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切实推进“三生教育”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bue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三生教育”已在云南省6个试点州市的78个试点县(市、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展开。“三生教育”的实施,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支持,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赞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进一步推进“三生教育”,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于10月28日召开了研讨会。本刊上期已刊发了部分发言,这期继续刊发如下4篇文章。
  
  “三生教育”是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而提出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昆明市教育局结合实际,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三生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统筹协调,全面动员
  
  我们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成立了昆明市教育局“三生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三生教育”在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各职能处室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我们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昆明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昆明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并于9月13日召开了“三生教育”动员大会,对昆明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进行了安排。14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制订工作计划。
  
  二、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注重教师教科研环节
  
  我们按要求在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全面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为加强对学校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学指导建议》,明确了“三生教育”课程目标,提出了教学建议。组织学校做好“三生教育”教材征订工作,全市按要求征订教材,幼教为66727册,三年级为92756册,五年级为91793册,七年级为88406册,高一年级为263315册,中职为17750册,大专院校为31000册。9月3日~4日,我们选派了15人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培训。培训回来后,教科院充分认识到教科研先行的重要性,在教材没有配送到学校的情况下,结合省级培训内容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先后组织了中学、中职“三生教育”教材、教法研讨和培训活动,举办“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参与式教学示范活动”。幼教阶段建立各县区教研室与幼儿园的“三生教育”研究网络,确定试验点并有专人负责。郊县以县机关幼儿园为试点,4城区确定了6所试点幼儿园。
  
  三、重实效、重结合、重传承,把“三生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三生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息息相关,但其内涵又更为丰富和精深,外延更为宽广。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取而代之,又不能分割成独立的两项工作,应该是资源共享,融会贯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把“三生教育”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情操和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加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好《中小学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动员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市“四创两争”创建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纪律、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创新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精神文化、师生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家校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设立文化走廊、德育走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诵读传统经典美文,传承民族文化等活动为载体,贯穿人文和情感教育,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增强爱心和责任感,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把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成开展“三生教育”的活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场所的功能,挖掘资源,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结合“三生教育”工作,新学期开学以来,昆明市教育局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普及救护知识、节约用电、人人讲诚信、公民道德日主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育人氛围
  
