者,主要负责活动的发动、指导、小结;家长是助力者,主要指导、督促;学生是践行者,主要活动是亲历践行,在践行中提高认知水平、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结 论
微课、微作业、微公益,多“微”共促,通过“三协同”,齐心合力,才能描绘出劳动教育的美好画卷,把劳动教育做得更深、更广,才能将劳动精神根植孩子的心中。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能力水平,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班级这片“微苗圃”,需要“三协同”才能让“微耕作”更有效,让“劳动”二字更深入孩子内心!
参考文献
[1]万福昌.小事不可小视[J].班主任,2018(5):29.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 余姚 315400
关键词:劳动教育;“微耕作”;三协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体上劳动实践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如何让劳动教育更有效地落地?在家校生三方协同的背景下更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一、“微课”,劳动教育的勾线笔
如今,微课成了时下新流行词,微课的开发,带动了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使学习效益越来越高。劳动教育这一知识点门外汉,是否也可以采用微课来提高教育的能效性呢?这个网络时代的宠儿给我的“微耕作”打开了大门。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如何使用微课呢?首先,录制微课。比如学习如何在教室里扫地,此扫地环境与家里不同。我先选了个能干的小代表,一对一教会他怎么扫地。然后进行拍摄:从握扫帚的姿势,到比较难扫的点如桌子缝,如何把垃圾扫进簸箕等一一作详细的拍摄。其次,学习微课。可以灵活采用两种方式。一种可以把微课发到班级群让孩子提前学,可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就需要家长的配合指导,下载视频,再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孩子去进行练习;另一种是学校里利用晨间教育或班会课,进行微课的播放讲解,让每一个孩子,细致地看到整个过程,再实地演练。这样双管齐下,孩子们就能更快地学会扫地等劳动技能了。
微课的课程播放次数不受限制,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可以反复看,熟练掌握。其次,使孩子的劳动学习更加丰富有趣。一个个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的视频,给了孩子学习的选择权,使孩子们的劳动变得更加地习惯化。
微课下的劳动教育,以家校共促为前提,需要老师的事先录制、需要家长的家庭指导,让劳动教育更加地丰厚,更有的放矢。如果说劳动教育是一幅画,那“微课”就是那支勾线笔,把各种劳动的要求细致地勾画下来,传达给每一个孩子。
二、“微作业”,劳动教育的细描笔
在家庭作业中增添劳动实践内容,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自理、自立意识至关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实中,许多家庭平时都不想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殊不知,现在很多工种还是需要动手实践的,也是机器人替代不了的,而且孩子动手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只有把劳动实践纳入家庭作业,才能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更加珍视。
我们学校积极倡导每日的劳动教育,将劳动纳入《学习小主人》(记录每日回家作业的书)中,班主任每天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劳动作业。结合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比如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会每周布置一个劳动任务:学扫地、学拖地、分拿餐具、洗碗筷、整理书桌等,也可以结合微课。而二年级开始,我们更多地是让孩子在养成基础的习惯上,开发自主权、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所以我每天不再规定今天要做什么劳动,全部由孩子自己选择,将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你会发现,渐渐地孩子们会做的家务变多了。一年级时一点点的积累,连缀成了一个个的小习惯。劳动教育和回家作业相结合,能把劳动慢慢渗透到孩子们的每一天中,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说劳动教育是一幅画,那“微课”就是细描笔,把各种各样的劳动慢慢地描绘上色,渐渐地让画面丰满,让孩子的劳动精神丰满。
三、“微公益”,劳动教育的点染笔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近两年我们班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家委会一起组织策划,所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比如“312植树节,我为小区添绿色”活动,我们购买了树苗,孩子们自己拿着小铲子、水桶,挖坑、填埋、浇水……在小区里种下了近50株的小树苗,在劳动教育中渗透自然意识。还有孩子们去公园捡拾垃圾,辛苦了大半天,都说以后再也不能乱扔垃圾了,捡垃圾实在是不容易。又像“电力部门送清凉”公益活动,孩子们从中见到了电力工作者为我们千家万户的生活用电忙碌工作的身影,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电力抢修工人的辛劳,体会到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见证、了解、感悟、体验,微公益使孩子们与社会接轨,不仅见证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场景,还能亲自动手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微公益”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靓丽的“点睛之笔”。
四、“三协同”,共绘劳动教育
“三协同”指的是教师、家长、学生,互相配合,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共育齐进,并且相互促进,最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给学生后期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它应是贯穿在整一个“微耕作”的过程之中。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就是合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是主体,只有这三个主体携起手来,齐心协力,教育才能更有效。教师是引领者,主要负责活动的发动、指导、小结;家长是助力者,主要指导、督促;学生是践行者,主要活动是亲历践行,在践行中提高认知水平、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结 论
微课、微作业、微公益,多“微”共促,通过“三协同”,齐心合力,才能描绘出劳动教育的美好画卷,把劳动教育做得更深、更广,才能将劳动精神根植孩子的心中。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能力水平,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班级这片“微苗圃”,需要“三协同”才能让“微耕作”更有效,让“劳动”二字更深入孩子内心!
参考文献
[1]万福昌.小事不可小视[J].班主任,2018(5):29.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 余姚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