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相识、相恋到互相认定,最后挽手走向人生舞台,以代表永恒爱情的钻石,写出下一生中最光芒四射的情书,不言而喻地刻写着二人的承诺,周生生的TheLove DiamoiqdTM,以超完美车工为每一颗钻石注入最光彩动人的祝福,为完美结局永恒地绽放世上最璀璨的幸福光芒,
恋写作——生命最后一刻的坚持依然是写作
优秀的写作者常常是善感的,张曼娟生性的善感,最初来自骨子里的大陆情怀,祖籍河北的她,父母在1949年后从内地到台湾,所以陪伴她一路下来的成长,无时无刻不镌刻着故乡的影子,
少女时代的张曼娟是感伤的,在那个“升学挂帅”的年代,她并不是受宠的娇子,初中毕业后,没能考上高中的她变得特别忧郁,甚至有些自闭,但也正是在职业专科学校的那几年,她得以不再用考试证明自己,有了大把的时间,她阅读《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还熟读了张爱玲、白先勇等许多当代家的作品,她的阅读充满了情感,孜孜以求,沉浸其中,
1985年,曾获得全台“学生文学奖”首奖的她,陆续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这时候,有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可以出本书,于是,还在“半懵懂”状态下的张曼娟将手边的几篇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了《海水正蓝》,
“小说集《海水正蓝》对我的人生是个意外,对整个台湾的出版界也是一个意外,短短半年就畅销,影响了台湾的阅读品位和口味…那时候的我,是一个感伤的人,《海水正蓝》也就充满了泪水与悲伤,”多年后,张曼娟用这样的笔触形容24岁时发表处女作即轰动文坛的自己,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她为什么可以独领书市风骚?”她决定继续深造,读完硕士,再读博士,心中只为求证一个答案:“我是否真的如此浅薄,还是仅仅只是运气好?”
时至今日,张曼娟已出了40多本书,本本畅销,令人无不刮目,但她却说内心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自我突破是最大的困难,有时也许你的书是很畅销,但它们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呢?这才是创作者痛苦的根源所在,”
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对于张曼娟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此之前,她要强地以为:“外界的评论不重要,我是一个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的人,”但当灾难一朝来临,余震不断、灾情频传、人心浮动,仿佛末日来临,可她依然端坐在书桌前,把正在经历的地震写出来,用邮件发给海外的媒体,“当时台北的电力供应受到了影响,会突然断电,稿子写得很辛苦,住在16楼,都说下一次地震会更大,妈妈大叫不要写了,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算我死了,我也一定要把稿子写完,性命攸关的时刻,我突然清楚地知道——原来写作是我最爱做的事情,是我在人生走到最后的时刻,还是要把它做完的一件事情,
恋师者——成为老师是此生最美好的际遇
“现在看来,那几年枯燥、孤寂的学业,确实锤炼了我的性格,拿到博士学位,不但是一份自我的肯定,将来我可以很自然地留在学校教书,成为一个老师,是我人生里最美好的际遇,此后,我得以遇到很多很棒的人,经历很多的事情,都是教学中发生的,”
1987年,张曼娟在准备撰写博士毕业论文时,被老师通知去台湾的文化大学中文系任教,1988年,她正式执教台湾的东吴大学中文系,1997年8月,她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同时在香港电台主持两档普通话节目,一年以后,她又回到台湾,继续到东吴大学教授《古典小说》、《现代小说》、《旅行与饮食散文》、《大众小说》等课程,
做一个有启发性的师者,这是她给自己的期许,“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我是一个作家,我希望让我的学生了解到现代文学其实并不边缘化,现代文学所代表的,正是我们现代的生活,李白、杜甫的作品确实好,但他们的时代结束了,我希望可以教给学生多一些来自现实世界的思考,其次我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体验,形成跟学生互动,讨论的氛围,在课堂上,我很少武断地给出结论,考试的时候,我向来鼓励学生们把所有的书本资料都带进来,让他们开动脑筋,翻阅资料作答,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在一条既定的河流上行进,张曼娟是快乐而自如的,2005年夏天,她升为教授,这时的她,萌发了要栽培儿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想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我不这么想,我觉得饮水思源,我需要做的是带领着已经渐渐失去中国本土文化的孩子去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根脉,让孩子们 找到自我和存在感,那才是最重要的,”
