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降雪作为我国北方冬季降水的主要形式,往往以暴雪形式给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地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地理特征,分析降雪形成的原因,并对2012年2月22~23日的大暴雪形成过程进行气象特征分析。
关键词:暴雪;倒春寒;涡流
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当地气候特点是,季节性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常年降水偏少,冬季寒冷漫长,一般要从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d。常受极地和西伯利亚冷空气侵袭,形成寒潮,寒潮入侵时,日温迅速下降10℃或10℃以上。乌鲁木齐市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山口朝向准格尔盆地。由于天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会滞留在盆地内形成降雪,因此,降雪是乌鲁木齐市的冬季特有天气。另外,市区南部山区阳面丘陵地带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条暖带,冬季气温要比市区高出4~5℃,南北温差也是气旋形成的要素,这些地理特征是乌鲁木齐市冬季降雪形成的先天因素。
根据气象台预报和统计显示,2012年2月22~23日间的大暴雪,乌鲁木齐市累计降雪量23cm,是当年最大一场降雪,同时伴随气温骤降至-14℃左右。降雪造成了南疆铁路吐鲁番到鱼儿沟段暂时中断运行,客货列车停轮避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因跑道积雪结冰4次停飞,大批旅客滞留机场。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 降雪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据乌鲁木齐市气象台信息,2月21日21时自治区气象台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这也成为2002年第1个暴雪预警。22日下午,预警信号取消。而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从21日上午开始,我区北部和西部降雪天气逐渐增多。截至22日8:00,伊犁河谷及沿天山北部一带普降大雪,伊宁、霍城、尼勒克、巩留出现暴雪,伊犁河谷地区积雪深度20~44cm,沿天山北部一带积雪深度为12~26cm。乌鲁木齐市降雪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据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21日晚间开始市区飘起雪花,截至22日16:00,城区降雪量达8.3cm,23日白天到夜间,乌鲁木齐市出现小雪转多云的天气,最低气温预计为-12℃,最高气温为-6℃。到了24日白天到夜间,乌鲁木齐市降雪停止,天气为多云,最低气温预计降至-14℃。此次降雪后,乌鲁木齐市的累计积雪深度达到了23cm。此次降雪与周边大范围降雪,以及春季气温变化的倒春寒的寒流变化有直接关系。
2 大尺度环流场背景分析
从气象云图上可以看出,降雪发生前,2月20日10:00在疆北地区有一股冷空气西移南下,到晚间22:00到达市区北部。另外,南疆地区连续多日的大范围降雪,随着初春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在乌鲁木齐市南的丘陵暖带,形成了一条以吐鲁番盆地地区为中心的自西至东的大范围暖湿气流,受天山山脉阻隔一直徘徊在乌鲁木齐市区南部地带,并做缓慢向北移动。在21日两股冷暖气流缓慢交汇对接,由于气压的变化,暖湿气流急剧上升,与高空冷空气和气旋接触,由此可见,此次降雪的形成与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对流有直接关系,从高空配置和地面形式可以看出,这种气候特征正是降雪形成的符合条件。
3 产生降雪的主要因子诊断
3.1 降雪前期天气环流形势
在此之前,整个新疆地区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的高压涡流一直活动频繁,整个南部丘陵地区暖湿气流的高压带在40。以南气流呈环状分布,随着暖带气压升高在缓慢的向北发展,逐渐形成阻塞高压;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南下和堆积,也断续的形成横槽南移,到21日暖带高压在陕西北部有弱南风维持北移,冷空气受天山高脊前西北气流影响缓慢向东南移动,但风速不大,在4m/s左右,低压辐合逐渐加强。
3.2 降雪时期的天气环流形势
21日晚间,北疆阻高维持,西北低槽往东南移动,正好吐鲁番盆地上空的横槽处在低压涡流的前锋,到22日7:00可见北疆阻高减弱崩溃,在天山北麓有一气旋性风切变,冷暖气流在天山交界处交汇对接,使降雪的量级增大。22日中午降雪时,其中心已移到乌鲁木齐市南部,整个乌鲁木齐市处在冷高压底部。此时,内陆盆地吹过来的暖湿气流较降雪前略有增大。在冷空气配合下,出现强降温。
3.3 降雪后期的天气环流形势
北疆阻高崩溃后,吐鲁番盆地低涡维持,冷空气经天山北麓越过山脊,进入盆地北,使乌鲁木齐市周边气温骤降达10几度。同时冷高压逐渐南移,使得山区路面积雪结冰,对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
3.4 降雪前后地面24h变温分析和地面冷锋演变
2月21日在乌鲁木齐市北部地区出现了5℃左右的降温,个别地方达到10℃左右的降温幅度,这是降雪前小股冷空气入侵的结果。到22日12:00地面冷风前沿已经到达乌鲁木齐市区,整个新疆地区普遍降温8~10℃,最大降温达到14℃以上,使得乌鲁木齐市迎来了2002年的第1场倒春寒。23日以后,冷锋逐渐南下至盆地,然后影响到陕西省全境,此后的降雪主要为锋后降雪。此次降雪对于地面空气湿度也造成了影响,由于降雪前周边大范围降雪的影响,市区相对湿度已达47%左右,降雪后达到了80%以上,对于空气净化倒是有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降雪是我国北方冬季的主要降水形式,雪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分析降雪的形成天气原因,可以有效的促进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进行。乌鲁木齐市的本次降雪是由周边环境持续大范围降雪,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带来的水汽累积,以及西伯利亚寒流的冲击与岭南暖流的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水汽对流层,形成了降雪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任丽,矫玲玲,张桂华,等.黑龙江省2009年3次暴雪过程的螺旋度分布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03).
