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不应该只局限于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老人,而是应该将服务普及到整个社区老年群体,重视自理老人。同样,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也不应该只局限于医养结合服务,而是应该涉及休闲、预防、保健等多重领域,推动被动消极养老逐渐向积极健康养老转变。在此背景下,强调健康预防基础性作用,主张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养老服务的社区康养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农村社区;康养模式;创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康养即以社区为依托,社区全体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并以健康预防为核心,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灵健康为目标,通过提供一系列健康养老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推动品质养老、健康养老早日实现的一种积极养老服务方式。
一、农村社区康养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健康教育缺乏。首先,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多是采用张贴宣传画、横幅或者发放健康预防手册等传统方式,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宣讲,缺乏公信力和吸引力。其次,社區健康教育内容通常重视身体健康,忽视精神健康,且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忽略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无法调动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再次,电视和互联网中虚假信息较多,老年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所以有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伪科学的健康知识。
社区康养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门槛较低、专业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由于社区康养条件有限,待遇差、任务重、社会地位低等问题致使社区康养人才短缺,流动性大,远远难以满足市面上所需的照护需求,康养人员供需缺口巨大。
社区康养资金来源单一。首先,作为一项长期性发展的系统工程,社区康养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不仅需要建设与完善社区医疗、康复、文娱等硬件设施,还需要注重社区专业康养人才培训、制度建设、服务机制等软实力的提高。这些前期举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社区老年人服务建设所需各种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政府资金有限,且投入重点以全民性需求为主,由于社区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所以无法通过盈利赚取额外资金来投资建设康养服务。
二、农村社区康养服务的创新对策
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康养宣传力度。社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健康教育,如专家讲座、义诊、线上问答等。同时,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尽量结合老年人过去的生活经验、习惯,选择适合老人的方法和语言,并注重反馈与互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和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政府在关注社区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丰富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创新性。并通过加大对虚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伪科学的传播,降低老年人在健康保健方面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加强城乡间、社区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不断的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动,逐步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资源供给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推动全面均衡的实现。
完善用人机制,扩大康养人才队伍。社区康养服务能否持续健康运行,康养人才是关键因素。要拓宽社区康养服务队伍,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支持各大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后期社区康养的发展储蓄人才,并制定、实施康养人才职业技能标准,对已上岗的养老服务人员做好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吸引更多的群体投入到康养事业中。二是在社区中开发就业岗位,吸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社区养老服务,这样既可以充实社区康养服务队伍,又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三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呼吁更多的非盈利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加入养老服务队伍中,推动志愿为老服务常态化的实现。四是鼓励邻里间的互助,让同质群体聚集在一起,推动“互助幸福院”或“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拓宽资金筹资渠道。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表明了养老服务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可行的,现在急需政府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拓宽原有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减免税收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到康养服务中,同时可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对一些额外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总之,要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筹资模式,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康养服务的需求,又可以缓解政府财政负担。
整合康养资源,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在社区康养服务中,社区自身蕴含的康养资源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可以从深入挖掘、整合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服务资源两方面入手,为社区康养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保障。在整合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方面。首先,考虑到现如今小区大多建筑饱和,很难有大片空地来新建康养设施,所以可以发掘社区内已有的建筑资源,利用零散地块进行康养改造。其次,对社区里既有的与老年人相关的场地,在规模上进行扩建,在设施、设备方面,进行适老性改造和完善。最后,改善小区环境,扩大绿化面积,满足老年人健康养生、疗养身心的需求。在整合社区康养服务资源方面。首先,建立老年人综合信息档案,并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养老需求为划分重点进行分级管理,以及提供相应的康养服务。其次,链接社区文娱资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社会参与提供平台与空间,并以各种形式增进老年人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最后,积极培育社区非盈利组织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以及扩充社区康养服务内容,使其享受到更多、更全面、更专业的康养服务。
社区康养强调一种积极的养老观念,主张以生命历程的视角看待健康,从源头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率和失能发生率,以“防未病”“健康预防”理念为主。随着健康中国的实施以及大健康理念的传播,发展对缓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群身心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的农村社区康养模式是适时之策。
参考文献
[1] 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张冰子,刘胜兰,柯洋华.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20,(4):86-96.
