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多次课堂生成不同的情况来完善本课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50-01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多次课堂生成不同的情况来完善本课课堂教学。
一、《年月日》第一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第一次教學设计。
(1)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2019 3 7 是什么?让学生联想到“年月日”,直接引入新课。
(2)探索年月日的秘密。
①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A.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卡,在小组内收集关于年月日的成果填入小纸条。
B.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纸条
②探索年月日关系:
A.年与月的关系。
B.月与日的关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C.年与日的关系。
(3)分享年月日的小故事。
①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小故事。
②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的关系。
2.第一次课后反馈、反思。
(1)开篇导入不够生动:
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设计的开篇导入,只是从今天的日期导入,问:2019 3 7 是什么意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吸引。
新的导入引进节日。问孩子祖国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第70周年,适当地进行爱国教育。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让孩子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内容是与日期有关。
(2)没有考虑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①许多三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过小组合作,理解能力、自制力不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玩教具、在小组讲和课堂无关的内容。
③老师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没有提前将小组合作的要求讲清楚,问题没有明确的话,课堂将会难以掌控。
③学生写字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纸条。
二、《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儿童钙片一瓶30片,如果一天吃一片,一瓶钙片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钙片,会剩几片?
B.观察2016年年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3)拓展延伸。
A.问题:每天吃一片,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片?
B.探索: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设置第一个问题:“一盒30颗,每天吃一颗,一个月吃一盒,够吗?
”时,引入2019年年历卡。年历卡中需要完成的表格里,有一个问题“所在月份”,三年级学生不理解问题可以有多种回答,大多数学生都只回答一个月,如31天的,只写1月。改进后,将问题设置为:“有哪些月份?”,问题设置得更清晰,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过分依赖口诀记大月、小月。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住大月、小月。开始的设计主要利用左拳记忆法和口诀法来让学生记大月、小月。基本上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的大月、小月。
新的设计里,在多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帮助记忆大月、小月。如:在学生自己探索31天有哪些月、30天有哪些月时,可以多让几个同学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多次加深学生的感知。同时在教授完大月、小月的概念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加深印象。避免了知识的生搬硬套。
(3)板书不可缺少。
PPT在课堂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取代板书。开始的设计太依赖PPT,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放在PPT,从而没有在板书上体现课堂的重难点。
改进之后,PPT中只放入关键问题,知识点放在板书中。这样设计让课堂更完整。学生在课堂中,可通过板书复习重难点,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三、《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巧克力一盒30颗,如果一天吃一颗,一盒巧克力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巧克力,会剩几颗?
B.观察2008年到2019年2月日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③拓展延伸。
A.拓展:每天吃一颗,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颗?
B.探索:每天吃一颗,连续吃两个月,要吃多少颗?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情境设计不合理。
课堂围绕巧克力的颗数展开。为了课题强加的情境,不贴近生活。可以设计写字、练字的情境。将情境一:“一盒巧克力,阳阳每天吃一颗,吃一个月够吗?”改成“一本字帖共30页,用一个月,够吗?”;情境二:“在其他年的2月吃,也是剩2颗吗?”改成“在其他年的2月写,也是剩2页吗?”;情境三:“阳阳每天吃一颗,一年要吃多少颗?”改成“阳阳每天练习1页,一年要写完多少页?”;情境四:“阳阳每天吃一颗,连续吃2个月,要吃掉多少巧克力?”改成“每天练习1页,连续练习2个月,需要多少页字帖?”。
这样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在课堂中可以呈现练字的效果,练习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这样可以告诉学生,时间很宝贵,可以做有意义的事。
(2)没有弄清农历和本课中的日历的不同。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自己难忘的日子时,有回答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没有对这些节日进行点评。事实上,我们的传统佳节都是农历日子,而这节课是学的年月日是阳历。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进行点评。
(3)平年、闰年与2月的关系体现不深刻。
在开始的预设中,只引入了2016年的年历卡,让学生直接看到2月有29天。给出平年、闰年的定义。没有让学生体验发现、探索的过程,体会2月天数有28天和29天。
新的预设中提供2008年到2019年的2月日历卡,让学生自己发现2月份的不同,再引入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年月日》教学课例[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7年03期.
