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三都民中、三都二中、鹏城学校、三都三中、 周覃中学、廷牌中学六所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基本情况、体育教师状况、课外体育、场地和器材等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了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就三都县来说,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体育设备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我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发展三都县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结果与分析
1.1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认识
中学体育教师中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72.2%,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27.7%,而从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来看结构较合理,但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女教师占的比例还不到五分之一,高级职称教师太少而且研究生几乎没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女教师比例太少导致一些易于女同学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这种组成结构说明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在教学科研经验方面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解放、朝气蓬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根据调查,有83.3%的教师都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运动会、旅游、民族风情表演等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2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态度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的有力条件[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需要的场地、器材较为简单、灵活,适应分散的教学环境,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合理[3]。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应多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经调查发现,三都县6所中学教师中88.8%的体育教师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价值。然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相当大的场地限制性,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
1.3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学习或培训经历
从问卷调查来看,三都县6所中学中77.7%的教师有学习或培训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经历,但因为经费不足和领导不够重视而有部分教师不能参加培训,限制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 教师业务能力,更新知识,理解并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我素质的必要过程[4]。
1.4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情况
通过对三都縣6所中学调查结果表明,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教学中的仅有板鞋、高脚竞速、押加、踢毽子、跳绳、芦笙舞、布衣棒磊等几个项目,其它项目均未能走进体育课堂。有27.7%的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课堂教学的游戏环节中,而有38%的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大部分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以及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2.5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及课外训练开展状况
通过对三都地区各级中学的走访及调查了解到,在三都县各级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外训练仅局限于高脚竞速、板鞋、陀螺、押加等项目,部分项目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利用开发三都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 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三都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但是女教师的比例较小,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到35岁之间,大多数是本科学历,这种组成结构说明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但在教学科研经验方面难免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2大部分教师都有学习或培训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经历而且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价值,然而教授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师人数较少,大部分教师集中在高脚竞速、板鞋、踢毽等项目,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率比较低,这说明教学管理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
2.1.3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外训练仅局限于高脚竞速、板鞋、陀螺、押加等项目,部分项目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利用开发三都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1.4 三都县处于山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场地、器材数量的匮乏。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安排较少且得不到保障,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2建议
2.2.1在发展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保证有充足场地、器材供学生使用和满足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要求。
2.2.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与现代体育项目没多大的差别,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简单,方法易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规则、限制越少,实施起来越受欢迎,越容易被接受,运动过程中顾及越少运动越尽兴。
2.2.3目前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缺乏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有经济性又有实效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简单,甚至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消费水平自制。例如:板鞋、高脚马、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等具有三都本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备简单,成本不高。它们有助于弥补学校体育条件的不足,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活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东乐.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的浅析[J ]. 体育教育,2011,9.130--131;
[2] 杨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394--395;
[3]李铁军.“三少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调查与对策探究[J].赤峰学院报,2013,2:220--221;
关键词: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就三都县来说,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体育设备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我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发展三都县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结果与分析
1.1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认识
中学体育教师中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72.2%,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27.7%,而从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来看结构较合理,但性别结构不尽合理,女教师占的比例还不到五分之一,高级职称教师太少而且研究生几乎没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女教师比例太少导致一些易于女同学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这种组成结构说明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在教学科研经验方面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解放、朝气蓬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根据调查,有83.3%的教师都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运动会、旅游、民族风情表演等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2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态度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的有力条件[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需要的场地、器材较为简单、灵活,适应分散的教学环境,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合理[3]。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应多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经调查发现,三都县6所中学教师中88.8%的体育教师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价值。然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相当大的场地限制性,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
1.3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学习或培训经历
从问卷调查来看,三都县6所中学中77.7%的教师有学习或培训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经历,但因为经费不足和领导不够重视而有部分教师不能参加培训,限制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 教师业务能力,更新知识,理解并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我素质的必要过程[4]。
1.4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情况
通过对三都縣6所中学调查结果表明,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教学中的仅有板鞋、高脚竞速、押加、踢毽子、跳绳、芦笙舞、布衣棒磊等几个项目,其它项目均未能走进体育课堂。有27.7%的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课堂教学的游戏环节中,而有38%的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大部分教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以及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2.5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及课外训练开展状况
通过对三都地区各级中学的走访及调查了解到,在三都县各级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外训练仅局限于高脚竞速、板鞋、陀螺、押加等项目,部分项目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利用开发三都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 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三都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但是女教师的比例较小,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到35岁之间,大多数是本科学历,这种组成结构说明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但在教学科研经验方面难免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2大部分教师都有学习或培训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经历而且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价值,然而教授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师人数较少,大部分教师集中在高脚竞速、板鞋、踢毽等项目,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率比较低,这说明教学管理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
2.1.3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外训练仅局限于高脚竞速、板鞋、陀螺、押加等项目,部分项目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利用开发三都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1.4 三都县处于山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场地、器材数量的匮乏。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都县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安排较少且得不到保障,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2建议
2.2.1在发展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保证有充足场地、器材供学生使用和满足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要求。
2.2.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与现代体育项目没多大的差别,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简单,方法易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规则、限制越少,实施起来越受欢迎,越容易被接受,运动过程中顾及越少运动越尽兴。
2.2.3目前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缺乏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有经济性又有实效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简单,甚至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消费水平自制。例如:板鞋、高脚马、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等具有三都本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备简单,成本不高。它们有助于弥补学校体育条件的不足,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活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东乐.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的浅析[J ]. 体育教育,2011,9.130--131;
[2] 杨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394--395;
[3]李铁军.“三少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调查与对策探究[J].赤峰学院报,2013,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