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五段式”教学初探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kb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思品课教学在“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学文知事、明白道理;补充扩展、深化认识;联系实际、指导行为;课堂总结、深化认识”五个环节上做到有机结合,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思想品德课的第一环节,导入的质量高低对整个课堂教学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选用恰当的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也可以从情感认识入手,行为表现入手,导入的方法要新颖,要体现在“活”字上,形式要多样。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运用谈话法、讨论法、辨析法,还可以用故事、图画、谜语、表演、音像、汇报等直接导入新课,引出课文观点。使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为一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准备。
  二、学文知事、明白道理
  学文知事明白道理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形成道德认识,初步培养道德情感。
  1、明理要观点正确,注重科学性。由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故事性强,道德观念大多透过故事反映出来的,学生是在寓理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树正确观点的。如《珍惜劳动成果》一课,首先让学生明白劳动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如农民种的粮食,工人制造的商品等,怎样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质”的感化和碰撞呢?可根据学生平时扔掉的馒头、煎饼、倒掉的方便面、糖果、一支笔、一个小刀等实例,先让学生集体背诵《锄禾》,再出示彩图,对学生进行对比、反思、启发、点拨教育。精神成果如课本、画册、歌曲等针对学生对书本的乱撕乱画,卡片的涂抹,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在明白了劳动成果的内容后,才知道日常生活中怎样珍惜劳动成果。
  2、明理,要使道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学生讲道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泛泛空谈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针对目前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某些的不良言行和被金钱诱惑的扭曲心态,可以让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他所发现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典型事例,也可以同时例举出与以上现象相反的假、丑、恶的种种表现,通过讨论、对比,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以“雷锋精神是否过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看法。然后分别出示投影片(图一、图二、图三),在对每幅图片讨论小结的基础上,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地感觉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实,同时学生学雷锋做好事的决心油然而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投影片上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明白,人,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有价值。根据学生情感的变化和理想的不断升华,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雷锋的伟大所在。通过继续点拨学生明白:雷锋,永生的战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助人为乐,事迹家喻户晓,在亿万人民中传颂,他一心为人民的精神感人至深,激励着青少年一代奋进,雷锋同志虽死犹生,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针对社会现实,通过对比,同学很自然地感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
  三、补充扩展、深化知识
  通过补充教材,列举实例,创设情境,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形成的道德观念得到巩固、强化,认识上产生第二次飞跃。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课,投影《雷锋日记》摘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心理境界。播放录音,民族团结的楷模孔繁森“关心藏族老人,收养藏族孤儿”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扬正气,助人为乐的情感。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面对现实,从正反方面教育感化;二是善于讲明自己的观点认识以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三是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提出可行的行为要求,督促学生身体力行,这样就“听了信,看了服,学了做”提高了教育的可信度和真实感,缩小了“反差”,促进了知行的统一。
  这一环节是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具体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观点,根据教学要求,精心制订出指导学生行为的方法、途径、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价等,抓住生活中有内在联系的正反两方面的焦点,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使观点加以强化。在导行的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观点是否正确理解、接受、运用、效果,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总结、强化认识
  这一环节,通过归纳观点,评价学习,布置延伸作业,促进情感升华。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课一个观点,并要求每课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要高度概括,从学生思维上来说要高度集中,从道德认识上来说要进一步强化,从教法上来说要干净利索。并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有目的性、针对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要思想观点,理解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过程,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达到育人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因为在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这个问题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像。”坚持写字,就能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与自豪,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握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期刊
发散思维是增强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就发散思维的含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做些浅析。  一、 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而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或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由于它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这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唤醒和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指导;途径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推动这种学习方式的广泛运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探究式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
期刊
纵观市场,综合各行业的特点,计算机专业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1、办公自动化文员方向:设置以Office、Wps、常用工具软件等为主的课程,培养办公自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并深入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为化学基本理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模型,是优化的教学的重要阵地。化学实验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
期刊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
期刊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话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方法有: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育;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感受音乐。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参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一、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