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枯燥、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的现象,所以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入一些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相关的名人趣事,则会起到调动气氛,同时帮助理解一些基本原理的作用。本文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中的典型趣事趣闻进行总结,为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轶事趣闻;气氛调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78-02
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基本知识融会贯通,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同时,如果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分子生物学发展相关的历史故事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趣,同时在这些故事中以浅出的方式把原理讲述出来,促进教学效果。本文就部分生物技术原理相关的趣事趣闻进行总结,为分子生物学专业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和思考。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相关
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现,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现者Mullis是Cetus公司的测序人员。他为了测序反应的模板量不够而发愁。一天,他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山路的曲折反復,Mullis突然想到,为什么不通过体外复制对模板DNA进行扩增呢?这时离DNA复制原理发现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难道没人想起这么简单的技术?
其实在1971年,Khorana曾经提出过假设,[1]但是因为引物合成技术不成熟,难以以实验验证这个方法,加上其他基因克隆技术兴起,这个设想被搁置。
Mullis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化学专家,在Cetus公司专攻寡核苷酸引物合成,引物合成对他不是问题。他的设想被公司采纳,同时派了技术员来帮助Mullis来验证。最终获得了成功。[2,3]Mullis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PCR应用方面,有很多惊天大案都与其有关。首先是最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有很多证据对辛普森不利,因为他的车上和院子里都有血手套。警方提取了辛普森60ml血液,与现场血迹以PCR和相关方法进行验证,发现有辛普森的血迹在现场。但是,侦探李昌钰恰恰抓住警方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失误,就是警察带着辛普森身上提取的血样到过现场,而且这份血液样品少了10-12ml,不能确定是否是样本洒落在现场而造成辛普森血迹在现场的阳性的结果。这也是辛普森疑罪从无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值得给学生介绍的案例是俄国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终结以及其遗骨身份的鉴定。沙皇统治被推翻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在被拘禁1年后被集体枪决。苏联解体后,其遗骨经过DNA检测辨认,对其身份进行了确定。这个检测过程就用到了PCR技术。
二、犯罪基因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人的细胞内有一套基因组,在指导细胞的功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极其残忍的杀人犯辩称自己因为携带的遗传基因与别人不同导致自己犯下如此大的罪行。这个杀人犯叫兰德勒·梅因,事情发生在费城。兰德勒与名叫布尔如瓦的嫌犯,杀害了布尔如瓦的养父母,他们对其养父母的虐待和杀戮长达2个小时,手段非常残忍。此外,兰德勒还丧心病狂地强奸了布尔如瓦的养母。因为手段残忍,兰德勒被陪审团定下了死罪。但兰德勒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免罪理由:自己之所以犯罪是继承了父亲的犯罪基因,因为其父也是因为杀害一名妇女而在1995年被处以了死刑。所以要怪只能怪基因不好,令人瞠目!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有个杀人狂魔叫理查德·斯帕克,他一夜之间残忍的杀害了8名护士,而且手段令人发指。医学专家对其身体检查,发现他多了一条Y染色体,所以他是一名超级男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三、生物进化的趣闻
生物进化中最有趣的事情是“惹不起,躲得起”策略在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起源于海洋,海洋中的钙离子丰富,所以早期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没有骨骼。但是随着生物的繁衍,弱肉强食,弱小的生物难以与强大的生物抗衡,不能生存,所以搬家到淡水江河中寻求资源。因为淡水缺乏钙离子,这种环境促进了生物骨骼的产生,用以固定钙。所以,我们的祖先在早期,不如水母的祖先更强大。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从猿到人的进化,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形容。非洲早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食物丰富,生活在非洲的大猩猩生活非常“优越”。同时丛林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在树上栖息,这样利于逃避天敌。
非洲地质的巨变促使贯穿南北的高原形成,西部保持了原有的湿润气候和森林(图1A,B)。但是东部雨水少,变为草原(图1A,B)。草原上的生活不仅缺乏食物,最大的问题是难以逃避天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天敌进行瞭望,生活在东部“困难区”的大猩猩逐渐养成了直立行走的习惯。这样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Kleppe K,Ohtsuka E,Kleppe R,Molineux I,Khorana HG.Studies on polynucleotides:XCVI.Repair replication of short synthetic DNA’s as catalyzed by DNA polymerases[J].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1971,56(2):341-361.
[2]Saiki RK,Scharf S,Faloona F,Mullis KB,Horn GT,Erlich HA,Arnheim N.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J].Science,1985,230(4732):1350-1354.
