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及时了解小麦苗期生长状态对稳产增收有着重要意义[1]。该文分析了2018年灵璧县小麦苗情监结果,阐述了气候条件以及品种、播量、播期等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指导灵璧县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苗情监测技术;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43-03
1 引言
2018年,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研究”科技项目为依托,对小麦苗情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准确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生长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制定了各个生育关键时期的田管技术措施,为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决策和指导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苗情监测结果
2.1 播种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灵璧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11-25日,2017年10月份以来,因持续阴雨天气,小麦播期较往年推迟约10d左右。由于播期推迟,6个监测点平均播量263.7kg/hm2,比历年平均增加9.75kg/hm2。由于土壤湿度过大,部分农户播种深度过深,小麦播种质量整体不高。
2.2 小麦叶蘖动态 由表2可见,从11月20日至12月10日,气温持续偏低,连续多日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不足5℃,临近小麦越冬时的温度,造成小麦生长发育缓慢,生长量严重不足。小麦旺苗面积15hm2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135hm2;一类苗面积255hm2,比去年同期减少1020hm2;二类苗面积750hm2,比去年同期减少75hm2;三类苗面积1455hm2,比去年同期增加1185hm2。与历年同期苗情相比,旺苗、一类苗明显减少,二类苗、三类苗明显增加,尤其是三类苗增加幅度较大。
2.3 个体生长及群体消长动态 2018年1月4日大雪,田间积雪厚度达20cm左右,彻底缓解了旱情,同时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月14日气温开始回升,最高气温已达10℃,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与历年同期相比,苗情差于历年同期。2月10日开始,气温继续回升,最高气温达12℃,苗情转化升级随之加快。3月15日开始降温,降温幅度达8~10℃,对小麦拔节不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但未造成冻害。4月3日以后,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3℃左右,加快了小麦生育进程,促进了小麦苗情的升级转化。4月24-30日持续晴天,小麦正处在扬花期,对赤霉病的发生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表3)。
2.4 灌浆速率 由表4可见,5月5-6日小到中雨天气,对小麦灌浆有利;5月16日经历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暴雨及大风造成部分田塊小麦倒伏;5月中下旬,天气以多云阴天为主,有几次降雨过程,对小麦灌浆不利,造成小麦千粒重比去年及往年不同程下降。
2.4 监测点产量 2018年6个苗情监测点分别代表好、中、差3类田块,其中2点代表好田块,代表面积750hm2;2点代表中等田块,代表面积120hm2;2点代表差田块,代表面积525hm2。监测品种为6个,分别为烟农19、徐麦27、淮麦22,皖麦52、紫麦19、山农20。由表5可见,与2016-2017年度相比,2017-2018年度6个监测点小麦产量结构呈2减1增态势,实际产量减少11.5%。
3 影响小麦生长因子分析
3.1 气候条件 小麦播种以后,阴雨天气较多,造成小麦生长量不足,对小麦后期生产极为不利。小麦生长后期,阴天多云天气较多,不利小麦灌浆结实。
3.2 播种质量 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量较大,造成整地播种质量下降,部分田块出现缺苗断垄。因气候因素导致播期推迟,造成小麦出苗期延后,不利年前培育壮苗越冬。播种行距较小,在15~17cm左右,田间通透性较差。
3.3 种植模式 由于连续多年的单一种植模式(小麦~玉米),造成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不利小麦生长,造成防治成本增高。
3.4 品种应用 良种补贴取消后,小麦生产上品种使用混乱,多数新品种抗逆性及抗病性较差,病害较重,造成减产。
3.5 田间管理 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人,在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往往因为劳力不足而管理不及时,造成部分麦田因病虫害危害较重而产量下降幅度较大。
4 结语
2018年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小麦苗情监测技术应用,及时把监测数据反馈给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针对关键时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与对策,为指导全县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小麦生产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威,刘涛.小麦苗情诊断指标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6(1):6-9.
(责编:汪新国)
关键词:小麦苗情监测技术;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43-03
1 引言
2018年,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研究”科技项目为依托,对小麦苗情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准确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生长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制定了各个生育关键时期的田管技术措施,为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决策和指导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苗情监测结果
2.1 播种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灵璧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11-25日,2017年10月份以来,因持续阴雨天气,小麦播期较往年推迟约10d左右。由于播期推迟,6个监测点平均播量263.7kg/hm2,比历年平均增加9.75kg/hm2。由于土壤湿度过大,部分农户播种深度过深,小麦播种质量整体不高。
2.2 小麦叶蘖动态 由表2可见,从11月20日至12月10日,气温持续偏低,连续多日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不足5℃,临近小麦越冬时的温度,造成小麦生长发育缓慢,生长量严重不足。小麦旺苗面积15hm2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135hm2;一类苗面积255hm2,比去年同期减少1020hm2;二类苗面积750hm2,比去年同期减少75hm2;三类苗面积1455hm2,比去年同期增加1185hm2。与历年同期苗情相比,旺苗、一类苗明显减少,二类苗、三类苗明显增加,尤其是三类苗增加幅度较大。
2.3 个体生长及群体消长动态 2018年1月4日大雪,田间积雪厚度达20cm左右,彻底缓解了旱情,同时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月14日气温开始回升,最高气温已达10℃,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与历年同期相比,苗情差于历年同期。2月10日开始,气温继续回升,最高气温达12℃,苗情转化升级随之加快。3月15日开始降温,降温幅度达8~10℃,对小麦拔节不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但未造成冻害。4月3日以后,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3℃左右,加快了小麦生育进程,促进了小麦苗情的升级转化。4月24-30日持续晴天,小麦正处在扬花期,对赤霉病的发生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表3)。
2.4 灌浆速率 由表4可见,5月5-6日小到中雨天气,对小麦灌浆有利;5月16日经历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暴雨及大风造成部分田塊小麦倒伏;5月中下旬,天气以多云阴天为主,有几次降雨过程,对小麦灌浆不利,造成小麦千粒重比去年及往年不同程下降。
2.4 监测点产量 2018年6个苗情监测点分别代表好、中、差3类田块,其中2点代表好田块,代表面积750hm2;2点代表中等田块,代表面积120hm2;2点代表差田块,代表面积525hm2。监测品种为6个,分别为烟农19、徐麦27、淮麦22,皖麦52、紫麦19、山农20。由表5可见,与2016-2017年度相比,2017-2018年度6个监测点小麦产量结构呈2减1增态势,实际产量减少11.5%。
3 影响小麦生长因子分析
3.1 气候条件 小麦播种以后,阴雨天气较多,造成小麦生长量不足,对小麦后期生产极为不利。小麦生长后期,阴天多云天气较多,不利小麦灌浆结实。
3.2 播种质量 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量较大,造成整地播种质量下降,部分田块出现缺苗断垄。因气候因素导致播期推迟,造成小麦出苗期延后,不利年前培育壮苗越冬。播种行距较小,在15~17cm左右,田间通透性较差。
3.3 种植模式 由于连续多年的单一种植模式(小麦~玉米),造成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不利小麦生长,造成防治成本增高。
3.4 品种应用 良种补贴取消后,小麦生产上品种使用混乱,多数新品种抗逆性及抗病性较差,病害较重,造成减产。
3.5 田间管理 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人,在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往往因为劳力不足而管理不及时,造成部分麦田因病虫害危害较重而产量下降幅度较大。
4 结语
2018年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小麦苗情监测技术应用,及时把监测数据反馈给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针对关键时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与对策,为指导全县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小麦生产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威,刘涛.小麦苗情诊断指标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6(1):6-9.
(责编:汪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