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学生思想政治类课程知识掌握效率低下、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教学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早日升致新台阶。高校应迎合教育领域创新发展趋势,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正视创新及创新能力,采取增设思想政治实践课、活用多元性执教方法、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等策略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逐步构建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保障学生稳定发展。
關键词: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处于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运转步伐持续加快,竞争在市场、社会中随处可见。而对于人才竞争的重点要素来讲,不外乎“创新”二字。高校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锻炼人才创新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职责使命,将塑造大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其创新能力设定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对此,高校应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三观”及思想意识的思想政治课堂入手,将培养学生群体创新能力的可行措施有机整合于日常课堂执教活动。在增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难点知识认知全面性的基础上,塑造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及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简单来讲就是异于常规想法、思路,运用现有知识、思维提出的富有新意的见解、观点。在某一指定场景中,根据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实现意图、理想等原则,对原始事物、概念,如路径、产品、策略等,加以“再改进”、“再创造”,且获得积极成果的动态行为。
“创新能力”也并非场为单一性能力,例如情商、智商等。同样含括了实践动手、系统性逻辑等多样能力,是思维意识发展下的产物。
2.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鼓励学生创新
为增强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效性,教师应以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规范为基本遵循,创新增设实践课程。给予学生锻炼、强化创新能力的契机平台,鼓励其自主创新[1]。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开设可驱动学生在思考分析、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印象,达成“学思用贯通”这一根本性学习目标。并通过多元性实践主题的设置,高质培养班级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教师课堂执教效果。
例如教师在课程授课中,可为学生设计出“宣传自身思想见解”的实践任务,支持学生设想运用多元渠道,如自媒体平台、宣传单方法、标语悬挂张贴等方法,细致解读、广泛传播个体想法观点。从而在塑造学生舆论引导意识,掌握舆论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其创新路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水平。
2.2巧用多元性执教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站在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教师应顺应教育领域当下发展趋向。及时摒弃传统教育旧思想、旧手段,侧重革新前沿性教育新主张。依照当堂需传授的课程知识内容,灵活采用各类课堂授课形式。彻底改变以往教学课堂中的沉闷、单调、刻板等消极氛围,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难点的强烈探究欲望,加强其课程知识消化专注性、积极性[2]。并在课堂问题思考、课堂活动参与中牢固建立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养逐渐增强,为其今后顺利毕业就业创建良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围绕教学课程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辩论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持有的不同思想立场,将其分为若干小组,以随机抽签等方法确定各小组的辩论对手。这样一来,除了可提高课程教学互动性,活跃课堂生动氛围,激发学生主观参与兴趣。还能够间接指导学生在倾听辩论、实践辩论中获得来自其他同学的点拨,增长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深度、广度,创新自身原有想法。完成学生思想意识的创新构建,高效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
2.3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提高创新能力
在人本理念向导下,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执教教师应将课堂主导权归还于学生,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3]。保证学生均可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主动配合教师,协同完成当堂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主观兴趣,对应采取教学措施。确保学生皆可将全身心沉浸于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创新情境中,逐步加强其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发展筑牢有力基础。
例如教师可围绕课堂传授的重点知识,为学生出示众多与之相关的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依照自身兴趣点,对应选择具体问题作答。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调动集体力量。在互相交流、启发中,创新问题解答思路、方式,强化其创新能力。在这种相对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可增强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自主性。并建立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锻炼其思考、分析、实践等多样能力,推动学生个体素养协调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作为企业、社会、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讲,科学塑造其创新思维,强化其创新能力,可对学生个体今后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保障作用。鉴于此,
高校应积极诠释立德树人的教育主张,强调人本理念的严格遵循,以思想政治课堂为堡垒,锻炼,增长学生创造创新能力。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的革新自身教育新观念,着眼总结时下学生创新水平、主观兴趣方向、现实学习需要等综合学情实况,对应推出与之高度匹配的创新能力培养多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化质量,保证其创新思维构建实效,为学生稳定发展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文超,陆颖.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以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7):63-64.
[2]张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类学生社团互动模式探索——基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实践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3):23-26.