恋自我:单身是生命中的意外之旅
回到自身,张曼娟笑称自己是“三高女人”,至今单身的她,曾遇到过许多世俗的压力,女大当嫁,大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当初博士刚毕业时,有位长辈给她介绍了一位在美国大学教书的教授给她,那个男人不管年龄、身高、客观条件,看起来都跟她很匹配,可等到真正交往之后,她发现他有着强烈控制欲,并且非常吝啬,可说是少见的悭啬,还规定她以后如果结婚,每个月的花费不可以超过新台币两千元!当时就吓退她了,
渐渐地,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总是难有适合的停留,偏偏张曼娟是如此独立又聪慧的女子,她对男女之事看得如此通透:“通常条件愈好的男人,就愈没时间,那么女人就该多多配合啦,问题是,现在很多女人不愿意,也不是不愿意配合,而是把‘多多配合’改成了‘彼此配合’,所以,单身是有迹可寻的,”
也不是没有过美好的爱情,不过那些都成为了过往焰火,绚烂在了遥远的夜空,许多的情愫,也成了她的文字里若有若无的点缀,柔软了自我乃至读者的心境,因了随缘而安这份释然,她率真地喊出“单身快乐”宣言:“作为一个单身的人,我们应该快乐,因为我们值得,单身的人常常得独自面对生活的难题,所以,在可以追寻快乐的时刻,要更加勇往直前,不落人后,”
以前的她多愁善感,而现在的她虽善感但不多愁,“我是苏东坡的信徒,我读了很多他的文字,他一直告诉我们从人生的痛苦里挣脱出来,我们不能逃避痛苦,但是可以把痛苦变成燃料,”
在张曼娟看来,最理想的爱情,不一定每一天都要在一起,但一定要有两心相属的感觉,“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结婚,那么对方一定是一个可以理解我的各种想法,并拥有足够自信和笃定的人,”
对话:
GRACE:写作是孤独的.很多时候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保持饱满并真挚的情感,在写作中,你怎样克服自己的孤单?“我学着自己和自己说话,不害怕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在我看来,学会和自己对话非常重要,时常问问自己,是什么东西让自己感受不好,怎么做才会让自己感受更好一点?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伴侣,其实就是你自己,”
GRACE:压力大的时候,你如何调节自我?“一是会去寻找好吃的东西来安慰自己;二是会找一个好的地方去旅行,让自己彻底地放松,”GRACE:对爱过的人和爱你的人,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会是什么?“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爱,在爱的状态中,常常会让我们忘记了痛苦,不管是期待还是被期待,都是很美好的,”GRACE: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亲情带来的感动和美好是怎样的,“感谢父母给了我许多的包容,我一定不是他们期望中的那个女儿,在婚姻这件事情上,他们给了我许多的包容,如今,我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这并不代表我依然没有独立,而是彼此互相依赖的关系,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状态,”
恋写作——生命最后一刻的坚持依然是写作
优秀的写作者常常是善感的,张曼娟生性的善感,最初来自骨子里的大陆情怀,祖籍河北的她,父母在1949年后从内地到台湾,所以陪伴她一路下来的成长,无时无刻不镌刻着故乡的影子,
少女时代的张曼娟是感伤的,在那个“升学挂帅”的年代,她并不是受宠的娇子,初中毕业后,没能考上高中的她变得特别忧郁,甚至有些自闭,但也正是在职业专科学校的那几年,她得以不再用考试证明自己,有了大把的时间,她阅读《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还熟读了张爱玲、白先勇等许多当代家的作品,她的阅读充满了情感,孜孜以求,沉浸其中,
1985年,曾获得全台“学生文学奖”首奖的她,陆续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这时候,有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可以出本书,于是,还在“半懵懂”状态下的张曼娟将手边的几篇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了《海水正蓝》,
“小说集《海水正蓝》对我的人生是个意外,对整个台湾的出版界也是一个意外,短短半年就畅销,影响了台湾的阅读品位和口味…那时候的我,是一个感伤的人,《海水正蓝》也就充满了泪水与悲伤,”多年后,张曼娟用这样的笔触形容24岁时发表处女作即轰动文坛的自己,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她为什么可以独领书市风骚?”她决定继续深造,读完硕士,再读博士,心中只为求证一个答案:“我是否真的如此浅薄,还是仅仅只是运气好?”
