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以前的学生写作文愁,现在的学生写作文也是愁,只不过愁的内容已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愁的是没有素材,无米下锅,现在愁的则是面对众多的素材却选不好,用不好了。因为现在媒体如此发达,各种各样的素材网上、电视上、收音机里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素材宝库”“作文必备”等之类的书也到处都是。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写作时应如何来选好素材,用好素材。要想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有创意”,除了遵循“真实”“健康”“鲜活”这几个选材原则以外,还要学习一些方法与技巧来处理好素材。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方法。
一、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中考作文在命题上一般很少设置审题障碍,目的是为同学们提供发挥空间,有助于同学们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但是,这样的命题选材范围无穷大,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感觉选材无从下手。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大为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材处理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加入限制语的方法来缩小选材的范围,如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用“谁发现了什么”的方法缩小选材的范围。如河南省中考优秀作文《煮咖啡》,作者将“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一个大命题转化为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煮咖啡”,通过“煮咖啡”来表现自己对“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的认识,可以说是大话题与小材料的完美结合。再如以“科技发展”为题写一篇作文。“科技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无法写得面面俱到。我们选材时可选择与环境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即所谓的“热点”来谈,才容易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人们常说的“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另外,体裁不同,选材也不同。拿到文题后,先确定好写作的体裁,这样选材的范围自然就小了。例如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与某种色彩相关的人,例如可以写与绿色相关的邮政工作人员或以红色来写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如果写散文,描写大自然中各种赏心悦目的色彩,也可以由色彩引发联想和思考,阐述对人、对事、对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化大为小,就可缩小素材的选择范围。
二、化窄为宽,适当拓展
我们写作文有时会发现有的作文题目乍看起来范围很窄或很浅,但经过深入思考,又会发现其含义是广泛而又丰富的。因此,审题时要选好切入口,尽可能地化窄为宽,由浅入深,逐步扩大选材的范围,丰富选材的内涵。如作文题“门其实开着”,可以从门的本义切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例如教室的门、办公室的门,家门、房门等等;也可以从门的比喻义切入,写心理之门、理解之门、国门等。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选材时只要联系生活,范围就很广: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方面选材,也可以从环境、学习、娱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选材,还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家乡情、爱国情等。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角度巧妙,灵感就会如泉涌,选材自然贴切。
三、变旧为新,亮人眼球
新颖的材料,首先是指最新的信息,其次是指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但是别人没有或很少使用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新颖的材料,便于生发新意,能引人入胜。材料陈旧,尽是“炒现饭”“老一套”,文章就没有生气,就不能吸引人、更不能打动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必须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鲜材料,用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俗、新经验、新成就,来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理。这样文章才能反映时代精神,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如“家乡的变化”这个作文题几代人都写过,这样的旧话题怎样常写常新呢?选材就要有时代感,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有的同学通过写农村妇女喝减肥茶、跳健美操来反映家乡的变化,这就不落窠臼,犹如“老坛装新酒”,写出了新鲜劲儿。再如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普通的考试,无非就是老师出卷、监考,同学们答题、上交,平淡无奇,毫无新意。如果赋予“考试”新的含义,注意选用吸引人的特别情节,写生活中对我们的意志、品格、心理的特殊考试,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选材就能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材料要新颖,并不是说老材料就不能用。有时也可以用老材料,但是要用得巧妙,使老材料产生新意。如有篇《应该比郓哥更勇敢》的文章,用了《水浒》中“郓哥不忿闹茶肆”的材料。作者把郓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畏强暴、助武大郎一臂之力的高尚行为,同当前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目睹流氓、罪犯作案时的懦弱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阐明“我们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时,应该比郓哥更勇敢一些”的观点。这篇文章将老材料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立意新颖别致,使读者感到新鲜。
四、化抽象为具体
作文中有的话题或命题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例如“责任”“价值”等,这些思想范畴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选材呢?
