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集中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中考作文命题来看,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有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有利于情感和知识的调动,有利于思维的创新。
【关键词】学生生活 人文情怀 情感 创新思维
扬州市2010年中考作文题: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
请以“在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苏州市中考作文题: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常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贤明的国文老师出的题目不超过学生经验范围,站在学生的立足点上,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思考,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这一点上说,以上三市的作文命题是符合上面的精神的,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生活。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精神的、物质的生活,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到最佳。要做到这样,就需要命题者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从中考作文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作文教学必须做到:
一、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
常言道:“作文是素质中的素质”。我们培养的高素质的人,必须是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良知、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的人,有审美品位(精神生活的质量高)的人,有精神文化的生产能力(写作)的人。而作文命题就需要注意其导向性,给学生以正面道德情怀的熏陶,以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审美情趣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人品端正、人性诗意化的社会有用之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原汁原味的人。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说诚信之言,何立真人人格。作文教学长期走在“泛政治化”的故道上,缺失了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诸如体恤、亲和、善良、仁慈、同情、怜悯、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而当学生作文中闪烁着心灵的光辉时,他们的心府就受到一次沐浴,人格就获得一次冶炼。那么,如何在激扬文字中铸塑学生的人格呢?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着力:第一,让学生敞亮心扉,抒写性灵。具体地说就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手中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第二,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显美的过程。走出校园,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他们热爱生命的活力。因为生活永远涵融于人的情感之中。一旦有了这种生命的活力,学生就能于风光绮丽、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虫的嘀咽,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这些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反映出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从而让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人生。
二、有利于情感和知识的调动
写作是情感的流淌。只有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缺乏感悟情感的生命,人就不会激动,不会为美而欢呼或为美而感伤。没有情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情感的生活是冷漠的。高远的天宇因为有了星星才活泼,深渊的大海因为有了浪花才澎湃,荒凉的沙漠因为有了驼铃才有生机。所以,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情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硕的果。有这么一段描写夜晚的文字:“晚上的花犹如一个个羞羞答答的少女。星星不知怎么的,也少了好几颗,连几乎每天出现的月亮婆婆今天也不见了。在地上的那些花朵白天是那样五彩缤纷:红的那么热烈,绿的那么清新,紫的那么神秘,黄的那么高贵……而现在却变得无精打采了,有的把自己缩成一团,有的把腰弯了下来,有的还伸伸手打个呵欠呢!真是多姿多样、当我刚想靠近时,它们突然变了,好像在对我说:快走……”我们可以体验出,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对夜色的喜爱之情,并为此调动了以前所学的修辞,使文字变得优美生动。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事物“动情”,才能在文章中“融情”,作品才会“传情”。这需要我们的命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
三、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人都有“富裕”的幻想天性。这种幻想天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孩子天性的发挥,用各种方法来弹拨学生天性之弦。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鲁迅先生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力,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幻想飞上天空,幻想潜入蚁穴……”。因此,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和创造,本是学生作文创作的“专利”。想象翅膀一旦高翔,学生心中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每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就便得到一次释放,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第二,让学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的氛围之中培养灵气,绝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們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因为生命需要养分,文章则需要艺术的、文学的滋养。学生有一种艺术爱好,或集邮,或摄影,或书法,或绘画,或乐器,或打球,或登山等。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而对某一艺术门类有了深刻的把玩之后,常常就能激发作文中的灵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可将书法的“布局之道”,联想到文章的结构安排,将绘画的“计白当墨”联想到文章的跳跃之美。这就是“创造”。我们要细心呵护学生作文的灵性的“创造”。一位学生在《“我”为我服务》一文中叙写了“克隆人披着服务于人类的外衣闪亮登场”,引起社会一片混乱的科幻故事,大胆想像,创造性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情节,行文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有位学生提出“开卷”真的“有益”吗?这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造性的发挥。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拟贴近学生生活的文题关系到作文的内容。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欲望的强弱和思维的活跃程度。所以,在命题上一定得巧用心思,合时合事。文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以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为作文的内容。作文教学要细化、序化、量化,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变化。这样才会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感的调动、思维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江苏江都市花荡中学;225214)