[3]胡悦琳.“用声音传播正能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声音设计课程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88-90.
[作者简介]向荣(199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關键词: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处于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运转步伐持续加快,竞争在市场、社会中随处可见。而对于人才竞争的重点要素来讲,不外乎“创新”二字。高校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锻炼人才创新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职责使命,将塑造大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其创新能力设定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对此,高校应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三观”及思想意识的思想政治课堂入手,将培养学生群体创新能力的可行措施有机整合于日常课堂执教活动。在增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难点知识认知全面性的基础上,塑造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及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简单来讲就是异于常规想法、思路,运用现有知识、思维提出的富有新意的见解、观点。在某一指定场景中,根据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实现意图、理想等原则,对原始事物、概念,如路径、产品、策略等,加以“再改进”、“再创造”,且获得积极成果的动态行为。
“创新能力”也并非场为单一性能力,例如情商、智商等。同样含括了实践动手、系统性逻辑等多样能力,是思维意识发展下的产物。
2.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鼓励学生创新
为增强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效性,教师应以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规范为基本遵循,创新增设实践课程。给予学生锻炼、强化创新能力的契机平台,鼓励其自主创新[1]。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开设可驱动学生在思考分析、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印象,达成“学思用贯通”这一根本性学习目标。并通过多元性实践主题的设置,高质培养班级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教师课堂执教效果。
例如教师在课程授课中,可为学生设计出“宣传自身思想见解”的实践任务,支持学生设想运用多元渠道,如自媒体平台、宣传单方法、标语悬挂张贴等方法,细致解读、广泛传播个体想法观点。从而在塑造学生舆论引导意识,掌握舆论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其创新路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水平。
2.2巧用多元性执教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站在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教师应顺应教育领域当下发展趋向。及时摒弃传统教育旧思想、旧手段,侧重革新前沿性教育新主张。依照当堂需传授的课程知识内容,灵活采用各类课堂授课形式。彻底改变以往教学课堂中的沉闷、单调、刻板等消极氛围,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难点的强烈探究欲望,加强其课程知识消化专注性、积极性[2]。并在课堂问题思考、课堂活动参与中牢固建立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养逐渐增强,为其今后顺利毕业就业创建良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围绕教学课程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辩论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持有的不同思想立场,将其分为若干小组,以随机抽签等方法确定各小组的辩论对手。这样一来,除了可提高课程教学互动性,活跃课堂生动氛围,激发学生主观参与兴趣。还能够间接指导学生在倾听辩论、实践辩论中获得来自其他同学的点拨,增长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深度、广度,创新自身原有想法。完成学生思想意识的创新构建,高效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
2.3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提高创新能力
在人本理念向导下,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执教教师应将课堂主导权归还于学生,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3]。保证学生均可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主动配合教师,协同完成当堂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主观兴趣,对应采取教学措施。确保学生皆可将全身心沉浸于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创新情境中,逐步加强其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发展筑牢有力基础。
例如教师可围绕课堂传授的重点知识,为学生出示众多与之相关的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依照自身兴趣点,对应选择具体问题作答。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调动集体力量。在互相交流、启发中,创新问题解答思路、方式,强化其创新能力。在这种相对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可增强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自主性。并建立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锻炼其思考、分析、实践等多样能力,推动学生个体素养协调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作为企业、社会、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讲,科学塑造其创新思维,强化其创新能力,可对学生个体今后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保障作用。鉴于此,
高校应积极诠释立德树人的教育主张,强调人本理念的严格遵循,以思想政治课堂为堡垒,锻炼,增长学生创造创新能力。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的革新自身教育新观念,着眼总结时下学生创新水平、主观兴趣方向、现实学习需要等综合学情实况,对应推出与之高度匹配的创新能力培养多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化质量,保证其创新思维构建实效,为学生稳定发展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文超,陆颖.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以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7):63-64.
[2]张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类学生社团互动模式探索——基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实践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3):23-26.
[3]胡悦琳.“用声音传播正能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声音设计课程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88-90.
[作者简介]向荣(199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