[3]Mullis KB,Faloona FA.Specific synthesis of DNA in vitro via a polymerase-catalyzed chain reaction[J].Methods Enzymol,1987,(155):335-50.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轶事趣闻;气氛调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78-02
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基本知识融会贯通,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同时,如果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分子生物学发展相关的历史故事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趣,同时在这些故事中以浅出的方式把原理讲述出来,促进教学效果。本文就部分生物技术原理相关的趣事趣闻进行总结,为分子生物学专业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和思考。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相关
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现,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现者Mullis是Cetus公司的测序人员。他为了测序反应的模板量不够而发愁。一天,他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山路的曲折反復,Mullis突然想到,为什么不通过体外复制对模板DNA进行扩增呢?这时离DNA复制原理发现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难道没人想起这么简单的技术?
其实在1971年,Khorana曾经提出过假设,[1]但是因为引物合成技术不成熟,难以以实验验证这个方法,加上其他基因克隆技术兴起,这个设想被搁置。
Mullis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化学专家,在Cetus公司专攻寡核苷酸引物合成,引物合成对他不是问题。他的设想被公司采纳,同时派了技术员来帮助Mullis来验证。最终获得了成功。[2,3]Mullis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PCR应用方面,有很多惊天大案都与其有关。首先是最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有很多证据对辛普森不利,因为他的车上和院子里都有血手套。警方提取了辛普森60ml血液,与现场血迹以PCR和相关方法进行验证,发现有辛普森的血迹在现场。但是,侦探李昌钰恰恰抓住警方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失误,就是警察带着辛普森身上提取的血样到过现场,而且这份血液样品少了10-12ml,不能确定是否是样本洒落在现场而造成辛普森血迹在现场的阳性的结果。这也是辛普森疑罪从无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值得给学生介绍的案例是俄国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终结以及其遗骨身份的鉴定。沙皇统治被推翻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在被拘禁1年后被集体枪决。苏联解体后,其遗骨经过DNA检测辨认,对其身份进行了确定。这个检测过程就用到了PCR技术。
二、犯罪基因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人的细胞内有一套基因组,在指导细胞的功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极其残忍的杀人犯辩称自己因为携带的遗传基因与别人不同导致自己犯下如此大的罪行。这个杀人犯叫兰德勒·梅因,事情发生在费城。兰德勒与名叫布尔如瓦的嫌犯,杀害了布尔如瓦的养父母,他们对其养父母的虐待和杀戮长达2个小时,手段非常残忍。此外,兰德勒还丧心病狂地强奸了布尔如瓦的养母。因为手段残忍,兰德勒被陪审团定下了死罪。但兰德勒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免罪理由:自己之所以犯罪是继承了父亲的犯罪基因,因为其父也是因为杀害一名妇女而在1995年被处以了死刑。所以要怪只能怪基因不好,令人瞠目!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有个杀人狂魔叫理查德·斯帕克,他一夜之间残忍的杀害了8名护士,而且手段令人发指。医学专家对其身体检查,发现他多了一条Y染色体,所以他是一名超级男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三、生物进化的趣闻
生物进化中最有趣的事情是“惹不起,躲得起”策略在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起源于海洋,海洋中的钙离子丰富,所以早期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没有骨骼。但是随着生物的繁衍,弱肉强食,弱小的生物难以与强大的生物抗衡,不能生存,所以搬家到淡水江河中寻求资源。因为淡水缺乏钙离子,这种环境促进了生物骨骼的产生,用以固定钙。所以,我们的祖先在早期,不如水母的祖先更强大。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从猿到人的进化,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形容。非洲早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食物丰富,生活在非洲的大猩猩生活非常“优越”。同时丛林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在树上栖息,这样利于逃避天敌。
非洲地质的巨变促使贯穿南北的高原形成,西部保持了原有的湿润气候和森林(图1A,B)。但是东部雨水少,变为草原(图1A,B)。草原上的生活不仅缺乏食物,最大的问题是难以逃避天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天敌进行瞭望,生活在东部“困难区”的大猩猩逐渐养成了直立行走的习惯。这样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Kleppe K,Ohtsuka E,Kleppe R,Molineux I,Khorana HG.Studies on polynucleotides:XCVI.Repair replication of short synthetic DNA’s as catalyzed by DNA polymerases[J].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1971,56(2):341-361.
[2]Saiki RK,Scharf S,Faloona F,Mullis KB,Horn GT,Erlich HA,Arnheim N.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J].Science,1985,230(4732):1350-1354.
[3]Mullis KB,Faloona FA.Specific synthesis of DNA in vitro via a polymerase-catalyzed chain reaction[J].Methods Enzymol,1987,(155):3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