【关键词】学生生活 人文情怀 情感 创新思维
扬州市2010年中考作文题: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
请以“在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苏州市中考作文题: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常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贤明的国文老师出的题目不超过学生经验范围,站在学生的立足点上,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思考,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这一点上说,以上三市的作文命题是符合上面的精神的,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生活。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精神的、物质的生活,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到最佳。要做到这样,就需要命题者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从中考作文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作文教学必须做到:
一、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
常言道:“作文是素质中的素质”。我们培养的高素质的人,必须是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良知、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的人,有审美品位(精神生活的质量高)的人,有精神文化的生产能力(写作)的人。而作文命题就需要注意其导向性,给学生以正面道德情怀的熏陶,以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审美情趣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人品端正、人性诗意化的社会有用之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原汁原味的人。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说诚信之言,何立真人人格。作文教学长期走在“泛政治化”的故道上,缺失了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诸如体恤、亲和、善良、仁慈、同情、怜悯、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而当学生作文中闪烁着心灵的光辉时,他们的心府就受到一次沐浴,人格就获得一次冶炼。那么,如何在激扬文字中铸塑学生的人格呢?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着力:第一,让学生敞亮心扉,抒写性灵。具体地说就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手中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第二,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显美的过程。走出校园,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他们热爱生命的活力。因为生活永远涵融于人的情感之中。一旦有了这种生命的活力,学生就能于风光绮丽、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虫的嘀咽,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这些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反映出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从而让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人生。
二、有利于情感和知识的调动
写作是情感的流淌。只有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缺乏感悟情感的生命,人就不会激动,不会为美而欢呼或为美而感伤。没有情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情感的生活是冷漠的。高远的天宇因为有了星星才活泼,深渊的大海因为有了浪花才澎湃,荒凉的沙漠因为有了驼铃才有生机。所以,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情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硕的果。有这么一段描写夜晚的文字:“晚上的花犹如一个个羞羞答答的少女。星星不知怎么的,也少了好几颗,连几乎每天出现的月亮婆婆今天也不见了。在地上的那些花朵白天是那样五彩缤纷:红的那么热烈,绿的那么清新,紫的那么神秘,黄的那么高贵……而现在却变得无精打采了,有的把自己缩成一团,有的把腰弯了下来,有的还伸伸手打个呵欠呢!真是多姿多样、当我刚想靠近时,它们突然变了,好像在对我说:快走……”我们可以体验出,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对夜色的喜爱之情,并为此调动了以前所学的修辞,使文字变得优美生动。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事物“动情”,才能在文章中“融情”,作品才会“传情”。这需要我们的命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
三、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人都有“富裕”的幻想天性。这种幻想天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孩子天性的发挥,用各种方法来弹拨学生天性之弦。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鲁迅先生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力,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幻想飞上天空,幻想潜入蚁穴……”。因此,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和创造,本是学生作文创作的“专利”。想象翅膀一旦高翔,学生心中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每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就便得到一次释放,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第二,让学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的氛围之中培养灵气,绝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們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因为生命需要养分,文章则需要艺术的、文学的滋养。学生有一种艺术爱好,或集邮,或摄影,或书法,或绘画,或乐器,或打球,或登山等。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而对某一艺术门类有了深刻的把玩之后,常常就能激发作文中的灵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可将书法的“布局之道”,联想到文章的结构安排,将绘画的“计白当墨”联想到文章的跳跃之美。这就是“创造”。我们要细心呵护学生作文的灵性的“创造”。一位学生在《“我”为我服务》一文中叙写了“克隆人披着服务于人类的外衣闪亮登场”,引起社会一片混乱的科幻故事,大胆想像,创造性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情节,行文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有位学生提出“开卷”真的“有益”吗?这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造性的发挥。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拟贴近学生生活的文题关系到作文的内容。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欲望的强弱和思维的活跃程度。所以,在命题上一定得巧用心思,合时合事。文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以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为作文的内容。作文教学要细化、序化、量化,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变化。这样才会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感的调动、思维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江苏江都市花荡中学;22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