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抓住各种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德育的重要性,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至于如何育人,各有其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中应把握良机,适时教育。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电影等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更形象、更深刻地对学生渗透德育。
高中的课程是比较紧张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比较简单,不愿多花时间,只是将自己的思想局限在老师的课堂上,而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眼界,语文成绩就很难得到提升。鉴于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德育的渗透,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就拿高中生最普遍的早恋问题来说,如果发现不要打骂责备,不能强行阻止,更不能听之任之,要引导他们把对异性的好感和爱区别开来,帮助他们走出早恋的误区。这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妨带着学生观看一部青春校園励志电影《青春派》。影片进述了男主角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因母亲的介入而失恋。失恋后的他高考意外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他决心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四历程,可黄晶晶还是弃他而去。重新体会了高考、爱情、友情混杂的青春故事后,居然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任性的少年,他终于将黄晶晶从心底放下,决定和爸妈一起留在北京,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与他渐生情愫的孙小凡也上了人大。这就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张爱玲散文中的观点:“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不幸;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残忍。”
二、通过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泱泱华夏三万里河山,煌煌先哲五千年文明。自古以来,我们就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义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土、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杆。如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岳飞,弃医从文、以笔代伐的大文豪鲁迅。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前不久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该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从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和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青年身上学生们明白:“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爱国是一种无私的信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长久地流淌。正是因为对家国的热忱情怀,那么多爱国志土才甘愿为之付出生命,不求青史流芳,只因一片丹心。新时代学子也应如此,才能引领全新时代,才能无悔青春岁月,不负盛世年华。
三,教师在方方面面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师德引领。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模仿在行动上。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规范自身言行,加强道德修养,积累渊博学识,提高人格魅力,培养浩然正气。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达成预定目标,教师不妨这样做:每天怀着愉快的心情与学生交往,决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使学生看到一个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你。面对学生要真心实意,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让学生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鼓励和帮助,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决不能以成绩高低、背景好坏等来区别对待。另外,还应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立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德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4)
[2]. 周国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J].大观周列,2017,(23)
[3]. 黄维娜.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师道:教研,2018(1):141-142
关键词: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德育的重要性,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至于如何育人,各有其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中应把握良机,适时教育。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电影等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更形象、更深刻地对学生渗透德育。
高中的课程是比较紧张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比较简单,不愿多花时间,只是将自己的思想局限在老师的课堂上,而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眼界,语文成绩就很难得到提升。鉴于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德育的渗透,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就拿高中生最普遍的早恋问题来说,如果发现不要打骂责备,不能强行阻止,更不能听之任之,要引导他们把对异性的好感和爱区别开来,帮助他们走出早恋的误区。这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妨带着学生观看一部青春校園励志电影《青春派》。影片进述了男主角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因母亲的介入而失恋。失恋后的他高考意外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他决心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四历程,可黄晶晶还是弃他而去。重新体会了高考、爱情、友情混杂的青春故事后,居然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任性的少年,他终于将黄晶晶从心底放下,决定和爸妈一起留在北京,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与他渐生情愫的孙小凡也上了人大。这就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张爱玲散文中的观点:“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不幸;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残忍。”
二、通过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泱泱华夏三万里河山,煌煌先哲五千年文明。自古以来,我们就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义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土、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杆。如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岳飞,弃医从文、以笔代伐的大文豪鲁迅。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前不久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该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从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和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青年身上学生们明白:“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爱国是一种无私的信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长久地流淌。正是因为对家国的热忱情怀,那么多爱国志土才甘愿为之付出生命,不求青史流芳,只因一片丹心。新时代学子也应如此,才能引领全新时代,才能无悔青春岁月,不负盛世年华。
三,教师在方方面面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师德引领。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模仿在行动上。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规范自身言行,加强道德修养,积累渊博学识,提高人格魅力,培养浩然正气。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达成预定目标,教师不妨这样做:每天怀着愉快的心情与学生交往,决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使学生看到一个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你。面对学生要真心实意,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让学生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鼓励和帮助,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决不能以成绩高低、背景好坏等来区别对待。另外,还应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立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德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4)
[2]. 周国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J].大观周列,2017,(23)
[3]. 黄维娜.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师道:教研,2018(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