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组织呼吁将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等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教育组织呼吁将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在2018年12月2日至15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COP24)上,各国通过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气候变化教育路线图。这项名为“气候授权行动”的行动计划请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对气候变化教育进行投资,并敦促尚未这样做的国家任命一名国家协调员来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倡导将教育和培训系统地纳入各国开展的所有缓解和适应活动之外,行动计划还鼓励各国制定和实施适合本国国情的“气候授权”的国家行动。
  国际教育组织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上的代表理查德·兰洛斯(Richard Langlois)认为“只有将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才能最终为紧急过渡到低碳社会提供必要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还应向较贫困的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以使这一必要的过渡成为可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英国:中小学增加健康饮食教育
  在英国,儿童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国民健康问题,并且有日趋加重的趋势。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称,一些学校将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一些改变,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学措施,唤起孩子对肥胖问题的警惕意识,建立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以往数学老师教学生用苹果计数,而未来将改用方糖块来计数;学生们还将学习如何计算一罐碳酸饮料或是一碗麦片粥含有的糖分,进而了解自己每天摄入的糖分是否超标。英语课中也将加入诸如“世界各国的健康饮食”等内容,让孩子们以低糖饮食为主题写作等。针对低学龄的孩子,还有图片和视频演示、学习有关健康饮食的歌谣、做游戏等多种方式。英国卫生部门很早就开始着手应对儿童的肥胖问题,但在中小学的数学、英语等主课中融入健康饮食教育内容,在英国还是首次尝试。
  攻坚克难 狠抓落实 筑牢学校安全防线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2月28日,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经验,部署2019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安全稳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各校要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度重视、保持警醒,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态度和作风,扎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二是夯实防护基础,狠抓学校“三防”建设。三是完善长效机制,狠抓安全制度落地。四是提升应急能力,狠抓重点领域整治。五是提高防范意识,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六是加大监督力度,狠抓考核问责整改。
  全球教育会议设定八大教育优先行动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18年12月5日报道,全球教育会议(Global Education Meeting)于2018年12月3—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审查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关于教育的全球目标和承诺的实施进展情况,并于2018年12月5日最终通过了《布鲁塞尔宣言》(Brussels Declaration),为未来四年的教育发展设定了八大优先行动领域。具体而言,上述优先行动领域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和培训制度更加公平、包容,“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leaving no one behind)。二是扫除文盲。三是关注弱势群体,将移民、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纳入教育和培训系统。四是促进性别平等,提供高质量的性别敏感教育和培训。五是加强全球公民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六是构建开放、灵活、反应迅速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新的技能需求。七是改善教师教育,提升教育工作者、培训人员、学校领导者等的资质。八是增加教育投资。
  走出德育孤岛:重建学校德育的社会合作机制
  中国古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然和古代学校系统和非学校系统组成的层级化立体网络及其运行机制密切相关,正是学校系统和社会系统这种多样化途径的综合作用下,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才成效甚巨。传统系统教化途径和当代德育力量的整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学校、家庭(家族)、社会等教育途径都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当今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借鉴传统道德教化,应用多样化教育途径和方式,走向整体化社会育德。第一,傳统学校教育中的“德性教育”传统仍应为当今道德教育继承发扬。第二,要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作用,从专门化育德走向合作化育德。当代德育建设需延伸到家庭、社会等非学校系统组织,尤其要注重发挥家庭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第三,建立道德教育的长效维护机制,提高德育时效性。要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整合保障机制、奖惩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保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长久维护。
  语录
  高德胜:将平等与不同结合起来,追求平等而不同,应该是当代与未来教育的人性基础。从这一对人性的理解出发,教育的使命就是将生而不同的人造就成更加不同的人。
  ——转载自《教育科学研究》
  冯建军: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决定了每个人都需要一种适合他自身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对每个人来说即是最好的教育, 对所有人来说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转载自《人民教育》
  蒋红斌:教育应不忘初心,明确教育目的,引导儿童向善并不断向上生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使其向善”应始终是教育的指向灯。
  ——转载自《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在科技发达、文明昌盛的今天,“安全”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问题和难题。大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小到个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再到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有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和纳米技术的深度融合……似乎人类文明越向前迈进,人类社会的安全和风险问题反而越来越突出。因此,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受到高度重视。  对学校来说,保障学生的安全、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和应急能力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学校安全教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时,首次提到“后疫情时代”一词。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重要会议及调研考察活动中,多次提及“后疫情时代”。尽管说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蔓延,但国内疫情形势已明显趋缓趋稳,我国正与取得抗疫胜利的其他国家一道,身处真正意义上的“后疫情时代”。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众最紧迫、最大的生命权、健康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
摘要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部分学校因错误的构建思路,致使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存在无大局观、课程设计无生命力、教育要素无育德性、管理育人无方法的问题。学校需以德育课程为载体、德育活动为主体、德育管理为实体、德育内容为本体、德育平台为客体形成五体一面,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安全教育;德育;构建  作者简介 方蕾蕾,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  后疫情时代,防微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教育界和全社会也特别关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首次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系统安排。  自2016年起,济南市北坦小学着力建设以“传统文化为
据全球教育合作组织官方网站报道,视频作为教师学习的工具,可以提供很多功能。首先,视频是一种视觉媒介,人类大脑处理图像的速度比文本快得多。与视频相比,文本是一种有限的媒介。基于文本的信息的接收者必须同时接收和“翻译”文本成大脑图像,以便传递的信息被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图像值“千言万语”的原因。其次,對于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视频是视觉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视频提供证据,它们为程序和
中国德育: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德育工作可以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六个方面推进与实施,我们了解到金华市在贯彻落实《指南》过程中提出并实施了德育“四大工程”。请问楼局长,金华市整体推进德育“四大工程”的背景及工作目标是什么?  楼伟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金华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遵循“以人为本,和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特区精神、中华情怀、全球视野的和美少年”为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同时,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利用生活教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特区精神、中华情怀、全球视野的和美少年。  一、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创设和美育人环境 
在网络社会中,简单地强调压制青少年,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观念与行为。为了实现对青少年的正确、有效引导,开展积极有效的榜样教育,了解他们的精神诉求,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步骤。  长期以来,榜样教育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教育者的青睐,并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受教育者对榜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无形中给榜样教育带来诸多影响。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是教育者在网络时代有效进行榜样教育的重要前提所在。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进行心理学课程学习与运用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个演讲题目中“通达”的意思。“通达”出自《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庄子·则阳》中也有“通达”一词:“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对于“通达”的含义,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能“通行到达”,而后是能“通晓洞达”,进而是能“通情达理”,最终达到“通人达士”的境界。
近年来,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以及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的价值多元与冲突,网络等大众媒介的急速发展与高度商业化,都势必对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未成年人造成影响。现代青少年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精神生命成长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生态,也必然对德育方法科学化程度和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谈到在新形势下推进德育工作时,杭州市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