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育的任务中,“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美具有情感性。审美主体由于历史的、民族的、受教育的、修养的、心态与情绪的种种差别,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就产生了种种区别,决定了表现美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审美创造的个性化特征。这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把美术课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遍及寰宇,与人类的文明史同在。中小学学生美术学习的思维特点、实践性和物化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有一首题画诗写道:“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和语言讲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也说出了美术实践智能型操作的特点。
二、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
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其表现形式因人而异。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的事实证据不胜枚举,无需过多说明。然而须要特别关注另外一种情况,有关调查资料讲:儿童从学前期到小学期随着年龄递增,其创造力骤减的速度十分惊人。美术学习也有这种情况,儿童年龄越长,越不敢画,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有论者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知识的经验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若果真如此,“知识的经验”的增多和“规律性”的掌握,反而造成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丧失,那真是教育的悲哀。美术教学不能再津津乐道于教会了多少善于“描龙摹凤”的“乖孩子”,而应当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三、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
美术教学必需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方法的有效性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教学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有密切关系。能作到要求适度,易于被学生接受,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选择教学方法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重要的在于开其心窍,“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授其基本方法,“通”才可求变、得心应手;使其看到美的成果,“成”能增强信心、激励进取。应当明确,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而在美术教学中忘记了培养目标、想博学生一乐的所谓激发兴趣,只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实行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而教学行为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我们在为寻找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招良方而积极探索时,应当首先认识本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什么优势和条件,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印证我们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符合规律的认识,“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认识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要不断深化认识,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承担起“重点”工作的根本条件。
一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育的任务中,“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美具有情感性。审美主体由于历史的、民族的、受教育的、修养的、心态与情绪的种种差别,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就产生了种种区别,决定了表现美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审美创造的个性化特征。这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把美术课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遍及寰宇,与人类的文明史同在。中小学学生美术学习的思维特点、实践性和物化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有一首题画诗写道:“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和语言讲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也说出了美术实践智能型操作的特点。
二、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
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其表现形式因人而异。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的事实证据不胜枚举,无需过多说明。然而须要特别关注另外一种情况,有关调查资料讲:儿童从学前期到小学期随着年龄递增,其创造力骤减的速度十分惊人。美术学习也有这种情况,儿童年龄越长,越不敢画,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有论者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知识的经验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若果真如此,“知识的经验”的增多和“规律性”的掌握,反而造成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丧失,那真是教育的悲哀。美术教学不能再津津乐道于教会了多少善于“描龙摹凤”的“乖孩子”,而应当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三、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
美术教学必需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方法的有效性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教学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有密切关系。能作到要求适度,易于被学生接受,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选择教学方法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重要的在于开其心窍,“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授其基本方法,“通”才可求变、得心应手;使其看到美的成果,“成”能增强信心、激励进取。应当明确,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而在美术教学中忘记了培养目标、想博学生一乐的所谓激发兴趣,只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实行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而教学行为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我们在为寻找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招良方而积极探索时,应当首先认识本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什么优势和条件,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印证我们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符合规律的认识,“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认识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要不断深化认识,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承担起“重点”工作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