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为。”顾名思义,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自我批判地依据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模式,通过反思、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等方式,修正自我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从而通过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
21世纪的历史教育更加注重教学反思对教学效率和学生历史素养的促进作用,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新课程教育改革,这为历史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教学反思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于21世纪教学反思理论还有所欠缺的教师,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显得更为迫切?同时,教学反思在帮助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育家”转变,对于历史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学生历史素养的促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历史教学理念呢?
一、准确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教学层次。它既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也有教学效率的反思,既有常态课的反思,也有活动课的反思,既有教师通过自我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和口”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反思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教育信念与自身历史素养能力的反思,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反思。
首先教育信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指示灯,有什么样的教育信念便会很大程度上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所以要反思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度和忠诚度,这是其一,其二,加强教师自身历史素养的教育反思。教师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历史魅力的体现、教育者的历史素养品质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一切。教师的历史素养最能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其次是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一般分为: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反思自我在专业知识的欠缺,从而加强自我的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威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专业知识的欠缺,有助于自我的继续教育学习,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逼迫”自我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尽早摈弃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新世纪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
二、确立强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所有从事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都应正确自我定位,以谦逊的态度,积极地进行反思。最近从事新课程授课的教师在授完课和考试成绩下来后,可能都会遇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把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或者是不重视,甚至归结为学生性格问题上来,而很少考虑与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和历史素养没有与时俱进有关;对学生指责多、鼓励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矮化学生学习的心里成就感;受教师主导思维的影响,教师容易把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强加到学生心理的认知上,总认为学生与自己是有同步心理认知感,而忽视了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我讲你听,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或自认为自己学历高,资格老,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从教以来,我就有意识的进行着教学后的反思:换位思考“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亮点,我把握住智慧点了吗?”“课堂教学评价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上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为什么不高,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历史素养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等之类的问题,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持一种“不自信”的怀疑,慢慢养成主动的“问题意识”,并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渐渐地形成反思的习惯。我们不能把教后反思理解为加重教学的负担,应该把教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教后反思的目的在于加快自身的历史新理念的吸收、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激发学生历史品质的展现。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退化。
三、教学反思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写好教后感悟
1、找到教学中的“亮点”,开放性地与学生交流
课堂教学体现着教师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最为重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智慧性“火花”而“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学案例。比如: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应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这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大有裨益,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学生对知识的独到见解,“闪光”的剖析,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教然后而知困”,作为一名不断进取的历史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智慧的火花”,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从而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进而也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智慧。
2、找到教学中的“失意”之处,智慧和灵活性地与学生探讨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自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败笔之处,更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失意”之处。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采取睿智的灵活性反应与学生探讨,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而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误人子弟,给学生以知识上、思维上的误导。更无从谈起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失误进行回顾、检查,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免重犯,使教学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四、教学反思与听课相结合
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也有其狭隘性,有些自认为是“经验”的东西往往因考虑不周全而存在着较大的漏洞。所以经常地开展昕课交流,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倾听其他教师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认真做好记录并加以吸收、消化,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历史新理念的吸收。多观摩其他历史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的课,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取长补短,丰富到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中,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尤其是研究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通过学习比较,找出教育教学理念和历史素养上的差距。
在听课中进行教育反思:主要包括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自己上这一课时,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足;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示;如果遇到突发教学智慧问题,我会如何处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历史教师应把个人自我反思和他人的经验、长处相结合,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结束语
新课程以来,许多历史教师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历史素养水平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教学实践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能看到智慧火花的碰撞,似乎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从学生的课后调查来看,学到的东西不多,“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滑稽可笑的表演…”,“作秀”的成分较多。分析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效能,可以得出结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表象不重實质,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学生历史素质的切实提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对自身将来在社会发展有益的历史知识。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更多关注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历史体验与感悟,切实提高学生历史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2]叶国坤:对反恩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
[3]陈漪明著:《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4]齐健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
21世纪的历史教育更加注重教学反思对教学效率和学生历史素养的促进作用,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新课程教育改革,这为历史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教学反思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于21世纪教学反思理论还有所欠缺的教师,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显得更为迫切?同时,教学反思在帮助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育家”转变,对于历史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学生历史素养的促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历史教学理念呢?
一、准确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教学层次。它既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也有教学效率的反思,既有常态课的反思,也有活动课的反思,既有教师通过自我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和口”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反思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教育信念与自身历史素养能力的反思,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反思。
首先教育信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指示灯,有什么样的教育信念便会很大程度上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所以要反思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度和忠诚度,这是其一,其二,加强教师自身历史素养的教育反思。教师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历史魅力的体现、教育者的历史素养品质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一切。教师的历史素养最能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其次是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一般分为: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反思自我在专业知识的欠缺,从而加强自我的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威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专业知识的欠缺,有助于自我的继续教育学习,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逼迫”自我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尽早摈弃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新世纪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
二、确立强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所有从事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都应正确自我定位,以谦逊的态度,积极地进行反思。最近从事新课程授课的教师在授完课和考试成绩下来后,可能都会遇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把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或者是不重视,甚至归结为学生性格问题上来,而很少考虑与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和历史素养没有与时俱进有关;对学生指责多、鼓励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矮化学生学习的心里成就感;受教师主导思维的影响,教师容易把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强加到学生心理的认知上,总认为学生与自己是有同步心理认知感,而忽视了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我讲你听,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或自认为自己学历高,资格老,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从教以来,我就有意识的进行着教学后的反思:换位思考“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亮点,我把握住智慧点了吗?”“课堂教学评价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上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为什么不高,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历史素养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等之类的问题,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持一种“不自信”的怀疑,慢慢养成主动的“问题意识”,并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渐渐地形成反思的习惯。我们不能把教后反思理解为加重教学的负担,应该把教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教后反思的目的在于加快自身的历史新理念的吸收、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激发学生历史品质的展现。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退化。
三、教学反思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写好教后感悟
1、找到教学中的“亮点”,开放性地与学生交流
课堂教学体现着教师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最为重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智慧性“火花”而“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学案例。比如: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应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这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大有裨益,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学生对知识的独到见解,“闪光”的剖析,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教然后而知困”,作为一名不断进取的历史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智慧的火花”,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从而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进而也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智慧。
2、找到教学中的“失意”之处,智慧和灵活性地与学生探讨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自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败笔之处,更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失意”之处。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采取睿智的灵活性反应与学生探讨,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而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误人子弟,给学生以知识上、思维上的误导。更无从谈起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失误进行回顾、检查,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免重犯,使教学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四、教学反思与听课相结合
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也有其狭隘性,有些自认为是“经验”的东西往往因考虑不周全而存在着较大的漏洞。所以经常地开展昕课交流,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倾听其他教师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认真做好记录并加以吸收、消化,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历史新理念的吸收。多观摩其他历史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的课,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取长补短,丰富到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中,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尤其是研究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通过学习比较,找出教育教学理念和历史素养上的差距。
在听课中进行教育反思:主要包括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自己上这一课时,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足;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示;如果遇到突发教学智慧问题,我会如何处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历史教师应把个人自我反思和他人的经验、长处相结合,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结束语
新课程以来,许多历史教师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历史素养水平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教学实践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能看到智慧火花的碰撞,似乎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从学生的课后调查来看,学到的东西不多,“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滑稽可笑的表演…”,“作秀”的成分较多。分析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效能,可以得出结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表象不重實质,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学生历史素质的切实提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对自身将来在社会发展有益的历史知识。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更多关注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历史体验与感悟,切实提高学生历史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2]叶国坤:对反恩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
[3]陈漪明著:《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4]齐健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