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林业的生产对于我国来说非常重要,管理部门管理森林资源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和利用森林。森林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森林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至少需要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使其恢复原貌,所以,在开展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环境为首要进行林业开发,同时还必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毁坏,保障林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针对林业的造林、防灾、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研究讨论得出结论如下,希望能给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7;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6.017
为了保证林业工作顺利进行,林业管理人员应做好林业营林生产的管理工作,前提是在实行营林工作时,有关部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林业技术建设队伍,在开发林业资源的同时合理地保护林业。有关部门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造林,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快我国林业造林的发展速度。只有改善营林生产管理的对策,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起到作用。
1 森林造林的方法
1.1 树苗造林法
树苗造林法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林业植树造林法,这种植树造林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树苗根系完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树苗的存活率,从而提升造林的效果。然而,因为树苗比较脆弱,树苗的树根也极易受到外部生长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树苗根茎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这种情况会导致树苗的存活率大大降低,所以,如果要采用树苗造林法,就必须严格地把关树苗造林法技术,应先培养幼苗,同时在培养幼苗的过程中,要保证树苗生长环境的养分均匀保持均衡,而且还要长期持续这种状态,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保证树苗在幼苗生长时期不会出现幼苗因水分供应不足而死亡的情况[1]。此类培育方式能够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一个独特的优点,即生存能力非常顽强,即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树苗也能够在最短时间适应环境并存活下来,之后树苗就会保持稳定的状态生长。
1.2 林木分殖种植法
此类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树木的某个枝干或根部为基础材料进行栽培,通过树木分殖这一特性可以知道分殖造林的方法和树苗造林法是不一样的,分殖种植不用先育苗,所以,分殖造林法既可以缩短造林时间,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造林成本,最主要的是分殖造林法比较容易操作,如果能够确保分殖树枝母本的质量,那么分殖树枝的存活率也会得到保证,分殖树枝在种植之后,前期的生长速度较快,然而,针对于一些地理环境较恶劣的地方来说,分殖种植法并不可取,再加上需要選用树身上营养较好的地方作为材料分殖,所以,还要保证树木的数量充足,对于地方区域而言,还需要相对广阔的地方进行分布,分殖的树枝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繁殖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材料的充足[2]。因此,一般状况下,如果运用此类方法,选用的对象通常是杨树、柏树之类的生命力较强的树种。
1.3 播种造林法
此类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直接将树木的种子直接撒在土地上就可以了[3]。这种方式看起来挺简单,实际上对播种环境要求非常高,再加上运用这样的方式,树木幼苗发育时期,必须要严格管理,而这个过程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事情有许多,然而,这种方式的操作程序很简单,所以播种造林法非常适合大范围的造林项目。
2 森林灾害的预防方案
在林业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遇到很多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通过促进森林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的森林资源数目,有效地抵御山地的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等自然灾难问题。为确保树木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关部门必须做好预防和减少灾难的工作,还应做好检查测量工作,如果发现树木幼苗出现病虫灾害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治理措施,将病虫对幼苗造成的灾害最小化[4]。利用科学的营林方法,能够确保帮助人类抵挡防御自然带来的灾难,树木本身具有防沙、防洪等能力,跟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坏,近年出现的生态圈失衡事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人类只有做好林业造林工作,才能够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恢复。在制定森林预防灾难策略时,必须与目前社会的真实状况相结合,还必须要找出森林业资源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树木在发育成长时期,会被许多因素影响,除自然灾害及病虫灾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人为破坏所占的比例较大,有关部门应该研讨有效的策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管理,必须要提升人类的环保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林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3 林业的生产管理措施