时至今日,张曼娟已出了40多本书,本本畅销,令人无不刮目,但她却说内心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自我突破是最大的困难,有时也许你的书是很畅销,但它们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呢?这才是创作者痛苦的根源所在,”
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对于张曼娟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此之前,她要强地以为:“外界的评论不重要,我是一个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的人,”但当灾难一朝来临,余震不断、灾情频传、人心浮动,仿佛末日来临,可她依然端坐在书桌前,把正在经历的地震写出来,用邮件发给海外的媒体,“当时台北的电力供应受到了影响,会突然断电,稿子写得很辛苦,住在16楼,都说下一次地震会更大,妈妈大叫不要写了,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算我死了,我也一定要把稿子写完,性命攸关的时刻,我突然清楚地知道——原来写作是我最爱做的事情,是我在人生走到最后的时刻,还是要把它做完的一件事情,
恋师者——成为老师是此生最美好的际遇
“现在看来,那几年枯燥、孤寂的学业,确实锤炼了我的性格,拿到博士学位,不但是一份自我的肯定,将来我可以很自然地留在学校教书,成为一个老师,是我人生里最美好的际遇,此后,我得以遇到很多很棒的人,经历很多的事情,都是教学中发生的,”
1987年,张曼娟在准备撰写博士毕业论文时,被老师通知去台湾的文化大学中文系任教,1988年,她正式执教台湾的东吴大学中文系,1997年8月,她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同时在香港电台主持两档普通话节目,一年以后,她又回到台湾,继续到东吴大学教授《古典小说》、《现代小说》、《旅行与饮食散文》、《大众小说》等课程,
做一个有启发性的师者,这是她给自己的期许,“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我是一个作家,我希望让我的学生了解到现代文学其实并不边缘化,现代文学所代表的,正是我们现代的生活,李白、杜甫的作品确实好,但他们的时代结束了,我希望可以教给学生多一些来自现实世界的思考,其次我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体验,形成跟学生互动,讨论的氛围,在课堂上,我很少武断地给出结论,考试的时候,我向来鼓励学生们把所有的书本资料都带进来,让他们开动脑筋,翻阅资料作答,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在一条既定的河流上行进,张曼娟是快乐而自如的,2005年夏天,她升为教授,这时的她,萌发了要栽培儿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想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我不这么想,我觉得饮水思源,我需要做的是带领着已经渐渐失去中国本土文化的孩子去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根脉,让孩子们 找到自我和存在感,那才是最重要的,”
恋自我:单身是生命中的意外之旅
回到自身,张曼娟笑称自己是“三高女人”,至今单身的她,曾遇到过许多世俗的压力,女大当嫁,大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当初博士刚毕业时,有位长辈给她介绍了一位在美国大学教书的教授给她,那个男人不管年龄、身高、客观条件,看起来都跟她很匹配,可等到真正交往之后,她发现他有着强烈控制欲,并且非常吝啬,可说是少见的悭啬,还规定她以后如果结婚,每个月的花费不可以超过新台币两千元!当时就吓退她了,
渐渐地,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总是难有适合的停留,偏偏张曼娟是如此独立又聪慧的女子,她对男女之事看得如此通透:“通常条件愈好的男人,就愈没时间,那么女人就该多多配合啦,问题是,现在很多女人不愿意,也不是不愿意配合,而是把‘多多配合’改成了‘彼此配合’,所以,单身是有迹可寻的,”
也不是没有过美好的爱情,不过那些都成为了过往焰火,绚烂在了遥远的夜空,许多的情愫,也成了她的文字里若有若无的点缀,柔软了自我乃至读者的心境,因了随缘而安这份释然,她率真地喊出“单身快乐”宣言:“作为一个单身的人,我们应该快乐,因为我们值得,单身的人常常得独自面对生活的难题,所以,在可以追寻快乐的时刻,要更加勇往直前,不落人后,”
以前的她多愁善感,而现在的她虽善感但不多愁,“我是苏东坡的信徒,我读了很多他的文字,他一直告诉我们从人生的痛苦里挣脱出来,我们不能逃避痛苦,但是可以把痛苦变成燃料,”
在张曼娟看来,最理想的爱情,不一定每一天都要在一起,但一定要有两心相属的感觉,“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结婚,那么对方一定是一个可以理解我的各种想法,并拥有足够自信和笃定的人,”
对话:
GRACE:写作是孤独的.很多时候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保持饱满并真挚的情感,在写作中,你怎样克服自己的孤单?“我学着自己和自己说话,不害怕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在我看来,学会和自己对话非常重要,时常问问自己,是什么东西让自己感受不好,怎么做才会让自己感受更好一点?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伴侣,其实就是你自己,”
GRACE:压力大的时候,你如何调节自我?“一是会去寻找好吃的东西来安慰自己;二是会找一个好的地方去旅行,让自己彻底地放松,”GRACE:对爱过的人和爱你的人,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会是什么?“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爱,在爱的状态中,常常会让我们忘记了痛苦,不管是期待还是被期待,都是很美好的,”GRACE: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亲情带来的感动和美好是怎样的,“感谢父母给了我许多的包容,我一定不是他们期望中的那个女儿,在婚姻这件事情上,他们给了我许多的包容,如今,我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这并不代表我依然没有独立,而是彼此互相依赖的关系,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