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行业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趋于多元化,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各专业都应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在整体培养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业的实践模式探索是可靠途径。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更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强调学生对企业行业等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忽视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主动适应问题,即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对社会环境加以改造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理念,要打破传统模式,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市场意识,培养开拓精神。理念更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注重主体意识培养
从教育本质来看,人才培养过程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要着重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摆摊依赖和被动性,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良好品质。
1.2注重市场意识培养
了解社会,熟悉市场规则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市场,培养和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抛去落后的市场机制观念,学会审时度势,善于发现、捕捉和创造商机。
1.3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处于创业阶段的个体,羽翼未丰,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人际关系、资金等都方面会存在一定问题。这个时期,合作精神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就显得尤为关键,它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
1.4培养创新和超越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善于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摆脱陈规陋习,超越现实或传统的思想束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变学生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创新,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改革更新现有行业规则,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创新领域,培养学生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
1.5加大挫折教育力度
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独立、自信和承受失败的挫折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挖掘自身潜能,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生存、竞争、创新能力,使之从逆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要加大挫折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失败与挫折,辩证地看待成功与挫折。虽说挫折会带来痛苦和沮丧,但也是经验积累的必由之路。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
2.1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改变观念,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首先要考虑专业建设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紧扣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大胆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坚定了目标,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才能有正确的方向。
2.2建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依据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和课程开发,推动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对形成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调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职业岗位培养框架,设置课程体系。依照相关性、有用性、实用性的原则,建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教育,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坚定的创业精神。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通过社团实践部进行创新实践,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和全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2.3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保障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通过制定高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为创新创业教育在现行教学体制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创新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全部具有职业资格证,部分教师为学院负责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教师不定期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培训。再次,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通过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力争做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评价。加强多方合作,通过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家庭、学生的多方联动,构建立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力,共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题 课题编号:LZYZXZC1838
参考文献
[1]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09-110.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3]谢胜强,陈德棉,陈盈盈,等.国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3):87-89.
[4]徐建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04):26-27.
(作者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在整体培养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业的实践模式探索是可靠途径。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更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强调学生对企业行业等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忽视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主动适应问题,即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对社会环境加以改造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理念,要打破传统模式,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市场意识,培养开拓精神。理念更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注重主体意识培养
从教育本质来看,人才培养过程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要着重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摆摊依赖和被动性,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良好品质。
1.2注重市场意识培养
了解社会,熟悉市场规则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市场,培养和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抛去落后的市场机制观念,学会审时度势,善于发现、捕捉和创造商机。
1.3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处于创业阶段的个体,羽翼未丰,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人际关系、资金等都方面会存在一定问题。这个时期,合作精神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就显得尤为关键,它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
1.4培养创新和超越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善于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摆脱陈规陋习,超越现实或传统的思想束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变学生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创新,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改革更新现有行业规则,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创新领域,培养学生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
1.5加大挫折教育力度
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独立、自信和承受失败的挫折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挖掘自身潜能,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生存、竞争、创新能力,使之从逆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要加大挫折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失败与挫折,辩证地看待成功与挫折。虽说挫折会带来痛苦和沮丧,但也是经验积累的必由之路。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
2.1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改变观念,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首先要考虑专业建设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紧扣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大胆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坚定了目标,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才能有正确的方向。
2.2建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依据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和课程开发,推动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对形成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调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职业岗位培养框架,设置课程体系。依照相关性、有用性、实用性的原则,建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教育,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坚定的创业精神。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通过社团实践部进行创新实践,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和全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2.3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保障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通过制定高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为创新创业教育在现行教学体制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创新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全部具有职业资格证,部分教师为学院负责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教师不定期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培训。再次,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通过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力争做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评价。加强多方合作,通过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家庭、学生的多方联动,构建立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力,共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题 课题编号:LZYZXZC1838
参考文献
[1]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09-110.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3]谢胜强,陈德棉,陈盈盈,等.国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3):87-89.
[4]徐建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04):26-27.
(作者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