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破解制约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难题,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是教育强国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德育管理及德育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实现德育信息化管理的步骤。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
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定。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职业教育信息化将是促成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校德育管理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还在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流程,工作周期长,易错率高,因此效率低下,学生德育管理难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和教育,家校、校企教育合力难以形成,德育管理效果不强。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信息化亟需得到发展。
一、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内容
根据职业院校德育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要实现德育信息化就要实现德育管理载体、常规德育管理和师生评价三方面的信息化,同时还需配套建立健全适应德育管理信息化需要的制度。
(1)实现德育管理载体的信息化。
德育载体信息化需要在现有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网,建设德育天地、团学活动、网上家长学校等德育管理宣传载体,打造班级博客等班级德育管理信息化载体,创新使用班级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打造互动性、开放式的德育管理信息化载体。
(2)实现校园常规德育管理的信息化。
为实现德育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德育管理水平,需要全面设计与开发一套基于职业院校德育管理需求分析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将学生日常行规管理、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团学活动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校园日常德育行为管理等进行“数字化”,并纳入到系统中,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按照个人身份权限登录随时查询相应数据,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师生信息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打破校园教学、德育管理系统信息孤岛的怪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德育管理评价的信息化。
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保证德育活动的效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性功能。但由于传统德育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极易造成不客观、不准确、不全面的现象,针对性不强,削弱了德育评价应有的作用。
利用德育管理系统,实现德育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结合,并利用德育管理系统大数据优势,全方位综合评价学生发展情况,并给出学生个性化的德育评价,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发展情况,据此调整教育方式和重点,学生可随时查看个人德育发展情况,根据要求及时做出行为调整,真正达到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
此外,职业院校大多采用校内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期间,利用传统评价方式,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前几年学生在校情况,学校也难以掌握学生在企业表现情况,利用德育评价信息化为学校、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搭起桥梁。
(4)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主体是指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从广义的角度,学校、社会、家庭、学生都是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管理信息化,打破传统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下社会、家庭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德育管理模式,家长可以通过德育管理系统随时随地查看孩子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信息化载体,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校企合作单位利用信息化载体向学生传递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有效凝聚各德育教育主体的合力,提升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效果。
(5)健全德育管理信息化配套制度。
德育管理制度指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对象分别或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为准则。目前,职业院校传统德育管理模式下的德育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习惯于使用现有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在德育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需梳理并制定相应制度,实现德育管理信息化与现有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从而提升德育管理效率。
(6)加强德育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培训。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信息化培训,提升德育工作队伍信息化素养是德育信息化管理实践的重要保证,要通过会议、学时培训等各种途径加强理念宣传、操作培训等,提升德育工作队伍内应用德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意愿和水平。
二、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骤
职业院校开展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德育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流程更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学校德育管理、家庭德育管理、企业实习德育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职业院校德育管理效能,满足新时代德育工作要求。具体步骤如下:
(1)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为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础,确保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2)构建德育信息化管理立体网络,有序拓展德育渠道。
结合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际需要,开辟校园网“德育活动”版块和“学生天地”版块,将德育资讯、家长学校、团学工作等通过校园网进行展示;开辟班级博客,让家庭通过博客参与班级管理,分享学生成长过程;以微信、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学校德育管理信息,提升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3)建立一个与学校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的德育管理系统。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数据标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规范德育工作流程,实现德育精细化管理。通过有计划扩大德育管理信息化覆盖面,逐步扩展学生行为表现数据信息采集渠道,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德育教育预警、科学评价等功能。
(4)建立德育管理信息化配套制度
在现有制度中融入信息化管理要素,为学校德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5)打造信息素养高的德育信息化管理队伍。
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力支撑,加强学校行政、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及合作企业相关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从而确保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能落地,并切实提升德育管理效能,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德育信息化管理下,学校德育管理人员如学工处老师、系部德育老师、班主任及得到授权的学生自主管理人员将学校日常德育管理信息录入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德育管理的信息化;家庭及校企合作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学生在校日常行规表现;同时,通过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了日常德育管理流程,家长可以实时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企业在查看学生表现的同时,可以在系统中录入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每日表现情况,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延伸,保证了学生德育管理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利用德育信息化管理载体,如校园网网上家长学校、德育天地,班级博客,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微博等,实现学校、家长、企业、学生之间的多维沟通,有效弥补了职业院校传统德育管理模式下因学校、家庭、学生、企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手段而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的缺陷,利用信息化手段,促成师生、亲子、家校、企校等多方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效果。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