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用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将“责任”这个抽象的话题演绎得生动而深刻。话题为“价值”的作文可以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普通的一块石头、一张纸,都可以通过形象的事物谈价值;人生大事小事只要是美好的,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如“面对大海”这个文题,“大海”的含义既很宽泛,也很抽象,若单纯写实,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此时,若能从具体的方面入手,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联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联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编辑 巧克力)
以前愁的是没有素材,无米下锅,现在愁的则是面对众多的素材却选不好,用不好了。因为现在媒体如此发达,各种各样的素材网上、电视上、收音机里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素材宝库”“作文必备”等之类的书也到处都是。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写作时应如何来选好素材,用好素材。要想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有创意”,除了遵循“真实”“健康”“鲜活”这几个选材原则以外,还要学习一些方法与技巧来处理好素材。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方法。
一、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中考作文在命题上一般很少设置审题障碍,目的是为同学们提供发挥空间,有助于同学们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但是,这样的命题选材范围无穷大,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感觉选材无从下手。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大为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材处理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加入限制语的方法来缩小选材的范围,如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用“谁发现了什么”的方法缩小选材的范围。如河南省中考优秀作文《煮咖啡》,作者将“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一个大命题转化为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煮咖啡”,通过“煮咖啡”来表现自己对“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的认识,可以说是大话题与小材料的完美结合。再如以“科技发展”为题写一篇作文。“科技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无法写得面面俱到。我们选材时可选择与环境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即所谓的“热点”来谈,才容易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人们常说的“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另外,体裁不同,选材也不同。拿到文题后,先确定好写作的体裁,这样选材的范围自然就小了。例如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与某种色彩相关的人,例如可以写与绿色相关的邮政工作人员或以红色来写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如果写散文,描写大自然中各种赏心悦目的色彩,也可以由色彩引发联想和思考,阐述对人、对事、对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化大为小,就可缩小素材的选择范围。
二、化窄为宽,适当拓展
我们写作文有时会发现有的作文题目乍看起来范围很窄或很浅,但经过深入思考,又会发现其含义是广泛而又丰富的。因此,审题时要选好切入口,尽可能地化窄为宽,由浅入深,逐步扩大选材的范围,丰富选材的内涵。如作文题“门其实开着”,可以从门的本义切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例如教室的门、办公室的门,家门、房门等等;也可以从门的比喻义切入,写心理之门、理解之门、国门等。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选材时只要联系生活,范围就很广: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方面选材,也可以从环境、学习、娱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选材,还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家乡情、爱国情等。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角度巧妙,灵感就会如泉涌,选材自然贴切。
三、变旧为新,亮人眼球
新颖的材料,首先是指最新的信息,其次是指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但是别人没有或很少使用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新颖的材料,便于生发新意,能引人入胜。材料陈旧,尽是“炒现饭”“老一套”,文章就没有生气,就不能吸引人、更不能打动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必须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鲜材料,用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俗、新经验、新成就,来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理。这样文章才能反映时代精神,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如“家乡的变化”这个作文题几代人都写过,这样的旧话题怎样常写常新呢?选材就要有时代感,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有的同学通过写农村妇女喝减肥茶、跳健美操来反映家乡的变化,这就不落窠臼,犹如“老坛装新酒”,写出了新鲜劲儿。再如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普通的考试,无非就是老师出卷、监考,同学们答题、上交,平淡无奇,毫无新意。如果赋予“考试”新的含义,注意选用吸引人的特别情节,写生活中对我们的意志、品格、心理的特殊考试,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选材就能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材料要新颖,并不是说老材料就不能用。有时也可以用老材料,但是要用得巧妙,使老材料产生新意。如有篇《应该比郓哥更勇敢》的文章,用了《水浒》中“郓哥不忿闹茶肆”的材料。作者把郓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畏强暴、助武大郎一臂之力的高尚行为,同当前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目睹流氓、罪犯作案时的懦弱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阐明“我们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时,应该比郓哥更勇敢一些”的观点。这篇文章将老材料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立意新颖别致,使读者感到新鲜。
四、化抽象为具体
作文中有的话题或命题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例如“责任”“价值”等,这些思想范畴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选材呢?
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用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将“责任”这个抽象的话题演绎得生动而深刻。话题为“价值”的作文可以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普通的一块石头、一张纸,都可以通过形象的事物谈价值;人生大事小事只要是美好的,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如“面对大海”这个文题,“大海”的含义既很宽泛,也很抽象,若单纯写实,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此时,若能从具体的方面入手,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联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联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