关键词:农村社区;康养模式;创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康养即以社区为依托,社区全体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并以健康预防为核心,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灵健康为目标,通过提供一系列健康养老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推动品质养老、健康养老早日实现的一种积极养老服务方式。
一、农村社区康养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健康教育缺乏。首先,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多是采用张贴宣传画、横幅或者发放健康预防手册等传统方式,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宣讲,缺乏公信力和吸引力。其次,社區健康教育内容通常重视身体健康,忽视精神健康,且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忽略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无法调动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再次,电视和互联网中虚假信息较多,老年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所以有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伪科学的健康知识。
社区康养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门槛较低、专业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由于社区康养条件有限,待遇差、任务重、社会地位低等问题致使社区康养人才短缺,流动性大,远远难以满足市面上所需的照护需求,康养人员供需缺口巨大。
社区康养资金来源单一。首先,作为一项长期性发展的系统工程,社区康养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不仅需要建设与完善社区医疗、康复、文娱等硬件设施,还需要注重社区专业康养人才培训、制度建设、服务机制等软实力的提高。这些前期举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社区老年人服务建设所需各种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政府资金有限,且投入重点以全民性需求为主,由于社区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所以无法通过盈利赚取额外资金来投资建设康养服务。
二、农村社区康养服务的创新对策
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康养宣传力度。社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健康教育,如专家讲座、义诊、线上问答等。同时,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尽量结合老年人过去的生活经验、习惯,选择适合老人的方法和语言,并注重反馈与互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和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政府在关注社区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丰富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创新性。并通过加大对虚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伪科学的传播,降低老年人在健康保健方面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加强城乡间、社区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不断的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动,逐步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资源供给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推动全面均衡的实现。
完善用人机制,扩大康养人才队伍。社区康养服务能否持续健康运行,康养人才是关键因素。要拓宽社区康养服务队伍,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支持各大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后期社区康养的发展储蓄人才,并制定、实施康养人才职业技能标准,对已上岗的养老服务人员做好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吸引更多的群体投入到康养事业中。二是在社区中开发就业岗位,吸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社区养老服务,这样既可以充实社区康养服务队伍,又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三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呼吁更多的非盈利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加入养老服务队伍中,推动志愿为老服务常态化的实现。四是鼓励邻里间的互助,让同质群体聚集在一起,推动“互助幸福院”或“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拓宽资金筹资渠道。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表明了养老服务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可行的,现在急需政府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拓宽原有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减免税收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到康养服务中,同时可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对一些额外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总之,要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筹资模式,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康养服务的需求,又可以缓解政府财政负担。
整合康养资源,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在社区康养服务中,社区自身蕴含的康养资源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可以从深入挖掘、整合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服务资源两方面入手,为社区康养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保障。在整合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方面。首先,考虑到现如今小区大多建筑饱和,很难有大片空地来新建康养设施,所以可以发掘社区内已有的建筑资源,利用零散地块进行康养改造。其次,对社区里既有的与老年人相关的场地,在规模上进行扩建,在设施、设备方面,进行适老性改造和完善。最后,改善小区环境,扩大绿化面积,满足老年人健康养生、疗养身心的需求。在整合社区康养服务资源方面。首先,建立老年人综合信息档案,并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养老需求为划分重点进行分级管理,以及提供相应的康养服务。其次,链接社区文娱资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社会参与提供平台与空间,并以各种形式增进老年人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最后,积极培育社区非盈利组织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以及扩充社区康养服务内容,使其享受到更多、更全面、更专业的康养服务。
社区康养强调一种积极的养老观念,主张以生命历程的视角看待健康,从源头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率和失能发生率,以“防未病”“健康预防”理念为主。随着健康中国的实施以及大健康理念的传播,发展对缓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群身心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的农村社区康养模式是适时之策。
参考文献
[1] 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张冰子,刘胜兰,柯洋华.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20,(4):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