[2]徐财.尝试教学法在“年月日认识”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1年0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50-01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多次课堂生成不同的情况来完善本课课堂教学。
一、《年月日》第一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第一次教學设计。
(1)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2019 3 7 是什么?让学生联想到“年月日”,直接引入新课。
(2)探索年月日的秘密。
①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A.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卡,在小组内收集关于年月日的成果填入小纸条。
B.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纸条
②探索年月日关系:
A.年与月的关系。
B.月与日的关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C.年与日的关系。
(3)分享年月日的小故事。
①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小故事。
②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的关系。
2.第一次课后反馈、反思。
(1)开篇导入不够生动:
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设计的开篇导入,只是从今天的日期导入,问:2019 3 7 是什么意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吸引。
新的导入引进节日。问孩子祖国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第70周年,适当地进行爱国教育。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让孩子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内容是与日期有关。
(2)没有考虑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①许多三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过小组合作,理解能力、自制力不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玩教具、在小组讲和课堂无关的内容。
③老师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没有提前将小组合作的要求讲清楚,问题没有明确的话,课堂将会难以掌控。
③学生写字速度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纸条。
二、《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二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儿童钙片一瓶30片,如果一天吃一片,一瓶钙片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钙片,会剩几片?
B.观察2016年年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3)拓展延伸。
A.问题:每天吃一片,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片?
B.探索: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设置第一个问题:“一盒30颗,每天吃一颗,一个月吃一盒,够吗?
”时,引入2019年年历卡。年历卡中需要完成的表格里,有一个问题“所在月份”,三年级学生不理解问题可以有多种回答,大多数学生都只回答一个月,如31天的,只写1月。改进后,将问题设置为:“有哪些月份?”,问题设置得更清晰,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过分依赖口诀记大月、小月。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住大月、小月。开始的设计主要利用左拳记忆法和口诀法来让学生记大月、小月。基本上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的大月、小月。
新的设计里,在多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帮助记忆大月、小月。如:在学生自己探索31天有哪些月、30天有哪些月时,可以多让几个同学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多次加深学生的感知。同时在教授完大月、小月的概念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加深印象。避免了知识的生搬硬套。
(3)板书不可缺少。
PPT在课堂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取代板书。开始的设计太依赖PPT,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放在PPT,从而没有在板书上体现课堂的重难点。
改进之后,PPT中只放入关键问题,知识点放在板书中。这样设计让课堂更完整。学生在课堂中,可通过板书复习重难点,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三、《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年月日》第三次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你最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
(2)探索年月日的关系。
①认识大月、小月。
A.问题:巧克力一盒30颗,如果一天吃一颗,一盒巧克力吃一个月够吗?
B.观察2019年年历卡,完成表格。请学生分享发现。
②认识特殊月(平月)。
A.问题:在2月吃这一盒巧克力,会剩几颗?
B.观察2008年到2019年2月日历卡,找一找2月有几天。
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A.左拳记忆法、口诀法。
B.小游戏。
③拓展延伸。
A.拓展:每天吃一颗,需要吃一年,要吃多少颗?
B.探索:每天吃一颗,连续吃两个月,要吃多少颗?
2.第二次课后反馈、反思。
(1)情境设计不合理。
课堂围绕巧克力的颗数展开。为了课题强加的情境,不贴近生活。可以设计写字、练字的情境。将情境一:“一盒巧克力,阳阳每天吃一颗,吃一个月够吗?”改成“一本字帖共30页,用一个月,够吗?”;情境二:“在其他年的2月吃,也是剩2颗吗?”改成“在其他年的2月写,也是剩2页吗?”;情境三:“阳阳每天吃一颗,一年要吃多少颗?”改成“阳阳每天练习1页,一年要写完多少页?”;情境四:“阳阳每天吃一颗,连续吃2个月,要吃掉多少巧克力?”改成“每天练习1页,连续练习2个月,需要多少页字帖?”。
这样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在课堂中可以呈现练字的效果,练习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这样可以告诉学生,时间很宝贵,可以做有意义的事。
(2)没有弄清农历和本课中的日历的不同。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自己难忘的日子时,有回答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没有对这些节日进行点评。事实上,我们的传统佳节都是农历日子,而这节课是学的年月日是阳历。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进行点评。
(3)平年、闰年与2月的关系体现不深刻。
在开始的预设中,只引入了2016年的年历卡,让学生直接看到2月有29天。给出平年、闰年的定义。没有让学生体验发现、探索的过程,体会2月天数有28天和29天。
新的预设中提供2008年到2019年的2月日历卡,让学生自己发现2月份的不同,再引入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年月日》教学课例[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7年03期.
[2]徐财.尝试教学法在“年月日认识”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