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经教学改革后开始注重对创设和探究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相关研究也指出,当前短小片段的学习资源比传统授课方式更适用于初中化学课堂,能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本文则通过多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望给予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方式相對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当前很多教学科目都引入微课,这是一种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方式呈现知识点和教学主题的行为,使教学更直观和更有针对性,正是其多次播放、主题鲜明、时间短暂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一、直观清晰呈现教学内容,活跃化学课堂气氛
  化学的教学基础为实验,教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常常做一些演示实验讲解知识点。例如在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大部分教师会借助课堂实验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收集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然而随着不断扩大的班级规模,一个班级可能会超过60名学生,后排学生为了看实验不得不起立,一定程度会影响课堂秩序。如果教师将这一章节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那么在教学时投放到教室的大屏幕中,或者让学生拷贝到手机、电脑、ipad等多媒体携带工具上可随时观看教师的准确的解说和精彩演示,学生会产生“一对一”的学习感觉。传统化学教学局限性较大,难以充分体现生动有趣的自然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心理,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微课能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提供有趣直观教材,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水分子”一课时,就可通过微课帮助学生构建微粒概念,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不同物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本质化学反应。虽然教材中提供图片,但不够直观。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动画以直观形象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在电流作用下水分子破裂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之后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微课视频能将微小的原子和分子展现到学生眼前,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用肉眼观看的弊端。
  二、提供安全有效实验素材,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微课具有精致、小巧和简短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提前预习新课。例如某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时就制作了微课课件。首先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作为视频教学主线,在一课空桌子上放置一瓶可乐,之后加入薄荷糖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也借助这个视频实验向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后加入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再次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但不可否认初中化学实验危险性较大,需要在特殊环境下操作。但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多来自实验。利用微课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这种情况,例如某化学教师在演示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的实验时,由于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不留意就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制作了各种酸碱声音视频,学生在观看时都会跟着视频情节微小,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微课视频内容进行讲述,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有一些实验材料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是不配备的,再加上学校经费短缺,有时就会出现部分实验不能操作情况,影响课程进度。微课可以解决上述客观情况,再例如学习“水的净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区别天然水和自来水,教师就引入微课视频《制取蒸馏水》实验方法,学生看完视频后都能顺利说出蒸馏水制取过程,甚至还能总结蒸馏是净化水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满足求知欲望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在微课应用教学模式中,不管是微课嵌入传统教学课堂还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二者都需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其中翻转课堂模式是目前一线教学积极探究的教学模式,某初中化学教师就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在讲解《空气》一课时,教师将课题分为①空气的含量和组成;②空气中氧气测定;还设计微课教案、微课视频、微课练习等微课资源。学生通过班级邮箱、U盘拷贝、家长QQ联系群等获取微课资源。
  微课设计一:空气的组成与含量。
  前期分析:学生对于空气这种看不见但又每时每刻都会“触及”的物质十分感兴趣,教师先运用化学历史中拉瓦锡探究空气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得到结论和归纳空气的组成与含量。
  具体步骤:播放微课视频,内容展示图片中空的玻璃杯并发起问题“被子里有什么?”之后播放法国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视频,视频中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最后教师强化空气的组成与含量知识点。
  微课分析:通过视频追溯到空气的组成源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置身于探究实验中并指导空气的含量和组成。
  微课设计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前期分析: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中考中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很多教育文献都探究了此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并不是太了解实验,运用微课能直观的讲解实验装置、操作、原理、现象,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具体步骤:微课视频播放实验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之后向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向燃烧匙内添加稍过量红磷且弹簧紧紧夹住橡皮管,酒精灯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让学生观察红磷所造成的化学反应,通过实验对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得出结论。
  微课分析:初三学生课时紧张,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翻转课堂能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实验步骤,缩减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是能通过微课以直观的方式化解抽象概念,便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攻克教学重难点。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借助当下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划分知识点,直观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同时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微课,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昌柏.微课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6(3).
  [2] 涂信康.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4).
  [3] 曹小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祖国的未来靠青少年,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或道德品质两者都差的学生,这两方面的问题即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教育环境造成的,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本人主观原因所致。对这些后进生如不及时进行教育,那么,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为避免这种人为的“人的损失”,必须重视后进生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采用以下方法教育,或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沙里淘金多用肯定
课前预习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其他教学环节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rn《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自主、合
摘要:军队教育信息化催生了网络课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士官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从网络课程的定位、教学资源的管理、人员队伍的组合等多方面给出了合理明确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优化  现有士官教育网络课程在使用中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岗位贴合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切实增强士官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适用性,满足士官更新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必须正确审视和剖析士官教育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
针对要与自然和谐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分析了自然和谐与水利工程项目的关系,探讨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时间的考验,提出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要强化与
高校乒乓球教学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然而,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笔者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策
本文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针对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同行参考.
摘要:数学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该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数学课程的计算题、应用题以及思考题中,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小学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小学三年级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较差,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教师需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境充分结合,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充分凸显出来,并突出和具体生活的相关性,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以及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方法  数学和每一个学科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也是小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数学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数学来自生活,教学与具体生活存在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