  “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现代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做好昆明市“三生教育”的宣传工作,昆明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网络和电视传媒的宣传优势,在昆明教育电视台、昆明教育信息港开设了“三生教育”专栏,及时反映工作情况,让师生、家长、社会人士都能了解“三生教育”的实施情况,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三生教育”。9月11日,昆明教育电视台专访了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深度报道了“三生教育”的实质内涵。昆明市教育局与云南教育报刊社合作,把《云南教育》11月刊做成《昆明“三生教育”专刊》,小结、宣传、交流学校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措施、方法、成效及师生、家长的感悟和体会,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和促进市三生教育工作向科学化、系统化、常规化发展。
  在前一阶段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到“三生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当前,昆明市“三生教育”已进入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三生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如何处理好“三生教育”与科学课程教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三生教育”向纵深推进。我们认为应该而且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三生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三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三生教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三生教育”,就是要看它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要看是否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否遵循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一)“三生教育”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
  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轨迹看,英、美、法、德、芬、日、韩、印等许多国家,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改革,将其作为关系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先予以政策考虑。如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生存能力、创造力、交流合作能力与信息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理解力,身心健康等品质都是各国基础教育期待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三生教育”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是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二是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三是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生教育”体系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它整合了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紧扣社会发展脉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自成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方法具体,内容既立足人的基本需求,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二)“三生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学生为本”,而且要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以促进学士的全面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发挥教师在教育中重要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课程价值上,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与现代社会、生存、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很多学习内容体现学科综合性,因而为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和机会,为培养学生宽阔的视野和多角度审视思考问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程实施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应用所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课程评价上,突出发展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淡化笔试测查,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体现了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三生教育”课程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机会。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的课程。“三生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校彰显个性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受到学生、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同,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补充和理论、实践的创新。
  (三)“三生教育”遵循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是重视人的价值的时代,是思考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的发展前景的时代,对人赋予了充分的人文关怀。全面发展是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从课程教学看是指促进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学生角度看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的多元智能之间、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展后劲上,不仅要满足学生现在的学习需要,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应试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重视考试分数忽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评价模式使教育异化、学校异化、课堂异化,从而培养出来的人也产生异化。因智商与情商不协调的而发生的事件发人深省。
  应用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使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提高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
  “三生教育”注意了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语、数、外、政、地、史、体、音、美等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传统德育课程与“三生教育”的协调发展。“三生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将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学生现在掌握好“双基”,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三生教育”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三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其一,“三生教育”在课程目标上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要求,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三生教育”包含了生命、生存、生活三个依次递进的人生过程,紧密结合素质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来进行,实现了跨学科整合,做到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在德、智、体三者中,尽管德居首位,但德的首位常被智力所取代,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缺失。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智力成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应关注其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他们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发展。“三生教育”注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实施“三生教育”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六、正确看待“三生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推进“三生教育”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是观察、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理论。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三生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既要科学地、客观地肯定“三生教育”的成绩和进步,又要科学地、客观地正视出现的争议和问题。
  (一)正确看待对“三生教育”的不同看法
  首先,如何处理好“三生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一些一线教师认为:“三生教育”离开了具体的学科背景材料的支撑,是否会成“梁上君子”,既不挨天又不接地。有的语文老师谈到,语文即生活,作为母语课的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它的“工具性”作用,更要关注它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火热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生命。其间蕴涵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的整体性、独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的高度关注,引导每一个学生在文本中感受人性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灿烂与辉煌,领略世界的丰富与神奇,促进每个生命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生物课老师谈到,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它给学生带来了理性的思考,作为生物界的一个个体的人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它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作为一门技术,它又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伦理道德的争论。
  其次,与环境问题一样,“三生教育”中的每一个论题都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例如,“倡导绿色消费”这一论题,涉及多门学科,甚至涉及生态与伦理领域。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集体优势上好“三生教育”课,是一个较难操作的问题。
  (二)加大课程执行力,切实推进“三生教育”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开好“三生教育”课程。要进一步整合教研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的力量,加强督导检查和教学研究。
  二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教学骨干。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三生教育”课程,但承担教学任务的一般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课教师,他们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和有关问题讨论还不够,加之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这样说,单凭一两次培训并不能完全使教师树立起新的课程理念。目前,“三生教育”优秀案例紧缺,有效的教研活动尚未开展起来。
  三是加快评价研究。一方面,尽管“三生教育”实施意见中提出多元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加强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等等。这些评价的新理念、新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缺乏操作简便易行的方案,使得“三生教育”课程与体艺课程一样,应有的地位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尽管在“三生教育”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创新的精神,探索的勇气,推进“三生教育”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紧密联系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实际,在高中阶段努力探索培养适应现代新昆明的建设者。如中职开展“三生教育”要围绕关于生命的话题、生存的智慧、创设美好生活、心理健康指导、创新、创业指导课、法制课、公德及职业道德课、就业应聘指导课、公共礼仪课、劳动课、普通话训练、艺术欣赏课和社会考察课等全面展开,把提高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健全学生体魄,使学生具备符合社会高素质劳动力的要求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要联系学科课程教学的实际,在学科教学中加以渗透。要整合学校学科课程的教学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三要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如鼓励不同学科的2~3位教师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同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探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三生教育”。如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社区服务,社会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立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自身探索创新的意识,多方位,多途径搜索,整理资料的信息素养及全心全意回报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倡导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要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实验、调查、访谈等信息搜集活动,通过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学会尊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并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生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三生教育”,而且要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三生教育”,使之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保障“教育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 王世赋◇
其他文献
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课程评价视为教育结果或课程计划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教育评价科学化进程中,目标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也因为教育体制和升学压力的关系,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甚至家长、社会也将目标取向的评价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方式。  但是,这种评价取向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只关心活动结果的价值,忽略了产生这一结果的活动过程本
期刊
“蔡老师到我们村工作整整6年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教的学生成绩年年都是全乡最好的。我们全村老老小小都非常喜欢他。”前不久,笔者随师宗县广电局的两位记者到五龙乡曲祖村委会老寨村采访蔡永刚老师时,该村村民姜国安激动地对我们说。    “孤独”的坚持    2002年9月,蔡永刚老师服从五龙中心学校的安排,离开了工作3年的大场村委会岩落场小学,到了曲祖村委会老寨小学任教。老寨村是一个彝族居住的山村,全村4
期刊
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正在河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和代省长郭庚茂等陪同下,专程来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一所农村中学看望师生。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是一所面向盲聋哑青少年和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330多名。为了残疾孩子健康成长,110多名教职工付出了大量心血。9月10日,胡锦涛来
期刊
“明天是教师节,今天我请大家做客中南海。”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参观中南海,并进行座谈。  座谈会开始前,温家宝和8位教师一起参观了西花厅。  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是全国人民所敬仰和向往的地方。修竹环绕,海棠玉立,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实。9时30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期刊
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师〔2008〕2号(2008年9月1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并就学习
期刊
9月1日,地震灾区约400万中小学生将全部返回课堂。  5月12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家园倾颓,骨肉分离。面对巨大灾难,灾区人民从悲伤中奇迹般地站起,屹立成一座永远不会屈服的山岳。挂在灾区师生们脸颊的泪水,被轻轻拭去。  人在,一切都在!  教育仍在前行,我们民族一定前途光明!  短短3个半月创造一个“教育奇迹”  他是北川中学高三五班学生(采访对象要求隐去姓名),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失去了右臂,
期刊
各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属普通中专学校:  200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施特聘教师制度,特聘了1000多名教师上岗任教,大大缓解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并通过实施这项工作,探索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路子,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市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配合全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2008年教师节,听取来自各方面优秀教师代表的意见,感到十分高兴。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发言,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广大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迎来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期刊
(2008年8月6日)云南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单位,各有关厅、局、行业协会、公司,各州市教育局、经委、劳动保障局:  行业、企业是我省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云发〔2005〕18号)和《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云政办发〔2008〕89号)精神,充分
期刊
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教育局、财政局: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省人民政府决定,2008年在部分州(市)、县(市、区)开展云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地区    2008年开展云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