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展示和完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合理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正确理解重难点,找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其次,在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最后是制定的学习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表述要科学准确,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并灵活艺术处理生成目标。
一、重视教材分析,有助于厘清课时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二)教材分析的方法和作用
1. 准确地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2. 搞清楚同一领域的内容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是怎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在各年级中各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做好有效的教学衔接。具体来说,所教知识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所教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基础,即所教的知识在教材的地位,即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3. 重视学生的认知及能力起点。一是不机械地教教材,应灵活地用好教材和整合教材;二是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不脱离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按学生实际认识水进行教学。
二、做好学情分析,有助于读懂课时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爱意福瑞学情分析专家指出: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
课前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以下方法:
1. 测试法。课前通过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各种主客观测验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认知水平和知識经验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
3. 实验法。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切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问或试做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4. 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或者课后与孩子们交谈时,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三、科学制定目标,有助于达成课时学习目标
结合学情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本节课教学要求的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等,梳理整册的教材内容,从而科学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要把握课时学习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由原来过多关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课时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课时学习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婺远。课时学习目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另外,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如任何一节课都应关注的“人的一般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还有一些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如数感、数学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我们很多时候无法事先预想到,所以不可能一一写进课时学习目标。但不写进目标并不意味着无须落实,相反,这需要我们抓住一切教学契机加以把握,灵活处理。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展示和完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合理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正确理解重难点,找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其次,在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最后是制定的学习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表述要科学准确,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并灵活艺术处理生成目标。
一、重视教材分析,有助于厘清课时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二)教材分析的方法和作用
1. 准确地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2. 搞清楚同一领域的内容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是怎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在各年级中各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做好有效的教学衔接。具体来说,所教知识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所教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基础,即所教的知识在教材的地位,即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3. 重视学生的认知及能力起点。一是不机械地教教材,应灵活地用好教材和整合教材;二是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不脱离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按学生实际认识水进行教学。
二、做好学情分析,有助于读懂课时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爱意福瑞学情分析专家指出: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
课前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以下方法:
1. 测试法。课前通过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各种主客观测验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认知水平和知識经验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
3. 实验法。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切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问或试做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4. 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或者课后与孩子们交谈时,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三、科学制定目标,有助于达成课时学习目标
结合学情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本节课教学要求的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等,梳理整册的教材内容,从而科学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要把握课时学习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由原来过多关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课时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课时学习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婺远。课时学习目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另外,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如任何一节课都应关注的“人的一般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还有一些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如数感、数学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我们很多时候无法事先预想到,所以不可能一一写进课时学习目标。但不写进目标并不意味着无须落实,相反,这需要我们抓住一切教学契机加以把握,灵活处理。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