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产品从生产向消费者移动的全过程即为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实现农民增收、保障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剖析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发现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弱、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为此,文章针对实际情况,给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升级途径。
[关键词]新常态;现代农产品;流通成本;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44-02
1 导言
本文详细分析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法对流通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有助于控制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建议。
2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现状
2.1 农产品流通模式逐步改变,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加快升级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流通模式面临新形势,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崛起,在流通主体、组织方式、上下游等方面均呈现创新与变化。首先,互联网在城市催生了很多农产品电商,如本来生活、广西糖网、中国棉花网、优配良品、青年菜君、中华粮网、我买网、B2B食材网、中国惠农网、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各类生产者开始直接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大量农民和合作社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自产自销流通模式。这与传统集市售卖相比,面对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再次,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也积极加入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传统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能在及时获得市场信息的同时又掌握着农产品流通链条上最多的资源。因此将其应用于电子商务平台,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最后,消费者主动性增强,成为主导力量。
2.2 农产品流通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加速了信息化进程
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分享农产品供求信息,为农产品流通的智能化以及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流通渠道、精准对接产销、缩短流通时间提供了可能。2016年商务部推出“互联网+流通”计划,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6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5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50个传统流通及服务企业转型,培育100个网络服务品牌。各大电商企业也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如京东开出通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大篷车”,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等。农村领域电商业态组织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农产品源头提供信息化服务,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条农业信息采集渠道,800多个信息采集点,形成了60多个行业数据库。各级农业部门已初步搭建了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和各经营主体,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用互联网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减少了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不良环境,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调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3 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
从政府方面来说,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农业发展,是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农产品流通客体是指作为商品流动的农产品,如玉米、大米、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的流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业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构成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的“四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补贴资金的发放力度,增加补贴金额。政府通过补贴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334万公顷,产量达62144万吨,同比增产2.4%,其中,水产品产量6690万吨,同期比增长3.5%;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为13019万吨和22458万吨;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油料产量3547万吨,增产1.1%,实现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900斤。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已经稳定在较高发展水平,为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农产品流通客体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近年来农业部对全国蔬菜、畜禽、水产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6%以上。
3 农产品流通成本控制
3.1 基本原理
由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程序,成本的构成内容繁琐复杂,因此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将众多的成本构成项目排序分类。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在资源使用的因果联系上将资金进行分配。即先将资源分给各个作业活動,再根据每个环节对各项作业的需求量将资金合理分配给各环节。此外,ABC法通常由作业构成基础,如何划定作业的范围、定义某项作业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本文基于供应链的思想将农产品流通环节分为四个,其中又划分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业(郑鹏等,2012)。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及流通的特点,本文选择的成本控制方法即ABC法,其中心理论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作业成本控制思想。经过调整,将原本的成本替换为各环节,最终适合本文的ABC法的主要原理。
3.2 基本步骤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农产品流通成本控制主要分为四步:一是统计所需资源。“新常态”下讲究节约同时达到较大效率。为了合理将资源分配给作业,满足“新常态”的农业任务要求,首先将要用到的资源进行统计。尤其是农产品流通这类繁琐复杂的活动,将资源、设备等统计,面面俱到,涵盖所有可能用到的类别。二是选取作业中心。基于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将作业中心确定为主要环节,即四大作业中心(采购/库存/运输/配送),合理有效。三是分析成本动因。挑选比较容易区分、容易计算的动因,同时求出成本动因率,降低由于动因不清晰造成的失误。四是作业成本分配。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动因后计算得出的成本动因率,进行成本分配,最后求出总的流通过程耗费的成本。分摊成本=某项作业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数。
3.3 基本概念
ABC法实际应用中有两个维度的流程,二者相互关联。第一个维度就是成本的计算与资金分配,即先计算作业池中每项作业需要的资源(成本),再将其按各环节的作业需求量分配到各个环节。另一个维度与之交叉,对整个流程进行定性的记录与解释,阐述清楚作业产生原理及如何分配。
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增值作业。即能够使产品增值且最终购买者也能享受到此类增值的作业活动。增值作业是必要的作业,同时非增值作业有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际运用时要清晰地区分二者。在保证必要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非增值作业的成本,从而使流通成本减少。
最后一个基本概念即成本动因,指的是将资金分配给某项作业的原因。前面区分了两种作业(增值与非增值),只决定是否予以保留,无法当场去除,只有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消除。所以要具体分析每一项作业的产生原因。本文中將成本动因分为三类:一是次数动因。流程有时可能多次操作,比如包装成本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有,并且所消耗资源比较稳定,则将次数设为该项作业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率=作业成本/作业次数。二是数量动因。重复操作的流程每次需要的成本与作业时间有线性关系,即为数量动因。三是程度动因。某一作业可能均不是上述两种原因,则要进行单独的计算,分析成本以及划分的类别,该类情况下无需分析成本动因。一般较为精确,但所需时间、资金、人力较多。一般只针对占用资源大却无法确定动因的作业。
结语: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找出可以减少的支出,去除不需要的非增值作业以及发现费用过高的增值作业,从而减少总成本,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文辉,常浩.关于济南市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2).
