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下交流,走进学生心田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需要细心呵护。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做好课下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怎样才能通过课下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呢?
  一、观察思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准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首先从各个方面了解人。”班主任必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从而为以后的沟通交流做好准备。
  在观察学生时,教师往往会被第一印象所迷惑。每个学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都夹杂着太多的主观因素,真实的他们和第一印象有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从多方面观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理解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与迷惑,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需要关怀、帮助和指导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要细致,观察后要思考。教师越了解学生,越能因材施教,学生也就越肯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班主任也就越能因势利导。
  二、尊重和信任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学生往往是因为看不起学生,对学生进步的可能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个教师如果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能,都可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就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学生。
  大部分学生希望与老师倾心交谈,但由于师道尊严等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未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导致学生不敢或者不愿与教师交谈。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三、交流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途径
  师生之间需要交流,只有交流才能走进彼此的心灵,只有交流才能消除误会,达成共识。与学生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以亲近的人。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表决做决定,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当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學生班级小主人的意识,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主动出击能够加快走进学生心灵的速度
  教师应主动给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会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帮助。教师要以亲切细致的态度,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关怀学生。
  有些学生生性腼腆,不善于与人交流,这些同学往往处于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其实,这些同学更渴望与教师交流,对这类学生,我们教师应该主动与他们交流。
  五、待生以诚是经常走进学生心灵的秘诀
  一个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并不难,难的是经常走进学生心灵。做到这些的秘诀是以诚相待。如果不诚,学生就会觉得受到了欺骗,往后不会再对教师敞开心扉了。更糟糕的是这样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不好的影响。
  教育是“用一片云彩去推动另一片云彩,用一个灵魂去感化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是真心爱学生,真心爱教育,否则,将会对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走进学生心灵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我们教师要做好师生课下交流,用真心、爱心感化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教师应当具有权威,教师也必须具有权威——教师权威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教师成为教师之时,他就已经拥有了教师这一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因为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代言人,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使之从“个体我”发展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我”,所以教师必须拥有权威。自古以来教师对学生而言就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基本是“唯师是从”。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以及“天、地、
期刊
文题展示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走过千沟百壑、万水千山,最美的依然是家乡不加修饰的绿水青山,最甜的依然是未经处理的淙淙清泉,最動听的依然是亲朋好友朴素的乡间方言,最安逸的依然是家中依水而建的那座小院。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牵动着你的心,让你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请以“家乡风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期刊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成就了一部名著。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可见佳作的形成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改”出来的。怎样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掌握修改方法。习作中最常用的修改方法是增、删、调、改。  增:增补过渡句、段使文章顺畅,增改详写的地方,突出主题中心。  删: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力求
期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意思是说:教学有方法,但教学中的方法却不是固定的。课堂教学需要预设,因为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是难以预设的,需要教师根据当时的学生情况因势利导,从而创造高效的课堂。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因势利导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课堂高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要关注每
期刊
以前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当时他上六年级,成绩平平,平日沉默寡言,性格脆弱而敏感。有一次,因为学习上的事我批评了他两句,后来上课时便发现他有点不对劲。我带着疑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在稿纸上写了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内容悲观、厌世。我的心一紧:这孩子竟这样受不得批评!正想说他几句,但随即冷静了下来。于是,课后我真诚地与他交谈,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帮助他疏通心理障碍……经过一番交流,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我紧
期刊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指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或作品的时候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即对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阅读《哈姆莱特》就能品味出一千个不同的哈姆莱特的形象来;有的人读《红楼梦》只读出一个“淫”字,有的人则只读出一个“情”字;有的人读出了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弃世思想,有的人则读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
期刊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由于备课时粗心或上课时紧张,出现写错字、说错话,或课件使用不当等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失误呢?有的教师碍于“面子”或是被所谓的“师道尊严”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有的教师则会真诚地道声“对不起,教师太粗心了。”随后一带而过;而聪明的教师则把失误当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几天,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就有一位语文教师在
期刊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沟通思想、表达意愿的被广泛使用的实用文体。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早已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血脉,也为人类文明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文化之一。  【左读名家经典】  致信儿子  儿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
期刊
从我做学生时起就常常听老师们说“学生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都要重视,不能只死学知识”;我当老师后也常常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全面发展,唱歌、跳舞、繪画等都要敢于尝试……”  笔者初三时的语文老师会就不同的课文指导学生吟诗、歌唱、绘画;在庆祝节日前给我们排舞,编小品,指导我们演讲……那时的笔者和同学们对她简直着了迷。师范毕业后,笔者想做一个和她一样的“全能”教师,育更多“全能”学生。  在这里笔者先对“
期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在学生获取知识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在关于“读书”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小学語文教学法专家张田若说:“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也就是说,如果教一篇课文,学生没有“读书”这个环节,或者教后学生还是读不通、读不懂这篇课文,那么,教师不管讲得多么精彩也很难说这是一节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