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定。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职业教育信息化将是促成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校德育管理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还在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流程,工作周期长,易错率高,因此效率低下,学生德育管理难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和教育,家校、校企教育合力难以形成,德育管理效果不强。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信息化亟需得到发展。
一、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内容
根据职业院校德育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要实现德育信息化就要实现德育管理载体、常规德育管理和师生评价三方面的信息化,同时还需配套建立健全适应德育管理信息化需要的制度。
(1)实现德育管理载体的信息化。
德育载体信息化需要在现有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网,建设德育天地、团学活动、网上家长学校等德育管理宣传载体,打造班级博客等班级德育管理信息化载体,创新使用班级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打造互动性、开放式的德育管理信息化载体。
(2)实现校园常规德育管理的信息化。
为实现德育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德育管理水平,需要全面设计与开发一套基于职业院校德育管理需求分析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将学生日常行规管理、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团学活动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校园日常德育行为管理等进行“数字化”,并纳入到系统中,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按照个人身份权限登录随时查询相应数据,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师生信息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打破校园教学、德育管理系统信息孤岛的怪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德育管理评价的信息化。
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保证德育活动的效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性功能。但由于传统德育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极易造成不客观、不准确、不全面的现象,针对性不强,削弱了德育评价应有的作用。
利用德育管理系统,实现德育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结合,并利用德育管理系统大数据优势,全方位综合评价学生发展情况,并给出学生个性化的德育评价,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发展情况,据此调整教育方式和重点,学生可随时查看个人德育发展情况,根据要求及时做出行为调整,真正达到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
此外,职业院校大多采用校内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期间,利用传统评价方式,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前几年学生在校情况,学校也难以掌握学生在企业表现情况,利用德育评价信息化为学校、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搭起桥梁。
(4)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主体是指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从广义的角度,学校、社会、家庭、学生都是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管理信息化,打破传统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下社会、家庭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德育管理模式,家长可以通过德育管理系统随时随地查看孩子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信息化载体,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校企合作单位利用信息化载体向学生传递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有效凝聚各德育教育主体的合力,提升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效果。
(5)健全德育管理信息化配套制度。
德育管理制度指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对象分别或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为准则。目前,职业院校传统德育管理模式下的德育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习惯于使用现有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在德育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需梳理并制定相应制度,实现德育管理信息化与现有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从而提升德育管理效率。
(6)加强德育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培训。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信息化培训,提升德育工作队伍信息化素养是德育信息化管理实践的重要保证,要通过会议、学时培训等各种途径加强理念宣传、操作培训等,提升德育工作队伍内应用德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意愿和水平。
二、职业院校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骤
职业院校开展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德育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流程更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学校德育管理、家庭德育管理、企业实习德育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职业院校德育管理效能,满足新时代德育工作要求。具体步骤如下:
(1)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为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础,确保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2)构建德育信息化管理立体网络,有序拓展德育渠道。
结合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际需要,开辟校园网“德育活动”版块和“学生天地”版块,将德育资讯、家长学校、团学工作等通过校园网进行展示;开辟班级博客,让家庭通过博客参与班级管理,分享学生成长过程;以微信、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学校德育管理信息,提升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3)建立一个与学校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的德育管理系统。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数据标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规范德育工作流程,实现德育精细化管理。通过有计划扩大德育管理信息化覆盖面,逐步扩展学生行为表现数据信息采集渠道,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德育教育预警、科学评价等功能。
(4)建立德育管理信息化配套制度
在现有制度中融入信息化管理要素,为学校德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5)打造信息素养高的德育信息化管理队伍。
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力支撑,加强学校行政、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及合作企业相关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从而确保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能落地,并切实提升德育管理效能,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德育信息化管理下,学校德育管理人员如学工处老师、系部德育老师、班主任及得到授权的学生自主管理人员将学校日常德育管理信息录入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德育管理的信息化;家庭及校企合作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学生在校日常行规表现;同时,通过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了日常德育管理流程,家长可以实时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企业在查看学生表现的同时,可以在系统中录入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每日表现情况,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延伸,保证了学生德育管理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利用德育信息化管理载体,如校园网网上家长学校、德育天地,班级博客,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微博等,实现学校、家长、企业、学生之间的多维沟通,有效弥补了职业院校传统德育管理模式下因学校、家庭、学生、企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手段而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的缺陷,利用信息化手段,促成师生、亲子、家校、企校等多方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效果。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