[2] 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5).
[关键词]新常态;现代农产品;流通成本;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44-02
1 导言
本文详细分析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法对流通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有助于控制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建议。
2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现状
2.1 农产品流通模式逐步改变,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加快升级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流通模式面临新形势,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崛起,在流通主体、组织方式、上下游等方面均呈现创新与变化。首先,互联网在城市催生了很多农产品电商,如本来生活、广西糖网、中国棉花网、优配良品、青年菜君、中华粮网、我买网、B2B食材网、中国惠农网、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各类生产者开始直接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大量农民和合作社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自产自销流通模式。这与传统集市售卖相比,面对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再次,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也积极加入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传统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能在及时获得市场信息的同时又掌握着农产品流通链条上最多的资源。因此将其应用于电子商务平台,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最后,消费者主动性增强,成为主导力量。
2.2 农产品流通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加速了信息化进程
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分享农产品供求信息,为农产品流通的智能化以及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流通渠道、精准对接产销、缩短流通时间提供了可能。2016年商务部推出“互联网+流通”计划,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6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5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50个传统流通及服务企业转型,培育100个网络服务品牌。各大电商企业也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如京东开出通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大篷车”,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等。农村领域电商业态组织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农产品源头提供信息化服务,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条农业信息采集渠道,800多个信息采集点,形成了60多个行业数据库。各级农业部门已初步搭建了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和各经营主体,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用互联网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减少了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不良环境,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调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3 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
从政府方面来说,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农业发展,是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农产品流通客体是指作为商品流动的农产品,如玉米、大米、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的流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业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构成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的“四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补贴资金的发放力度,增加补贴金额。政府通过补贴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334万公顷,产量达62144万吨,同比增产2.4%,其中,水产品产量6690万吨,同期比增长3.5%;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为13019万吨和22458万吨;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油料产量3547万吨,增产1.1%,实现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900斤。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已经稳定在较高发展水平,为农产品流通客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农产品流通客体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近年来农业部对全国蔬菜、畜禽、水产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6%以上。
3 农产品流通成本控制
3.1 基本原理
由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程序,成本的构成内容繁琐复杂,因此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将众多的成本构成项目排序分类。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在资源使用的因果联系上将资金进行分配。即先将资源分给各个作业活動,再根据每个环节对各项作业的需求量将资金合理分配给各环节。此外,ABC法通常由作业构成基础,如何划定作业的范围、定义某项作业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本文基于供应链的思想将农产品流通环节分为四个,其中又划分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业(郑鹏等,2012)。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及流通的特点,本文选择的成本控制方法即ABC法,其中心理论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作业成本控制思想。经过调整,将原本的成本替换为各环节,最终适合本文的ABC法的主要原理。
3.2 基本步骤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农产品流通成本控制主要分为四步:一是统计所需资源。“新常态”下讲究节约同时达到较大效率。为了合理将资源分配给作业,满足“新常态”的农业任务要求,首先将要用到的资源进行统计。尤其是农产品流通这类繁琐复杂的活动,将资源、设备等统计,面面俱到,涵盖所有可能用到的类别。二是选取作业中心。基于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将作业中心确定为主要环节,即四大作业中心(采购/库存/运输/配送),合理有效。三是分析成本动因。挑选比较容易区分、容易计算的动因,同时求出成本动因率,降低由于动因不清晰造成的失误。四是作业成本分配。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动因后计算得出的成本动因率,进行成本分配,最后求出总的流通过程耗费的成本。分摊成本=某项作业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数。
3.3 基本概念
ABC法实际应用中有两个维度的流程,二者相互关联。第一个维度就是成本的计算与资金分配,即先计算作业池中每项作业需要的资源(成本),再将其按各环节的作业需求量分配到各个环节。另一个维度与之交叉,对整个流程进行定性的记录与解释,阐述清楚作业产生原理及如何分配。
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增值作业。即能够使产品增值且最终购买者也能享受到此类增值的作业活动。增值作业是必要的作业,同时非增值作业有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际运用时要清晰地区分二者。在保证必要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非增值作业的成本,从而使流通成本减少。
最后一个基本概念即成本动因,指的是将资金分配给某项作业的原因。前面区分了两种作业(增值与非增值),只决定是否予以保留,无法当场去除,只有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消除。所以要具体分析每一项作业的产生原因。本文中將成本动因分为三类:一是次数动因。流程有时可能多次操作,比如包装成本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有,并且所消耗资源比较稳定,则将次数设为该项作业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率=作业成本/作业次数。二是数量动因。重复操作的流程每次需要的成本与作业时间有线性关系,即为数量动因。三是程度动因。某一作业可能均不是上述两种原因,则要进行单独的计算,分析成本以及划分的类别,该类情况下无需分析成本动因。一般较为精确,但所需时间、资金、人力较多。一般只针对占用资源大却无法确定动因的作业。
结语: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找出可以减少的支出,去除不需要的非增值作业以及发现费用过高的增值作业,从而减少总成本,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文辉,常浩.关于济南市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2).
[2] 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5).