3.1 加强树苗生产机构的建设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树苗的选取工作,加强树苗生产机构的建设,能够确保树苗茁长成长,有益于树苗生产机构的扩建,扩大林业建设的范围,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树木。此外林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林业的构造进行调治,重点是母树林地区,对于将要成熟的母树严格监管,必须剔除干枯死掉的树枝[5]。还必须做到有目的、有策略地发展,不但能够调整树木的整体构造,提升经济收益,还可以实现优种培养的目的。
3.2 增强管理,减少投资
第一,减少造林成本。首先,合理地减少培育机构树苗的成本,其次,降低单颗树苗的成本,高效地提升成苗的生产量,并且在合适的前提下,减少培养周期。第二,树林区域的筛选。要选用合适的栽培区域,转换往常的错误观念。第三,重点以树苗市场为方向。在树苗培养上,要着重市场的选择。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及生产价值。
4 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4.1 加强树苗培育基地的人员投入
树苗培育基地人员的投入是营林管理必须着重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上述造林方法可知,树苗对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的,林业公司如果想要让经济利益最大化,前提是要确保树苗的质量,只有优质的树苗才能够确保较高的存活率,并且,优质的树苗对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很强,优质的树苗能够为以后的管理工作减少很多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着重于幼苗培育机构的建设。
4.2 着重培育优质树苗,以市场为目标
对于幼苗的培育而言,必须以市场为方向,培育优质的树苗[6]。与此同时,还应该提升树林的树木质量,而不仅是增加种植树苗的数目,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只有通過这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树木的质量。林业的生产发展必然要满足于市场的需要,针对市场需要情况提供相应的树苗,从而推动林业树木的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对林业未来的工作发展有帮助。
5 结语
林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造林营林时,必须选用合适的办法,还应该增强营林的管理力度,应用合适的策略提升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再生的,在营林造林的时候,人为破坏是毁坏树木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增强对人为破坏的惩罚制度,从而确保林木幼苗的存活率。在选用树木时,还应该结合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特性,同时还应该考虑幼苗的生长地域环境是否符合幼苗的生长条件。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培育树木的产量,促进我国林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志华.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1):99.
[2]刘巧兰.探析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6(34):307.
[3]徐健.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4):217-218. [4]李灵敏.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大科技,2017(5):206-207.
[4]李灵敏.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大科技,2017(5):206-207.
[5]张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9):21.
[6]陈锦添.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3):24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7;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6.017
为了保证林业工作顺利进行,林业管理人员应做好林业营林生产的管理工作,前提是在实行营林工作时,有关部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林业技术建设队伍,在开发林业资源的同时合理地保护林业。有关部门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造林,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快我国林业造林的发展速度。只有改善营林生产管理的对策,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起到作用。
1 森林造林的方法
1.1 树苗造林法
树苗造林法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林业植树造林法,这种植树造林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树苗根系完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树苗的存活率,从而提升造林的效果。然而,因为树苗比较脆弱,树苗的树根也极易受到外部生长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树苗根茎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这种情况会导致树苗的存活率大大降低,所以,如果要采用树苗造林法,就必须严格地把关树苗造林法技术,应先培养幼苗,同时在培养幼苗的过程中,要保证树苗生长环境的养分均匀保持均衡,而且还要长期持续这种状态,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保证树苗在幼苗生长时期不会出现幼苗因水分供应不足而死亡的情况[1]。此类培育方式能够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一个独特的优点,即生存能力非常顽强,即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树苗也能够在最短时间适应环境并存活下来,之后树苗就会保持稳定的状态生长。
1.2 林木分殖种植法
此类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树木的某个枝干或根部为基础材料进行栽培,通过树木分殖这一特性可以知道分殖造林的方法和树苗造林法是不一样的,分殖种植不用先育苗,所以,分殖造林法既可以缩短造林时间,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造林成本,最主要的是分殖造林法比较容易操作,如果能够确保分殖树枝母本的质量,那么分殖树枝的存活率也会得到保证,分殖树枝在种植之后,前期的生长速度较快,然而,针对于一些地理环境较恶劣的地方来说,分殖种植法并不可取,再加上需要選用树身上营养较好的地方作为材料分殖,所以,还要保证树木的数量充足,对于地方区域而言,还需要相对广阔的地方进行分布,分殖的树枝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繁殖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材料的充足[2]。因此,一般状况下,如果运用此类方法,选用的对象通常是杨树、柏树之类的生命力较强的树种。
