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经过5年多的努力,农村的供电能力及质量明显的得到了提高。但从总体的农村电力水平上看,农村的电网结构还很薄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它关系到电力事业及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电网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用以指导和推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农电系统所面临的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对农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今后的各方面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力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电力市场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以来,大大加强了农村电网的建设,农村电气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电价过高问题。农村按照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以0.56元/千瓦时为电价标准,每年可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1]
首先,电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电力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开关无油化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到58.8%,无人值班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基本上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多油开关、铝线圈变压器等装置。
其次,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村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施工,基本上改变了农村电力系统的布局,降低了电网的损耗,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一些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改变了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使农村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及可靠性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再次,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后,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各个供电企业也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尽量满足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改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供电企业应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是今后的供电企业的生存之道。实施"两改一同价"后,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农村电力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虑指标逐年改善。农村电力系统通过大规模的改善造,农村电力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虑指标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农村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虑的调控手段和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5%;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6%。
第五,农村电力系统科技人员队伍得到了发展。在"十五"期末,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使农村电力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同时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电力消费热情,但是电力系统在管理、电网维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部分地区的电价居高不下,使百姓无法承受,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首先,农村电力系统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滞后,阻碍了农电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电力营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而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也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电力市场仅凭政府的指令,并不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就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情况,也无法指导资金的投向。
一是农村电网的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线路因陋就简、电压质量差、供电的可靠性低等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对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用来调整农村电网结构和电气化建设,但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线路损耗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供电质量也难以保证。
另一个是管理水平不高,在用电管理上十分滞后,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使用电要求达不到客户的基本需求。此外,农村的电工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使农村电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影响了农村用电。还有很多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不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
其次,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村电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人员设备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后,用电点多、线长,资产的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安全生产存在着问题,这些就加大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另外,窃电、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着电网的安全。
再次,农村电网科技发展的长期有效投资机制还未形成。农村电力事业在社会发展及电力事业中具有特殊性,因此,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扶持,但是在我国还缺乏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作保障。因此,在农业电网工程改造后,农电企业仍缺乏自我积累发展的机制。[2]
第四,现有的农村电网科技队伍不能满足农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要求。鉴于农村电网的行业特点,要求科研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宽广,但是在现有的农村电网科技队伍中,研人员的数量及专业面并未达到要求,加之农村电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还存在着难点问题,电力系统的科技队伍就成为了制约着农村电力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着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以切实提高农村电网在电网建设、供电质量、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进一步明确农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电网建设
首先,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且符合农村经济用电特点,重点在电压等级组合、供电范围、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优化论证。
其次,研究建立农村电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二)自动化建设
首先,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功能完备、维护方便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积极开展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
其次,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等技术。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中,不断的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做好农村电力市场的管理和开拓工作,就必须要抓住机遇,对照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应用新技术,2006,04.
[2]张红英.论农村电力系统的管理[J].辽宁大学学报,2005,03.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经过5年多的努力,农村的供电能力及质量明显的得到了提高。但从总体的农村电力水平上看,农村的电网结构还很薄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它关系到电力事业及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电网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用以指导和推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农电系统所面临的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对农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今后的各方面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力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电力市场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以来,大大加强了农村电网的建设,农村电气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电价过高问题。农村按照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以0.56元/千瓦时为电价标准,每年可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1]
首先,电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电力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开关无油化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到58.8%,无人值班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基本上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多油开关、铝线圈变压器等装置。
其次,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村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施工,基本上改变了农村电力系统的布局,降低了电网的损耗,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一些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改变了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使农村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及可靠性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再次,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后,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各个供电企业也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尽量满足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改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供电企业应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是今后的供电企业的生存之道。实施"两改一同价"后,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农村电力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虑指标逐年改善。农村电力系统通过大规模的改善造,农村电力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虑指标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农村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虑的调控手段和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5%;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6%。
第五,农村电力系统科技人员队伍得到了发展。在"十五"期末,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使农村电力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同时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电力消费热情,但是电力系统在管理、电网维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部分地区的电价居高不下,使百姓无法承受,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首先,农村电力系统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滞后,阻碍了农电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电力营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而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也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电力市场仅凭政府的指令,并不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就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情况,也无法指导资金的投向。
一是农村电网的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线路因陋就简、电压质量差、供电的可靠性低等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对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用来调整农村电网结构和电气化建设,但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线路损耗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供电质量也难以保证。
另一个是管理水平不高,在用电管理上十分滞后,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使用电要求达不到客户的基本需求。此外,农村的电工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使农村电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影响了农村用电。还有很多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不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
其次,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村电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人员设备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后,用电点多、线长,资产的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安全生产存在着问题,这些就加大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另外,窃电、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着电网的安全。
再次,农村电网科技发展的长期有效投资机制还未形成。农村电力事业在社会发展及电力事业中具有特殊性,因此,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扶持,但是在我国还缺乏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作保障。因此,在农业电网工程改造后,农电企业仍缺乏自我积累发展的机制。[2]
第四,现有的农村电网科技队伍不能满足农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要求。鉴于农村电网的行业特点,要求科研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宽广,但是在现有的农村电网科技队伍中,研人员的数量及专业面并未达到要求,加之农村电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还存在着难点问题,电力系统的科技队伍就成为了制约着农村电力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着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以切实提高农村电网在电网建设、供电质量、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进一步明确农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电网建设
首先,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且符合农村经济用电特点,重点在电压等级组合、供电范围、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优化论证。
其次,研究建立农村电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二)自动化建设
首先,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功能完备、维护方便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积极开展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
其次,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等技术。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中,不断的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做好农村电力市场的管理和开拓工作,就必须要抓住机遇,对照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应用新技术,2006,04.
[2]张红英.论农村电力系统的管理[J].辽宁大学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