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一、激发探究
小朋友喜欢看天线宝宝吗?(喜欢)老师也喜欢看,给你们讲一个他们的故事好吗?一天,阿颇、拉拉和帝西一起看到一头又大又美丽的大象,心里高兴极了,回来告诉了太阳宝宝,帝西说:“大象长着一条长长的鼻子,像钩子,还有两只大耳朵. ”拉拉说:“不对,大象就像一道高高的墙壁,下面有四根柱子. ”阿颇说:“大象就像我们的屁股,还有尾巴呢!”太阳宝宝越听越奇怪,就问:“到底看到了几头大象啊?”三只天线宝宝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头!”太阳宝宝更奇怪了:“那怎么都不一样呢?”大家都进入了沉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线宝宝是他们非常熟悉而且喜欢看的动画节目,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热情. ]
二、观察探究
1. 师:为什么它们的观察结果不一样呢?你能想办法帮它们解决吗?(能).
[带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心情帮天线宝宝和太阳宝宝解决困难,相信每个小朋友都非常高兴,又可以做好事!肯定能积极地探索下去. ]
2. 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天线宝宝.
师:请把天线宝宝的脸朝右边放在桌子中间.
3. 观察要求.
(1)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天线宝宝什么部位?
(2)小组交流,三个人看到的结果一样吗?
4. 学生活动.
5. 汇报(说出: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天线宝宝哪一面?)
6. 交换位置看一看,再汇报. 引出:背面、侧面、正面.
[分组教学,不光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机会增多了,而且扩大了参与面,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
7. 引导: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
板书: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两个层次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
三、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三只天线宝宝看到的大象不一样呢?
结合大象图指名回答.
[既与前面的情境创设相呼应,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两得. ]
四、联系生活
1. 车子图. (出示车子的正面和背面图,观察判断)
2. 观察照片.
师:前几天,老师来到我们班交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她是谁?老师把她的照片拍下来了,想看看吗?
分别出示背面猜一猜;侧面猜一猜;正面确认.
3. 如果你去照相馆拍照,喜欢怎样拍?
师:看来发现事物的美,还要选好合适的角度.
4. 如果仔细认真地去观察,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1)出示人马合一图.
猜一猜:A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B这张图的侧面会是什么样的?背面呢?
(2)出示裤子图.
猜一猜:一条裤子几只脚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用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车子、裤子等图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还特地拍摄了本班学生正面、背面和侧面的照片让学生观察,看到照片之后,学生的心情好激动,利用拍照经验,很自然地将此经验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
5. 庐山风景区.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去观察,特别是出去旅游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一处景色,都别有一番风味. 小朋友去过庐山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
欣赏庐山风景
师:觉得庐山怎么样?
著名诗人苏轼去庐山游玩时写下了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吗?
[这一环节是本课内容的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正好说明了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吗?从学科整合来讲,数学课中不仅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学到语文的知识. ]
五、课堂总结
1.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 揭题板书:观察物体
3.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这么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出示人头图)图上到底有几个人头?
(1)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汇报.
课后反思
1. 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课教学中,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知知识的本来面目.
3.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感悟和发展,把数学学习与活动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在设计时有些地方也比较矛盾. 比如在选材方面,天线宝宝虽然是学生熟悉而喜欢的. 但由于天线宝宝身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部位太多,像颜色、头上的天线,等等,在观察过程中影响了学生的观察效果. 于是我在想如果把天线宝宝改成其他的实物,那么观察的效果是否会好一些呢?
一、激发探究
小朋友喜欢看天线宝宝吗?(喜欢)老师也喜欢看,给你们讲一个他们的故事好吗?一天,阿颇、拉拉和帝西一起看到一头又大又美丽的大象,心里高兴极了,回来告诉了太阳宝宝,帝西说:“大象长着一条长长的鼻子,像钩子,还有两只大耳朵. ”拉拉说:“不对,大象就像一道高高的墙壁,下面有四根柱子. ”阿颇说:“大象就像我们的屁股,还有尾巴呢!”太阳宝宝越听越奇怪,就问:“到底看到了几头大象啊?”三只天线宝宝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头!”太阳宝宝更奇怪了:“那怎么都不一样呢?”大家都进入了沉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线宝宝是他们非常熟悉而且喜欢看的动画节目,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热情. ]
二、观察探究
1. 师:为什么它们的观察结果不一样呢?你能想办法帮它们解决吗?(能).
[带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心情帮天线宝宝和太阳宝宝解决困难,相信每个小朋友都非常高兴,又可以做好事!肯定能积极地探索下去. ]
2. 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天线宝宝.
师:请把天线宝宝的脸朝右边放在桌子中间.
3. 观察要求.
(1)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天线宝宝什么部位?
(2)小组交流,三个人看到的结果一样吗?
4. 学生活动.
5. 汇报(说出: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天线宝宝哪一面?)
6. 交换位置看一看,再汇报. 引出:背面、侧面、正面.
[分组教学,不光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机会增多了,而且扩大了参与面,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
7. 引导: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
板书: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两个层次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
三、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三只天线宝宝看到的大象不一样呢?
结合大象图指名回答.
[既与前面的情境创设相呼应,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两得. ]
四、联系生活
1. 车子图. (出示车子的正面和背面图,观察判断)
2. 观察照片.
师:前几天,老师来到我们班交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她是谁?老师把她的照片拍下来了,想看看吗?
分别出示背面猜一猜;侧面猜一猜;正面确认.
3. 如果你去照相馆拍照,喜欢怎样拍?
师:看来发现事物的美,还要选好合适的角度.
4. 如果仔细认真地去观察,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1)出示人马合一图.
猜一猜:A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B这张图的侧面会是什么样的?背面呢?
(2)出示裤子图.
猜一猜:一条裤子几只脚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用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车子、裤子等图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还特地拍摄了本班学生正面、背面和侧面的照片让学生观察,看到照片之后,学生的心情好激动,利用拍照经验,很自然地将此经验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
5. 庐山风景区.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去观察,特别是出去旅游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一处景色,都别有一番风味. 小朋友去过庐山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
欣赏庐山风景
师:觉得庐山怎么样?
著名诗人苏轼去庐山游玩时写下了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吗?
[这一环节是本课内容的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正好说明了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吗?从学科整合来讲,数学课中不仅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学到语文的知识. ]
五、课堂总结
1.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 揭题板书:观察物体
3.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这么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出示人头图)图上到底有几个人头?
(1)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汇报.
课后反思
1. 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课教学中,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知知识的本来面目.
3.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感悟和发展,把数学学习与活动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在设计时有些地方也比较矛盾. 比如在选材方面,天线宝宝虽然是学生熟悉而喜欢的. 但由于天线宝宝身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部位太多,像颜色、头上的天线,等等,在观察过程中影响了学生的观察效果. 于是我在想如果把天线宝宝改成其他的实物,那么观察的效果是否会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