[2] 张晰莹,石慕真,徐玥,等.特大暴风雪动力结构的雷达探测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王舒(1986-),女,汉族,河南人,本科学历,助工,从事气象服务、专业预报研究。
关键词:暴雪;倒春寒;涡流
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当地气候特点是,季节性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常年降水偏少,冬季寒冷漫长,一般要从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d。常受极地和西伯利亚冷空气侵袭,形成寒潮,寒潮入侵时,日温迅速下降10℃或10℃以上。乌鲁木齐市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山口朝向准格尔盆地。由于天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会滞留在盆地内形成降雪,因此,降雪是乌鲁木齐市的冬季特有天气。另外,市区南部山区阳面丘陵地带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条暖带,冬季气温要比市区高出4~5℃,南北温差也是气旋形成的要素,这些地理特征是乌鲁木齐市冬季降雪形成的先天因素。
根据气象台预报和统计显示,2012年2月22~23日间的大暴雪,乌鲁木齐市累计降雪量23cm,是当年最大一场降雪,同时伴随气温骤降至-14℃左右。降雪造成了南疆铁路吐鲁番到鱼儿沟段暂时中断运行,客货列车停轮避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因跑道积雪结冰4次停飞,大批旅客滞留机场。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 降雪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据乌鲁木齐市气象台信息,2月21日21时自治区气象台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这也成为2002年第1个暴雪预警。22日下午,预警信号取消。而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从21日上午开始,我区北部和西部降雪天气逐渐增多。截至22日8:00,伊犁河谷及沿天山北部一带普降大雪,伊宁、霍城、尼勒克、巩留出现暴雪,伊犁河谷地区积雪深度20~44cm,沿天山北部一带积雪深度为12~26cm。乌鲁木齐市降雪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据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21日晚间开始市区飘起雪花,截至22日16:00,城区降雪量达8.3cm,23日白天到夜间,乌鲁木齐市出现小雪转多云的天气,最低气温预计为-12℃,最高气温为-6℃。到了24日白天到夜间,乌鲁木齐市降雪停止,天气为多云,最低气温预计降至-14℃。此次降雪后,乌鲁木齐市的累计积雪深度达到了23cm。此次降雪与周边大范围降雪,以及春季气温变化的倒春寒的寒流变化有直接关系。
2 大尺度环流场背景分析
从气象云图上可以看出,降雪发生前,2月20日10:00在疆北地区有一股冷空气西移南下,到晚间22:00到达市区北部。另外,南疆地区连续多日的大范围降雪,随着初春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在乌鲁木齐市南的丘陵暖带,形成了一条以吐鲁番盆地地区为中心的自西至东的大范围暖湿气流,受天山山脉阻隔一直徘徊在乌鲁木齐市区南部地带,并做缓慢向北移动。在21日两股冷暖气流缓慢交汇对接,由于气压的变化,暖湿气流急剧上升,与高空冷空气和气旋接触,由此可见,此次降雪的形成与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对流有直接关系,从高空配置和地面形式可以看出,这种气候特征正是降雪形成的符合条件。
3 产生降雪的主要因子诊断
3.1 降雪前期天气环流形势
在此之前,整个新疆地区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的高压涡流一直活动频繁,整个南部丘陵地区暖湿气流的高压带在40。以南气流呈环状分布,随着暖带气压升高在缓慢的向北发展,逐渐形成阻塞高压;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南下和堆积,也断续的形成横槽南移,到21日暖带高压在陕西北部有弱南风维持北移,冷空气受天山高脊前西北气流影响缓慢向东南移动,但风速不大,在4m/s左右,低压辐合逐渐加强。
3.2 降雪时期的天气环流形势
21日晚间,北疆阻高维持,西北低槽往东南移动,正好吐鲁番盆地上空的横槽处在低压涡流的前锋,到22日7:00可见北疆阻高减弱崩溃,在天山北麓有一气旋性风切变,冷暖气流在天山交界处交汇对接,使降雪的量级增大。22日中午降雪时,其中心已移到乌鲁木齐市南部,整个乌鲁木齐市处在冷高压底部。此时,内陆盆地吹过来的暖湿气流较降雪前略有增大。在冷空气配合下,出现强降温。
3.3 降雪后期的天气环流形势
北疆阻高崩溃后,吐鲁番盆地低涡维持,冷空气经天山北麓越过山脊,进入盆地北,使乌鲁木齐市周边气温骤降达10几度。同时冷高压逐渐南移,使得山区路面积雪结冰,对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
3.4 降雪前后地面24h变温分析和地面冷锋演变
2月21日在乌鲁木齐市北部地区出现了5℃左右的降温,个别地方达到10℃左右的降温幅度,这是降雪前小股冷空气入侵的结果。到22日12:00地面冷风前沿已经到达乌鲁木齐市区,整个新疆地区普遍降温8~10℃,最大降温达到14℃以上,使得乌鲁木齐市迎来了2002年的第1场倒春寒。23日以后,冷锋逐渐南下至盆地,然后影响到陕西省全境,此后的降雪主要为锋后降雪。此次降雪对于地面空气湿度也造成了影响,由于降雪前周边大范围降雪的影响,市区相对湿度已达47%左右,降雪后达到了80%以上,对于空气净化倒是有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降雪是我国北方冬季的主要降水形式,雪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分析降雪的形成天气原因,可以有效的促进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进行。乌鲁木齐市的本次降雪是由周边环境持续大范围降雪,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带来的水汽累积,以及西伯利亚寒流的冲击与岭南暖流的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水汽对流层,形成了降雪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任丽,矫玲玲,张桂华,等.黑龙江省2009年3次暴雪过程的螺旋度分布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03).
[2] 张晰莹,石慕真,徐玥,等.特大暴风雪动力结构的雷达探测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王舒(1986-),女,汉族,河南人,本科学历,助工,从事气象服务、专业预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