1.3 播种造林法
此类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直接将树木的种子直接撒在土地上就可以了[3]。这种方式看起来挺简单,实际上对播种环境要求非常高,再加上运用这样的方式,树木幼苗发育时期,必须要严格管理,而这个过程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事情有许多,然而,这种方式的操作程序很简单,所以播种造林法非常适合大范围的造林项目。
2 森林灾害的预防方案
在林业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遇到很多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通过促进森林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的森林资源数目,有效地抵御山地的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等自然灾难问题。为确保树木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关部门必须做好预防和减少灾难的工作,还应做好检查测量工作,如果发现树木幼苗出现病虫灾害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治理措施,将病虫对幼苗造成的灾害最小化[4]。利用科学的营林方法,能够确保帮助人类抵挡防御自然带来的灾难,树木本身具有防沙、防洪等能力,跟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坏,近年出现的生态圈失衡事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人类只有做好林业造林工作,才能够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恢复。在制定森林预防灾难策略时,必须与目前社会的真实状况相结合,还必须要找出森林业资源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树木在发育成长时期,会被许多因素影响,除自然灾害及病虫灾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人为破坏所占的比例较大,有关部门应该研讨有效的策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管理,必须要提升人类的环保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林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3 林业的生产管理措施
3.1 加强树苗生产机构的建设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树苗的选取工作,加强树苗生产机构的建设,能够确保树苗茁长成长,有益于树苗生产机构的扩建,扩大林业建设的范围,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树木。此外林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林业的构造进行调治,重点是母树林地区,对于将要成熟的母树严格监管,必须剔除干枯死掉的树枝[5]。还必须做到有目的、有策略地发展,不但能够调整树木的整体构造,提升经济收益,还可以实现优种培养的目的。
3.2 增强管理,减少投资
第一,减少造林成本。首先,合理地减少培育机构树苗的成本,其次,降低单颗树苗的成本,高效地提升成苗的生产量,并且在合适的前提下,减少培养周期。第二,树林区域的筛选。要选用合适的栽培区域,转换往常的错误观念。第三,重点以树苗市场为方向。在树苗培养上,要着重市场的选择。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及生产价值。
4 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4.1 加强树苗培育基地的人员投入
树苗培育基地人员的投入是营林管理必须着重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上述造林方法可知,树苗对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的,林业公司如果想要让经济利益最大化,前提是要确保树苗的质量,只有优质的树苗才能够确保较高的存活率,并且,优质的树苗对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很强,优质的树苗能够为以后的管理工作减少很多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着重于幼苗培育机构的建设。
4.2 着重培育优质树苗,以市场为目标
对于幼苗的培育而言,必须以市场为方向,培育优质的树苗[6]。与此同时,还应该提升树林的树木质量,而不仅是增加种植树苗的数目,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只有通過这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树木的质量。林业的生产发展必然要满足于市场的需要,针对市场需要情况提供相应的树苗,从而推动林业树木的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对林业未来的工作发展有帮助。
5 结语
林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造林营林时,必须选用合适的办法,还应该增强营林的管理力度,应用合适的策略提升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再生的,在营林造林的时候,人为破坏是毁坏树木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增强对人为破坏的惩罚制度,从而确保林木幼苗的存活率。在选用树木时,还应该结合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特性,同时还应该考虑幼苗的生长地域环境是否符合幼苗的生长条件。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培育树木的产量,促进我国林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志华.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1):99.
[2]刘巧兰.探析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6(34):307.
[3]徐健.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4):217-218. [4]李灵敏.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大科技,2017(5):206-207.
[4]李灵敏.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大科技,2017(5):206-207.
[5]张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9):21.
[6]陈锦添.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3):24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